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9-12-23杜秋霞
杜秋霞
摘 要:儿童完成幼儿园学业,进入小学开始学习,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小学一年级教育是孩子在以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现在大部分儿童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在入学适应方面后出现许较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与学校管理,同时也对儿童的学习情况及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入学教育就变得极其重要。本文就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入学教育;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对策
儿童进入小学进行学习,伴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模式的改变及师生关系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部分儿童在入学后出现小学学习的不适应,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一年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发展。因此让儿童尽快完成入学教育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是每个家长的殷切期待,也是学校与教师的迫切希望。
一、入学教育常见问题及原因
(一)入学教育常见问题
儿童初次进入小学校园,还未完成角色转化,还未从幼儿园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进入小学生这一新的角色中。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教育中经常会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以下问题:一、注意力无法集中课程内容上或注意力极其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在40分钟里,大量时间被老师用于强调纪律和维持课堂秩序,造成老师教学进度的延缓与儿童接受知识的残缺。二、行为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经过幼儿园的学习,但幼儿园的行为规范与小学教育中要求的行为规范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儿童在小学一年级教育中还不能理解和认识小学行为规范,导致儿童按照自己意愿行动,不能较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三、一年级学生的独立性不足,由于在幼儿园时,幼儿园教师会帮助儿童做一些他们无法完成的事情,使儿童较为依赖老师,但随着一年级的开始,孩子应当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但儿童还未适应小学环境,出现较多的小状况。
(二)原因分析
小学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相比,内容较为机械乏味。幼儿园教育大多寓教于乐,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以游戏或动手能力锻炼为主,启发孩子兴趣,让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与之相比,小学教学课程内容,开始进入系统化教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在上课过程中,大多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为主要教学形式,不要能激起刚刚进入小学的新生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一年级新生出现学习适应困难。
孩子入学准备不充分。家长往往充分的准备孩子入学的生活用品和学用品,但在入学前缺乏对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在入学后不适应小学学习。孩子刚刚经历幼儿园学习,还未完成角色转化。但进入小学学习,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束缚,学习不再以玩为主,而是以学习为重点,这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冲击,使得一年级新生产生入学适应上的困难。
二、入学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儿童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身上还带有学前儿童的特征,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对儿童的要求不应過高,应当贴合儿童特征。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应当尽量实现教学游戏化,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游戏服务于入学教育,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入学教育。
(二)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入学教育的第一节课就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进行规定但将这些内容列成班规,在教室内进行粘贴,但由于学生都是一年级新生,不认识太多字或者根本不在意这些规则,但孩子喜爱儿歌、童谣、顺口溜等,我们可以把将班规编成歌曲,教孩子唱,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向孩子们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更重要的是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了解学生各自特点,因材施教。在一年级入学教育及以后教育中,对这些还带有学前特征的孩子,老师应当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让教学氛围融洽,顺利完成入学教育及以后的教学。
(三)实行家庭学校联合教育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教育的两大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共同发力、密切配合一同进行入学教育,才能使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与适应问题的顺利解决。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并发放入学教育宣传册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入学教育方法,并积极指导家长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准备。让一年级新生顺利完成入学教育,度过一年级的入学适应困难期。
三、结束语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加强加上家长的教育理念的改变,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较以往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但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也还应当加强,不论有多么好策略和方法,策略和方法的执行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才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只有真正的重视学生的切身感受,才能更好的发挥入学教育的益处,让孩子早日适应小学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春芸.企业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生活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6.
[2]杨敏.从哈克教授的幼小断层理论看法国的幼小衔接措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1-2.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