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动作设计之跟随与重叠

2019-12-23姜宾虹

设计 2019年21期
关键词:动画

姜宾虹

摘要:动作设计是动画片制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角色的性格塑造、情感表达、剧本诠释都要通过角色表演来完成,这就依赖于真实可信的动作设计。而在动作设计中,跟随与重叠动作是活化角色的关键。为找到跟随与重叠动作的设计规律,本文从跟随与重叠动作的定义、设计要点、作用与艺术张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为动画创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动画 动作设计 角色表演 跟随与重叠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1-0144-03

引言

动画,顾名思义即会“动”的画,翻译自Animate和Animation.前者作为动词时,有赋予(某事物[某人])以生命;使活泼;使有生气(give life to[sth/sb))的含義。在动画电影里,角色表演不同于实拍电影由演员来完成,它要通过动画师在纸上绘制出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姿态,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排列,来赋予这个角色生命和性格特征,从而使这个角色“活”起来。换句话说,动画角色是完全虚拟出来的演员,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运动的幻觉,是由动画师通过动作设计来完成的,不同的动作设计可以给予动画角色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和表演风格。体现迥异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动作设计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情感表达和剧本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作设计要让虚拟的角色动起来真实可信,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迪士尼工作室的艺术家们针对最初动画中角色动态失真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基于物理基本原则,为动作设计总结出一套“十二黄金法则”,即:挤压与拉伸、预备动作、表演及亮相方式、连贯动作法和关键动作法、跟随动作与重叠动作、慢入慢出、弧线运动轨迹、次要表演动作、节奏、夸张、立体造型和吸引力。其中跟随动作和重叠动作由于只是主动作的附属产物。总是被理论研究者们所忽视。然而跟随与重叠动作却又是活化动画角色的关键,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初学者常常对跟随与重叠动作如何表现抱有疑问。因此,本文针对跟随与重叠动作这个动作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定义、设计要点、作用、艺术张力等方面展开阐述,从而为动画创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跟随与重量的定义

跟随动作(Drag或者Follow-Through),是角色在做主要动作的时候,身上的衣物、头发等附属物件产生的跟随运动,是主要动作的结果。例如角色从高处跳跃下来的时候,他身上系着的披风会跟着下来。

重叠动作(Overlapping Action),是角色在做主要动作的时候,身体的其他部分产生的不同速率的运动。“通常情况下,一个生命体不同部分的运动不会同时发生。动作开始、展开和停止都是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在不同的点。”像角色从高处跳跃下来,他的主要动作是跳跃,发力点是下肢和臀部,在他的下肢带动身体跳下来的时候,头和手臂是被拖拽下来的,它们和下肢的运动存在时间差,这就是重叠动作,如图1。

二、跟随与重量动作的设计要点

(一)由主要动作牵动,运动方向与主要动作相同

从前面的定义不难看出,跟随与重叠动作的关键是“拉”和“拽”,它们是角色无意识引发的运动,不受角色主观控制,由角色的主要动作调动。所以追随和重叠动作是被动的运动,它的受力点在动作对象与角色主要动作的肢体相连接的部位。像毛发根部、披风的系带处、四肢和躯干连接的关节处等地方。力量通过这些连接点再逐步传递到毛发尾部、衣角、四肢的末端等地方。

因此。跟随与重叠动作的运动方向与主要动作的方向一致,在设计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动作力量的来源,运动的性质,再确定动作的运动轨迹。

(二)跟随与重叠具有延迟性

跟随和重叠动作要滞后于主要动作。这是因为力的传递需要时间,而随着力的传递和扩散,跟随的物体表面的每一个受力点之间也产生了时间差,所以跟随和重叠动作不但慢于主要动作,而且跟随物体之间,以及跟随物体内部本身也有一个动作启动时间的延迟性,这在柔软材质的物体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我们形容它为“慢半拍”。比如角色从高处跳下来,他的脚先落地(这是主要动作),接着是他的臀部、躯干、头部、手臂,最后,肩上的披风随之落下,迟些到达,如图1。

所以,在设计跟随和重叠动作的时候,要依据跟随物体与主动作的距离远近、力的作用点、以及其本身的材质特性来设计动作各自的启动时间,制造出这些单独动作之间的延迟,从而完成栩栩如生的动作。

