APP下载

乡村旅游景区主题文化活动提升的几点思考

2019-12-23梁鹤新

新一代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文化活动乡村旅游融合

梁鹤新

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课题下,县级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入乡村旅游景区已是必然,通过对活动主题的民族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项目的精品化、特色化、活动内容的优质化四方面进行提升,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打造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让乡村休闲游成为有思想、有灵魂、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主题文化游,乡村旅游景区也必然成为新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活动;融合

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3月份设立,各级地方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随后陆续合并设立新的文旅部门。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各地文旅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深度融合工作的探索,不少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活动层次,让乡村旅游不仅仅是记得住乡愁的载体,还要让乡村旅游成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平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实施单位,文化馆提供的主题文化活动服务要主动与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景区主题文化活动品质,合力打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一、活动主题的民族化

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之根,以家族聚居的千年乡村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廉等思想道德观念在大的家族家训中深入人心,尚仁重德、知礼好学、诚信守正、宽厚孝义、扶危济困的情操品格,流淌在家族的血脉里,熔铸在精神世界之中。要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国农耕文明的寻根之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首先要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让文化主题活动和景区进行有机结合,让普通的观景游成为文化游,不少大的景区多年前通过商业打造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印象”系列,“古镇”系列。不可否认,这些模式的成功,在文化消费的基础上确达到了部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但同时不排除有商业噱头造成的负面影响。最简单粗暴的便是很多新打造的景区对前者的简单模仿,一味追求宏大场面的视听效果,一味追求时尚的伪文艺审美形式,形成了很多景区活动设计同质化的恶果。设计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就要实实在在怀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从地方人文历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挖掘,形成独特的地方景区文化特色,弘扬社会主旋律。如笔者所在的宝应县,是全国荷藕之乡,宝应县在射阳湖镇打造了近两万亩的荷园乡村旅游景区。每年夏季,接天莲叶、红荷菡萏,已形成赏荷、游船、垂钓、品藕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射阳湖镇是早在西汉时时开国功勋项伯的封地,三国时“建安七子”中的陈琳就是该镇人,镇西南有“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宝应县还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苏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河网密布的里下河水乡为早期新四军在苏中的活动起到了天然的掩护作用。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之外,主题文化的打造足可以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荷莲”的高洁,项伯的“仁厚”,陈琳的“忧国忧民”,新四军的红色革命精神,都可以进行深入的挖掘,用来作为文化活动的设计主题。这类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既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演出活动,也可以独立设计美术、摄影展览活动,还可以打造红色纪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提升景区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类流行文化形式充斥的情况下,形式感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主题文化活动进景区首先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提供文化服务的模式,变固定送餐为独立配餐。在不改变景区的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围绕景区的风格进行融入式设计。静态的美术活动形式可以围绕景区主题和文化内涵进行点缀式布置和开展。如在宝应县夏集镇桃花源乡村旅游风景区,桃花源景区中设有桃花亭、结义亭,桃花亭根据昆曲《桃花扇》主题进行设计,结义亭根据《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进行设计。为了能够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设计了昆曲《桃花扇》的演出场景、歌曲《说唱脸谱》演出场景进行了表演活动,现场的游客既能够欣赏美景,还能够现场观演、体验、留影。舞台类文化活动根据景区的需要,实现与景点的融入,丰富活动的形式。同时要重点把以先进科技为核心的新产品和新理念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紧扣时代脉搏,加快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形式的智慧化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活动。依旧拿宝应县夏集镇桃花源乡村旅游风景区为例,传统的线下活动形式有开幕式大型广场演出、文化广场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知青文化园现实体验、赏花游园等,现场每天的游客量在万人左右。而在线上开展的视频直播、小视频大赛、摄影大赛等数字化主题活动每一项的浏览、关注达到了十万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活动项目的精品化、特色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指出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吸收现代文明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面貌,丰富乡村旅游的人文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文化馆是每个地区非遗项目进行申报、保护的主体单位,开展非遗文化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据乡村旅游景区当地的非遗项目进行适当提升引导,将极富地域特色非遗项目打造成乡村旅游景区的精品项目、特色项目。如宝应县的地方民歌《车水号子》已经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桃花源景区,专门设立农耕文化园,有可以进行农耕体验的水车。将车水号子和水车进行结合,文化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唱,边踩水车边唱号子,将极大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丰富游览的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四、活动内容的优质化

文化和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旅游品质的深度追求,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追求。形式是外延,质量是内涵。这就要求在开展景区主题文化活动时要精心设计提升活动内容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达到文化娱乐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活动的优质开展,人才是保障。好的文化资源、特色项目需要整合境内最优秀文化人才进行打造,同时邀请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的高端人才参与研讨、设计、挖掘,高立意,重细节,出精品。同时抽调本地艺术精英骨干、优秀社团组成最优演出团体,同时与专业艺术院团合作,请专业导演、演员进行指导、参与演出。地方特色项目,特别注重邀请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走进景区,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文化旅游活动精品项目。文化活动的优质呈现,立意是高度。荷园以荷入画,以高洁立意;桃源以桃花为媒,以浪漫为题。大的场景布置,小的每一处点缀,都要有文化源头,值得耐读、细品。即便是衍生的文化产品,也需要从包装、形式上提高文化内涵。文化馆在为乡村旅游景区提供的文化活动中,包括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对活动节目进行提高、组合、改造,创新表现形式,做到既让游客有耳熟能详的一面,又有耳目一新的体验。既是传统文化的呈现,又富于时代气息。游客游于其间,能产生文化共鸣,达到文化心灵的旅游目标。

在文旅融合的大课题下,县级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入乡村旅游景区已是必然,通过对活动主题的民族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项目的精品化、特色化、活动内容的优质化四方面进行提升,促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让乡村休闲游成为有思想、有灵魂、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主题文化游,乡村旅游景区也必然成为新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文化活动乡村旅游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和谐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