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凸显学生主体性略谈
2019-12-23谢知续
谢知续
摘 要:新课改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爱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以及以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做到有的放矢。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智慧教学,一方面需要顺利的向小学生输入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小学生接受习得数学知识才会变得更为容易和顺畅,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就此做一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主体性
新课改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小学生,其认知特点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喜欢一些有趣的新鲜的事物,而且好奇、好动、爱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认清楚小学教学与其他課程的不同之处,数学比较抽象,是需要小学生经过一定的思维转变,逐渐地认识、理解、掌握一些数学原理,这样的一个过度和转换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的是不断的调动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同样需要智慧,一方面需要顺利的向小学生输入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小学生接受习得数学知识才会变得更为容易和顺畅,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就此做一阐述。
一、创设科学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成为不少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目前成为各大课堂主要的一种运用形式,把学生引入到包含教学内容的情景之中,能够让学生在产生一种亲近感,或者有趣情境中,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使得思维更为灵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增强,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更加有主动性和热情,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时候,
教师为了树立学生对于10的数学概念,建立对数字的一种认知,教师就地让班上的10位同学站起来,然后让其他同学数一数站起来的的同学一共几位,而这数出来的数字是以何种数学符号表现出来的。之后,教师在讲桌上放了10根粉笔,让同学看一看、想一想,10根粉笔如果用数字来表示,是不是和前面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经过这样反复多次、不同的场景的设立,学生的思维中就有了“10”这个数字的形象表现、概念以及书写形式的深刻印象。紧接着,教师讲到,比10小的数字都是几,谁比谁小,又究竟小多少呢?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不同的学生
分别担任10、9、8等的数字角色,教师先做了一个示范,“同学们我是10,我比9大,我也比8大;我比9大多少呢?”这个时候,扮演9这个角色的学生站了出来,“10比9 大1”……以此为示范让学生们自由的进行组合开展类似于游戏的活动。在这样的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景中,学生的兴趣一下被点燃了,大家积极参与学习、参与游戏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搭建合作学习平台,体现学生主体性
让学生的主体性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是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体现。虽然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制力都并不强,但是,教师可以搭建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做游戏理解数学知识,还是讨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领,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初次的接触以及理解后,继续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正确而又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如,在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对“全长”“棵数”“间距”的变化认识不到位,如何加强学生的理解力,让他们对问题能够认识透彻,并能够掌握后灵活运用。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并优劣搭配,要求各小组学生在之前画图的基础上,运用表格填写形式,对应的进行数量关系的填写,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全长、间距、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启发各小组自主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两端都栽的规律,从而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随着色小组合作学习平台的创设,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入,从而调动自我思维主动的深入探索植树问题中数学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小主人
教师在课后都会布置数学作业,这些数学作业有的简单有的有难度,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选择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组合相互结伴合作完成家庭作业,当然这一组合不是说学困生去抄写优等生的作业,去直接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是在设计作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就已经具有差异性和梯度性。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帮助他理清思路,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小老师”,而让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数学思维清晰起来,逐渐也能够学会正确答题,让作业的效果更加有质量。同时,教师鼓励学生
对自己的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汇集和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讲解错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可以对他的一些错误认知进行纠正,由此学生的主体性就真正得以体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以及思考,理解掌握以及正确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
则可以产生一种持续性,这也成为学生不断的攀登数学阶梯的原动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及环节,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一些有趣又有实操的学习活动,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收获。学生在这其中,思维受到启发,主动投入认知中,转化思维,调动思维,发散思维,从而形成良性的数学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