(三)应加强动作停止吋的时间对比

和动作启动吋相应的,跟随物体从运动转为静止也需要相对主要动作更长的时间,这一特征会在柔软的物体与其他相对坚硬的物体的共同运动中通过对比显示出来。比如从高处跳下的角色,在恢复静止的过程中,他的膝盖在弯曲以承受身体重量之后伸直,相应的躯干和手臂以及头部向上抬升以回到平常的站立高度,达到静止状态,而片刻之后他的披风才到达平常垂坠的高度,朝前摆动,然后以减速度朝后摆动,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才能恢复静止,如图1。这种时间差的对比会使动作更加生动自然,所以在设计跟随与重叠动作的时候,不妨加强它们与主要动作的停止时间差,从而强调它们之间的材质差异。特别要注意的是,柔软物体在恢复静止吋通常有一个反复飘动(抖动)的过程,动作设计虽然反复,但绘图位置不能重叠,并且飘动两端帧的距离应逐渐缩小。

(四)遵循物理法则

追随和重叠动作同样也受到牛顿物理定律的制约,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惯性、空气阻力和地面摩擦力、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件重而长的斗篷也许会导致人物在步行的时候微微前倾。同时还要考虑物体的性质,像质量和材料等,通常情况下,质地坚硬的物体受外力的影响较小,质地柔软的物体受外力的影响较大。跟随物体的质量和材料将决定动作幅度的大小,如丝绸裙子和呢子大衣会呈现不同的动作幅度,即使是最轻微的动作,丝绸裙子也会飘动或起伏;而在表现厚重的大衣吋,我们会设计相对静止的动作,除非要表现穿着者在剧烈运动或者身处强风中。因而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物体的材质和重量。

三、跟随与重量动作的作用

跟随与重叠动作是动画中动作设计的关键元素之一,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主要动作的力量、塑造角色形象、刻画角色性格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跟随与重叠动作是主要动作力量感的间接体现

跟随与重叠动作根据主要动作的力量行动,能够很好地反映主要动作的力量和速度。比如人们在安静说话的时候,他的头发几乎是不动的(空气静止的情况下),而在用力晃动脑袋的时候,头发会随着头部的牵动而甩起来。

利用好跟随与重叠动作,可以更好地表现角色主要动作。当主要动作力量大、速度快的时候,跟随与重叠的物体运动幅度大,反之则运动幅度小。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跟随与重叠物体的动作幅度和形态来间接表现角色动作的力量和速度。比如在设计一个围着围巾的角色轻盈地小跑和极速地奔跑时,我们会把前者的围巾运动设计成随着角色身体的起伏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运动规律,而后者则会设计成拉伸崩直的状态来体现角色的奔跑速度快到了一定程度,如图2中A与B所示。

(二)跟随与重叠动作辅助塑造角色形象

恰当的跟随与重叠动作设计能够很好地辅助塑造角色形象,加强观众对人物角色的认知。例如要刻画一个体格健壮的健身教练和一个肥硕的胖子,除了要在外形轮廓上绘制出形象上的区别外,还可以通过追随与重叠动作的设计来刻画:健身教练的肌肉比较结实,他在运动的时候身上的肌肉不会剧烈抖动,因此肌肉的重叠动作可以忽略不计;而胖子的脸上、肚子上堆积了大量的脂肪,当他开始移动的时候,身体的这些脂肪部分由于惯性的作用,会更加倾向于独立移动。那么在刻画他的大肚腩时,应当慢于身体的动作,故意设置一些时间帧数来延迟。图3中胖子在走路吋,身体会有一个上下起伏的波动,当身体下沉时,他的大肚腩基于惯性正在往上运动,而当他身体抬高时,大肚腩正在往下运动,这种反差设计可以使胖子的形象更加有说服力。

(三)跟随与重叠动作是刻画角色性格的利器

角色性格特征的塑造与刻画是所有影片艺术的重中之重。在动画片中角色性格的塑造与刻画更多依赖于肢体语言。如何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将片中众多人物角色的身份和特点区分开来,都要通过动作设计来完成,这个时候,就不单单是一般的运动规律了,体现细节设计的跟随与重叠动作成为刻画角色性格特点的一枚利器。例如我们在刻画一个温柔优雅的女士时,可以描绘柔软蓬松的头发、轻柔飘动的裙摆来体现她的温柔,当她走路时轻轻摆动的手臂、小幅度上下晃动的帽檐,转身时滑出一个圆弧的下摆等都可以凸显她的举止优雅,如图4。而在刻画一个刚毅、魁梧的男性角色时,刚硬、不太变形的头发、笔挺的西装、走路时手臂有力地摆动、跟随腿部起落的裤腿等跟随与重叠动作的设计都可以塑造出他的孔武有力和坚强刚毅。

