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感悟
2019-12-23张仕伟
张仕伟
我校屬于标准的农村学校,好的生源都流动到了城区学校。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老师本身的教学水平也不高。师生双差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差,为了使局面稍微好一点,只有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让学生在灌耳边风的同时尽可能地将知识落实。希望对学生的将来有哪怕一丁点的帮助。教了多年的初中生物 ,对有些小知识点有点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今天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利用顺口溜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营呼废应生其他。编一句话概括了生物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有个叫营呼废的人应该生个小孩叫其他。然后一个一个字地来解释它的含义。师生共同来进行解释……
“落柱头、黏刺激、始萌发、长粉管、过花柱、入子房、达胚珠、吐精子、卵结合、成受精。”编一句顺扣溜,动态描述了植物的受精过程。应该还有“抓住”花粉的作用,因为机会太难得了。
“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描述了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通过解读就能清楚这个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意义。
二、抓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
1.“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在新课时很难理解,但在复习课时就容易了。学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理解了。新课时强调绝大多数是什么意思?请学生回答。通过抠字眼来牢记。要求学生理解绝大多数生物肯定包含了植物,除植物外还是绝大多数生物吗?书旁边还有一个问“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白天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不需要吸收氧气;夜晚或光照弱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新课时很多学生会认为植物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实质是将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混淆了。
2.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往往只是记得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就叫生态系统。很少强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其实在新课时就强调生态系统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空间范围,生物,环境。
3.传粉和受精
“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学生慢慢读,读出隐藏的意思。花粉平时藏在花药里边,而且从花药出来是散放的没有什么方向,乱飞的。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花粉是从哪里到哪里?
它是怎么到那里的?从而引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等小概念。
三、补充适当内容进行拓展
影响生物(书上是动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还应该加上空间和利益,有时还非常重要。
1.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为了将撕下来的洋葱内表皮展开,还要注意不能撕太大一块。我是用小刀尖将选好的洋葱鳞片叶内面划出小方格,每个方格如半颗绿豆大小。后期复习的时候有学生还会讲为什么不怕细胞被涨破。那是细胞壁的支撑作用的功劳,按理水会流进细胞里边的。
2.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讲清楚什么是生理盐水,水进出细胞的动力是细胞内外的盐浓度差(从盐浓度低的地方向盐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学生记不清就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如家里凉拌萝卜丝和过年腌腊肉时水是如何流动的。萝卜丝和鲜肉表面的盐浓度就比里面的盐浓度高,萝卜丝和鲜肉里面的水就从里面向外面流。如何这个地方是清水的话,口腔粘膜细胞里面的盐浓度就高于外面的盐浓度,水就会从外面流向里面,使细胞膨胀变形甚至破裂。
后期复习时学生就会理解给植物施肥的盐浓度标准。肥料施多了,土壤液中的盐浓度一旦高于了植物根部细胞内盐浓度,水就会从植物根部细胞里面流出来,植物就要烧苗了,就会枯萎死亡。
四、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行合理分析
1.苔藓植物
抓住苔藓植物可以更好地理解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都不高,为什么?它不想长高吗?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只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那么用什么来承担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任务呢?叶。那么问题来了。要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就必须紧贴湿润地面,还不能太厚,否则没法完成这个奇怪的任务。苔藓植物全身都没有导管,无法远距离输送物质所以苔藓植物是残废的植物,不是不想长高而是不能张高。也不敢长高。这样就可以与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进行对比学习了。
2.理解机械消化与化学消化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唾液的获取。提前与胆大的学生沟通,愿意当场提供固然好,实在不行就得由我们老师来提供,最好是当场提供。通过3号试管足以说明机械消化对化学消化的帮助。从而引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而37摄氏度是唾液淀粉酶对温度的要求。温度过高会让酶失去活性,这样就不难理解感冒发烧的人想吃东西又吃不下。
3.呼吸道作用
通道作用:呼吸道由环状软骨构成,支撑起呼吸道的畅通。可以回想平时家长宰杀鸡鸭时那个气管的形状。如果将这个软骨换成肌肉,会有什么后果?
对空气的处理作用:温暖,湿润,清洁。
五、利用插图、画图加强知识的巩固
1.理解肺换气
理解肺泡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结构特点。
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末端膨大——肺泡
其结构特点:肺泡壁薄,薄到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还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心脏解剖图
画面朝前贴于自己的左胸,再看书上的内容。熟记解剖结构名称与位置在自己身体的位置。一定注意观察四个瓣膜的位置和口方向;讨论如何开闭。房室瓣上还有几根系带,大家猜猜有什么用啊?
3.人体的血液循环图:教会学生画人体血液循环草图
一个圆圈,里面画个“十”叉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室;旁边再画两个圈,里面分别填上肺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名称(如;头、手、脚等)。请学生用线条代表血管连起来,且标上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各自说出每根血管的名称、里面流什么血。体循环、肺循环分别从哪里到哪里,之间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总之,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思考、积累书本中的小知识点;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地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灵动起来,学生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