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倦怠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9-12-23李红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职业化职业倦怠队伍

李红霞

摘 要:在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职业化是辅导员发展的方向。然而受学校外因与个人内因的相互作用,辅导员出现的职业倦怠。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三种表现形式暨职业心态、工作热情、自我认可,进一步探讨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政骨干培养、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从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理想信念三个方面来分析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内因与外因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技能与素质、完善评价考核与鼓励机制、丰富培训体系。

关键词: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

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趋势,是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力量的必然要求,也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自身辅导员工作经历,明白辅导员的言行对学生的重要,也深知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减少辅导员职业倦怠感,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1]

本文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为例,对辅导员进行了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从年龄上看,70%的辅导员年龄在26-35岁之间,16%的辅导员年龄在36岁以上。从工作关系上看,在编人员占40%,临时聘用人员占60%。从工作时间看,一半以上辅导员都有七年以上辅导员工作经验。从专业技术上看,助教6人,讲师4人,副教授以上0人。从行政职务上看,科员级别有2人,正科级别有5人,副处以上级别0人。从工资水平看,37%的辅导员对自己的收入水平非常不满意。各种因素和压力作用在一起,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辅导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2]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1.职业心态的微妙变化

高校辅导员在最初进入辅导员这一职业之时可以说是满腔热情,因为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前提下,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选聘为高校辅导员是十分知足,心怀美好愿望投入到学生工作,在入职的前几年,他们的职业心态是良好的、积极地和充满拼搏精神的。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琐碎的工作、难以预料而又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总让他们感到无招架之力,加之晋升空间狭小,专业职称评定不占优势,由此而产生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怀疑、对自己工作的厌烦情绪。在高校招生人数和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却严重不足,辅导员虽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个人成就感降低,而又无法及时得到关注和排解,最终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在目前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后期,开始变得漠然、缺乏激情,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大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势。[3]

2.工作热情的明显改变

如果说职业心态的变化是隐性的、不易察觉的,那么工作热情则是显性的、易发现的。辅导员工作根本上说是做学生的工作,由于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差异,进入大学后的大学生们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日常表现形式,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这就要求辅导员热爱自己的职业,以饱满热情投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向上。可是不同时期出现的职业倦怠,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信念,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缺乏担当和作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学生不出事”的工作态度,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愿深入教室和寝室,不愿搭理学生,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为了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4]

3.自我认可的逐渐减低

任何一种职业,只有自己认可并从内心接受,才有可能开心工作,才有可能做出成绩,即认可度越高幸福指数越高。因为辅导员具有的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使得其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大学老师,从报道入校到毕业离校,辅导员事无巨细,学生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辅导员。正是这样一份繁杂而重要的工作,辅导员的人格与处事态度影响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見证了学生从入校的青涩到毕业时的自信成熟,这是一个满怀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事业。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划分、角色定位模糊、晋升空间有限、加上在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及时得到关注和解决,使不少辅导员逐渐迷失自我,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甚至觉得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来做,如果有机会,自己会选择转岗。[5]

二、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骨干的培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用热情和爱心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向专家型、学者型辅导员迈进。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进步,造成辅导员对工作采取敷衍的态度,工作上漫不经心,不思进取,害怕挑战,喜欢按部就班,更无心专研和研究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也就不可能成长为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6]

2.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培养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之路,就必须有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而稳定辅导员队伍就需要其提高认识,摆正位置,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与工作的各种问题,坚持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对工作的认识,会带来消极情绪,会出现工作不到位或失误,会挨领导批评和教育,会受到学生不好的评价。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时间久了辅导员就会怀疑自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甚至出现在走与留之间摇摆不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届一届学生就好似流水的兵,而辅导员就是那铁打的营盘,只有营盘稳定,学生工作才稳定。[7]

3.不利于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需要每一个辅导员老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调查发现,不少辅导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沉默、消极、烦躁、工作缺乏热情,办事拖拉,总是被动接受,对待学生缺少耐心和关爱,很少有辅导员能静下心来做相关理论研究,例如总结研究学生工作经验与规律、撰写论文或申报课题,职业生涯缺乏长远考虑和规划,对个人成长不利,对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也不利。

