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德:带领乡亲实现“双赢”

2019-12-23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乌拉特双赢玉雕

布德从9岁开始师从父亲学习家族玉雕传统技艺。他下定决心,要让乌拉特后旗的奇石拥有真正的身份、品牌和价值,更要让乡亲们真正把握住奇石带来的致富机遇。作为一名党员,布德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为当地少数民族群眾的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布德出生于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罕乌拉嘎查的一个牧民家庭,从9岁开始师从父亲学习家族玉雕传统技艺。以前,布德在家养羊,辛苦一年纯收入也不到1万元。为了寻找更好的出路,高中毕业后,布德到外地当过3年保安。2000年,回到家乡的布德发现,自己从小就经常接触的那些草原上的石头,居然拥有惊人的魅力。那时,有一个小贩把一块长两米多、高半米的乌拉特红玉以200元的价格从布德手中买走,转手卖到了10万元。无意中发现真相的布德,在其他牧民还在廉价卖出乌拉特奇石的时候,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审视脚下的草原和身边的牧人。布德下定决心:要让乌拉特后旗的奇石拥有真正的身份、品牌和价值,更要让乡亲们真正把握住奇石带来的致富机遇。

在经营奇石时,布德发现,牧民家里有许多传了很多代的珍贵的游牧文物大量流失,有的甚至只用一瓶酒就被换走了。于是,布德在骑着破摩托车到处奔波收集乌拉特奇石的同时,开始收集散落于牧民家里的古董,这一收就一发不可收拾了。2008年,他的奇珍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这是巴彦淖尔市第一家个人奇珍博物馆,搜集了反映乌拉特牧民生产生活的民俗用品4000多件。从2014年开始,平均每天有100多人参观奇珍博物馆,双休日、节假日访客可达数百人。很多来他博物馆参观的人要高价买他古董,但是他一件都没有卖,他说,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决不能再流失了。

作为牧民出身的年轻共产党员,布德看到乌拉特后旗部分贫困牧民进城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工作,导致生活困难。他决心利用自己掌握的蒙古族玉雕技艺,为这些贫困牧民寻找一条创业致富之路。2018年9月,布德带领部分残疾人和贫困牧民成立乌拉特后旗戈壁玛瑙手工制作专业合作社,自己贷款买下8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大院,创办了乌拉特后旗戈壁玛瑙扶贫产业园。

最初入园的一些合作社成员,因为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和掌握技术技能进度不一。布德根据每位牧民自身条件,分别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对来自牧区的合作社成员,布德重点指导他们制作奶制品,对来自城镇的社员,重点指导传授毡艺、玉雕、蒙古刀制作技艺等,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为每个人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布德自掏腰包在园区内改造修建了20多间手工艺工作室、2间培训室、1间产品展示厅,为残疾人和贫困牧民免费提供加工场地、免费培训、免费展示作品。布德还高薪聘请了南方的玉雕师傅,带领60多名转移进城农牧民,专门研发生产鼻烟壶、手镯、头饰等蒙古族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现在,这些牧民已经能够独立生产制作鼻烟壶、沙嘎、蒙古刀、刺绣、乌拉特服饰、蒙古族首饰等手工艺品,部分作品销售到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大型商场。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布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到乌拉特后旗民族教育园区为小学生开办蒙古民俗讲座。

作为一名党员,布德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乌拉特双赢玉雕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乌拉特戈壁石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内蒙古后套地区乌拉特民歌的研究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我的故乡乌拉特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谋划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