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法”还是“加法”?

2019-12-23金志云文蕊曹彦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减法减负

金志云 文蕊 曹彦瑞

摘 要:近年来,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弊病之一,它不仅挑动着社会神经,更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因而学生“减负”就成为从官方到民间的共同诉求,然而现有的“减负”政策却收效甚微,政府、学校、家长、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着矛盾。产生这种“怪象”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减负”?

关键词:负担过重 减负

众所周知, “减负”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不断研究的课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自1955年以来,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就出台了20多道有关“减负”的条例,但是“减负”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21世纪以来的“减负”政策也从单一的治标向标本兼治相结合转变。2018 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出台关于中小学减负政策最密集的一年。2018 年2 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这是我国“减负”史上第一个多部门联动的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文件。“减负”政策从单纯治标走向标本兼治、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科学、从简单粗放走向精准施策、从行政惯性走向制度规约、从教育主管走向齐抓共管、从教育管理走向综合治理。

2018年7月,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基于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CIEFR-HS 2017)显示,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年支出5616元,平摊到所有在校学生为每人每年2697元,小学阶段的学科补习参与率相对较低,而兴趣拓展培训的参与率则相对较高。反观南京市的校外教育的情况,虽然每当放学期间培训机构门前是人头攒动,甚至出现了一些教育机构一座难求的现象。但,目前南京市校外教育存在的收费参差不齐,师资“鱼龙混杂”,培训机构资质存疑等现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校外教育机构入门门槛较低,办学的质量良莠不齐。校外教育机构的师资由专任教师,和在职教师组合,但是这一年中由于南京市发布了校外机构的整治政策所以使得校外机构的资质存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服务质量不同,常常会发生“倒闭门”致使校外教育机构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线教育机构加强人文素质方面课程的开发,既避开激烈的线下实体竞争,又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从线下实体培训走向了互联网在线教育。

基于小学生“减负”难校外培训的客观社会现象,本项目以南京为例,展开了针对该市2018年小学生“减负”系列政策与办法落实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总计1052份。

北京市关于小学生“减负”政策普遍落实,且“弹性离校”政策在南京市内各小学都普遍实行。根据正态分布和直方图表明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生目前压力较重,需要“减负”。随着年级增长,受访的小学生负担重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尤其是,该比例在升入三年级后,线条斜率更大。

大多数南京市学生家长对于“减负”政策抱有积极的态度,也有较大的意愿支持这一政策。88.8%的家长对“减负”措施的实施表示了支持。30.8%的家长认为“减负”能得到落实,62.7%的家长认为只有部分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减负”的政策也在不少的学校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不少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也在帮助孩子构建一个较合理的课外生活,大多数的低年级学生也在“减负”政策的实施下既享受到了快乐童年也体会着学习的愉悦。

学生群体中也对“减负”抱有支持态度,我们也不难发现“减负”政策出台以来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减轻课业负担了。但与此同时,受到年级、家长期待以及学生自己的感知多方面影响,课外的学科类培训班或兴趣班也成了小学生结交伙伴、拓宽见识、学习多元知识的渠道,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

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中,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门之间的博弈仍然客观存在。学生希望减轻自己的学业负担,给予自身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处于博弈下的家长出于完全理性,即“经济人”心理,追求个人理性。这也就形成了在教育机构的裹挟里,家长会给予“减负”政策下的学生更多的附加作业,报名更多元的校外培训班(从课业的校外培训班到音乐美术的培训班,甚至是幼升小,小升初等超前班),为学生“加负”的“理性”行为。这一行為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担心家长担心“减负”下,学生的课业成绩的下滑会对学生未来学业产生负面效果;另一方面家长更担心其他的学生会“弯道超车”,落于人后的心理在作祟。同时,从教师和学校的层面看博弈进程,无论是出于个人绩效考虑还是出于教师与教师间的信息不对称博弈抑或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博弈考量都会更有可能延续原有的教育方式不变,形成了“减负”口号下的教育模式的“换汤不换药”。

结语

为小学生“减负”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从小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到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落实和贯彻小学生“减负”政策既需要颁布政策的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也需要实行政策的校方和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才能使得小学生“减负”落到实处,让小学生既享受快乐童年也激发学习兴趣。

各方应该积极配合起来,让小学生“减负”掷地有声。政府作为“减负”政策的“发起人”不仅要“雷声大”还要让“减负”落到实处,需要构建起“减负”政策的长期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校应该积极贯彻和落实“减负”政策,并且积极寻求家长的认可尽量与学生家长达成“减负”的共识,促进“减负”效果的最终达成;教师作为“减负”政策的具体实施人,应该守住底线,让“减负”真真正正地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属于“无形手”更应该遵守国家的政策与法规为小学生服务教学之中,遵守“改补”;家长作为小学生“减负”的重要一环,更需要家长做到真正理性,一方面,家长需要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科学合理的“找补”,另一方面,家长应该理性对待一些教育机构发布的广告,能够区分广告的真实性,理性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相关课程进行报名。

作者简介

金志云(1967.12—),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宿迁市,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及战略管理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减法减负
生产过程做“减法”农民收入做“加法”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
国家“减法”与地方“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