三、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辅导员队伍管理水平落后

建设好一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的配套措施、明确的进人标准、合理的培训计划、薪酬标准等。首先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辅导员岗位基本可以分为在编、人事代理、临时聘用三种形式,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学校缺乏对辅导员的队伍的整体规划与引导,基本成放任自流状态,就像一棵小树,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成长过程中缺少施肥、修剪、打理等措施。第三,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很多辅导员都明确表示自己不怕累不怕辛苦,但怕受委屈,怕出力不落好,与其干好干坏都一样,还不如不,于是造成了观望、推脱的局面。

2.个人发展前景不明朗

很多辅导员都在为自己工作的发展前景忧虑,职称评定和晋升空间难度大,这是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有40%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对辅导员的激励制度很不完善。虽然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但现实却是遭遇职业瓶颈的尴尬。在职称评定上,未单列计划,辅导员科研水平整体普遍偏低,他们与专业课教师同等竞争显然不具优势,因看不到希望,所以有些辅导员直接放弃。在行政职务上,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最高级别是科级,一些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提拔到行政机关,或者院系党总支办公机构,但这些职位很少且不一定有空缺。一路走来努力奋斗,走到一定阶段后发现前方暗淡,不知路在何方。

3.缺少坚定的信念

辅导员出现的职业倦怠,除了是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信念是支撑我们做事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它是锤炼我们钢铁意志的熔炉,也是造就我们前进不馁的意志,更是一种不屈不挠地坚持。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做好自己的坚持。现实中,因受工作压力、发展前景不清晰、社会认同低等不良影响,尤其是不少来自身边的舆论声音:“你怎么还在做辅导员?”“辅导员可辛苦啊!”“你想做一辈子辅导员?”,这让原本思想上就出现动摇的辅导员,更加迷茫与无助,开始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坚持的必要了,造成辅导员对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成就感整体偏低,进一步加深了职业倦怠感。

四、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1.提高辅导员专业技能与素质

克服职业倦怠,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就要克服本领恐慌,防范能力不足的危险。高校辅导员是处在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离学生最近的人,光明日报文章《高校辅导员 你的使命崇高不可替代》,这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极高评价和肯定。使命崇高、任务不可替代,这需要辅导员有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有坚实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明确职业发展规划。

要想在辅导员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更坚实,就需要用实力说话,勤于思考,自我提高,致力于成为学习型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与水平。坚信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才能成为献身教育事业,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才能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2.建立健全辅导员评价和鼓励机制

教师对待学生讲究因材施教,学校对待辅导员同样要对症下药,避免“大锅饭”“一锅粥”现象,建立公平、合理、完善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工资水平、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家庭压力、外部舆论等方面降低和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兴趣与信心。完善高校辅导员评估机制,对辅导员多一些鼓励和鞭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提高工作兴趣,降低工作倦怠感。应该着重从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付出的劳动等方面进行考核,客观的评价辅导员的工作。通过考核评估,不仅促使辅导员及时进行自我总结,而且可为其晋级、调动、奖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避免平均

主义。

3.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的桥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要根据宏观大环境,以及学校、辅导员个人的情况,制定完善的辅导员培训系统,适时组织辅导员走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专题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使其及时“充电”。让辅导员及时学习到专业领域内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与其他同仁交流管理与学习经验,是一个接受新思想、新观点的机会,是一个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的机会,是一个提高层次与自身能力的机会。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即可提高辅导员积极性,又可降低职业倦怠的风险,对推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实现专业化、职业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及自我修复策略[J].沈阳建筑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3.1.

[2]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3]周彩霞.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6.

[4]丁光明.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11.

[5]王凤云.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为例[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16.6.

[6]朱平、陈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6.8.

[7]安迎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D].辽宁.沈阳工业大学.2016.3.

猜你喜欢

职业化职业倦怠队伍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