四、跟随与重量动作的艺术张力

跟随与重叠动作不但能够在表现主要动作的力量感、塑造角色形象和刻画角色性格上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活化角色、更好地层现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一)跟随与重叠动作对角色动作的影响

跟随与重叠动作是活化角色的关键。前文提到它们具有延迟性的特点。延迟的时间差取决于跟随与重叠物体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物体尽管要遵守相同的物理原理,但其运动却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这就给角色动作带来了节奏上的变化,使仅仅用铅笔画在白纸上的动作变得可信又有活力,从而创造出一个有灵魂的角色形象。从一个简单的手往前指的动作设计中就可以看出追随与重叠动作的影响力:初学者往往仅仅以添加中间画的方式来描绘这个动作,就只得到了手从A点到E点的运动,如图5中上排图。动作僵硬呆板,没有生气;然而,如果将跟随与重叠动作考虑在内,就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如图5中下排图:B图中腕关节首先开始运动,手指和衣袖被拖拽而滞后,此时手部开始重叠动作,衣袖开始跟随运动;直到图e.手指的重叠动作才停止,而衣袖继续往前运动到F点,再慢慢静止回到H点,这样的处理方式就给一个简单的动作带来了节奏上的变化,使动作变得生动,甚至比现实中还要有感染力,让我们单单透过这只手就感受到角色的活力。而即使是刻画只坐着不动的人物也仍然可以通过跟随与重叠动作展现不同的状态,例如头部、头发随着呼吸上下起伏。我们还可以通过跟随动作配合表情来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例如,在《泰山》中,泰山在发怒时头发可以表现为竖直向上,带有怒发冲冠的感觉。惊奇时则下垂。同时微微向前弯曲,当充满好奇,力量爆发,头发整体饱满,同身上隆起的肌肉相呼应,如图6。

(二)跟随与重叠动作对影片风格的影响

在设计动作时,影片的风格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决定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变形、夸张、节奏等技巧,这同样适用于跟随与重叠动作。如果追随动作完全按照物理法则来设计,动作表现自然、真实,适合写实风格的影片,像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女主头发和裙子的运动都遵循自然的运动规律,符合影片情感细腻、现实主义风格的基调,如图7。而运用了变形和夸张的动作则显得生动有弹性,适合卡通类、风格活泼的影片。在以闹剧、喜剧题材家喻户晓的《猫和老鼠》中,汤姆猫的胡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动画师用上翘、并带有一定程度拉伸的胡子来表现它的愤怒,而用卷曲变形来表现它的暖昧姿态,给观众一种弹性的观感;汤姆在受到极度惊吓时,整个人跳起来,毛发、尾巴同步穸毛,这种夸张让动作非常有张力,突出了影片的戏剧效果,如图8-10。

在节奏慢、表现神圣感的镜头或史诗题材的影片时,特意强调跟随与重叠动作和主要动作之间的时间差,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游戏《巨像之咆哮》中的动画,所有的运动都呈现出一种缓慢的节奏,巨像在移动的时候,身体各部分动作的时间差被特意加长了这种手法既显示出巨像的庞大,又能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

动画片是一种创造性艺术,打破或颠倒固有的法则会产生一种自身的风格。我们在设计跟随与重叠动作的时候,也不应当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同时也应组织协调好主要动作和跟随与重叠动作之间的秩序,如果跟随动作有了自己的生命,会破坏镜头的整体感,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和更多的经验积累。

结语

跟随与重叠动作是变化多端的,为了让角色的动作整体上可信,设计这类动作的时候要考虑运动对象与主要动作之间的复杂结构和连接方式,力的性质和作用点,物体自身的材质等诸多因素,协调好它们的关系,并且不拘泥于既定的法則,应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和总结,可以找到其设计规律,在设计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

猜你喜欢

动画
《剑网3》将推出动画正剧和番外动画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冲浪季节
《Fate》不同动画最新版权画公布
动画迷,变身
Calling All Mixels:小怪大作战
广西小书数民族动画即将播放
动画总动员
卷首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