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交通70年巨变

2019-12-23李琴

珠江水运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南宁全区改革开放

李琴

9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在交通投资、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水运事业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一直被视为中国交通的“神经末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省份发展,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

交通投资大幅增长,有力拉动广西经济高速增长

据悉,70年来,广西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完成额由1950年的47万元增至2018年的812亿元;年均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由改革开放前的0.26亿元增至改革开放后的208亿元。70年间,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五步发展新跨越:1958-1978年间,全区累计完成投资7.05亿元;1979-1998年间,投资累计完成265.53亿元;1999-2002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6亿元;2003-2007年间进入交通投资爆发期,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6亿元,为上一个五年的2.2倍;2008-2018年间,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关键节点,交通累计投资再上“新高度”,完成投资7058.2亿元;2019年公路水路投资额将达到1003亿元,是西部省份中第4个达千亿投资的成员,稳定的投资增长,为拉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路设施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路网结构逐步完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战争灾害及严重水毁的影响,广西能通车的公路仅剩555公里。广西解放后,公路建设突飞猛进。1997年5月,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順利通车,实现了广西高速公路里程零的突破。2003至2008年间,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和2000公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08年,全区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2010年,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2013年,广西重点推进省际和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资源富集区干线公路通道、县际联网公路、通口岸公路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大交通体系,到2018年底,广西公路里程达12.5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63公里,县县通高速率达91%,农村公路突破10万公里,全区公路通行条件大幅改善,基本形成了出省出海出边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市县二级公路为干线,水陆联运、城乡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大能力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广西解放前夕,湘桂、黔桂两条干线铁路通车里程仅为539公里。广西解放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广西铁路建设发展,1955年7月,黎湛铁路全线通车,打通了广西通往南海和海南岛地区的陆路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加大了地方铁路兴建力度,如1958年修建的湘桂铁路渠黎站直达东罗矿区的东罗线,全长23.9公里,这是建国后广西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地方铁路。

改革开放后,广西铁路迈入飞速发展阶段,1987年,南宁至防城港铁路全线通车运营。1990年,被誉为“国家最大扶贫项目”的南昆铁路在南宁兴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运营,构成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和南方东西向运输大干线。2008年起,广西大力推进“一轴四纵四横”铁路网体系建设,构建链接东中西部地区大通道。2009年建成的洛湛铁路(广西段),终结桂东无铁路的历史。2013年,广西桂林到北京首趟高铁列车正式发车,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标志着广西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截至2018年,全区铁路营业里程5202公里,其中,高铁线路7条,营业里程1771公里。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民航事业蒸蒸日上

广西民航在全国各省(自治区)中是起步较早的一个省。截至目前,广西通航航线320条,可通航国内外110个城市,基本形成了省会通、区内支线通、东盟通;东盟航线达27条,基本实现东盟国家航线全联通,东盟航线数量、通航城市均在全国保持先进行列。

改革开放前,广西建成使用的仅有南宁吴圩和桂林两个机场,设施简单、功能落后。改革开放后,广西民航机场建设快速发展,2014年,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区建成启用;2018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2019年梧州西江机场建成启用等,广西民航机场由1978年的2个增至7个,广西已成为了中南地区民航运输机场最多的省(区)之一。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出行幸福感不断增强

汽车场站建设加快推进。1950年,全区客运站点较少,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改革开放后,广西客运站所建设高速发展、优化提质,截至2018年,广西共建成客运站点632个、便民候车亭7941个,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9.8%,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163条,群众逐步享受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乘车便利。

运输水平迈上新台阶。1950年,广西公私汽车仅有950辆,且多为损坏不能行驶。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全区民用客货汽车仅有4.97万辆,老百姓出行十分不便,人均年出行仅1次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区道路客货运输水平持续提高,铁路、民航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国际运输取得零的突破,截至2018年,全区客运车辆2.56万辆,货运车辆36.4万辆;公路客运量3.6亿人次,公路货运量15.3亿吨;水路客运量696.7万人次,水运货运量3亿吨。铁路旅客发送量1.11亿人次,铁路货运量0.71亿吨;民航旅客吞吐量2765.6万人次,是1978年的138倍。广西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新格局,为经济社会的高速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截至2018年,百色、玉林、柳州市下辖的14个县(区)建成了高铁无轨站,开通高铁无轨站班线17条。城市客运快速发展,南宁快速公交(BRT)1号线已于2017年开通运营,南宁地铁1、2、3号线开通运营,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交通运输“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发展“红利”。

水运事业全面发展,沿海港口、内河航道集疏运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区仅在南宁、梧州等城市拥有简陋码头40多座。

改革开放后,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在西江成功实践了“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内河航运建设模式,南宁到广州实现了通航千吨级船舶的目标。2008年,广西做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規划,在一系列政策影响带动下,西江航运进入到3000吨级时代,建成总通过能力超亿吨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等一批重点枢纽船闸项目。截至2018年,全区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532个,综合通过能力达1.1亿吨以上;全区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9亿吨,其中集装箱达105.5万标箱;广西内河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3%,增长率全国排名第二;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3亿吨,与长江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持平。

北部湾港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1968年,防城港港口开始建设,1983年第一作业区1、2号泊位建成,结束了广西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至2018年底,北部湾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49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88个,集装箱吞吐能力423万标箱。广西沿海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7%,增长率全国排名第一;沿海箱量同比增长27.4%,增长率全国排名第一;沿海货重同比增长32.7%,增长率全国排名第一。

随着“公、机、铁、水”立体式交通的不断推进,广西向“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目标进一步迈进,有力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吸引了汽车、冶金、机械等大批产业入驻,当前全区已经拥有10个千亿元产业。交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为运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高速公路重点服务区内设置建设了12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广西旅游导览图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识牌在全区高速公路及沿线的服务区全覆盖设置。2018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83亿人次,同比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消费7619.9亿元,同比增长36.6%。不断完善的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串联起这片欣欣向荣的八桂大地,为广西经济社会腾飞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南宁全区改革开放
数读南宁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眷恋南宁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