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中的设计伦理困境分析
2019-12-23刘云行
刘云行
摘要:分析在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我国设计发展中面临的设计伦理困境问题。采用文献归纳、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出设计伦理的双重困境以及解决之道。设计伦理困境表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伦理的“口号化”困境,一个是设计伦理转型失范的困境。中国设计师应避免“口号化”的伦理标榜,真正面对设计问题与设计对象,以普遍的伦理价值为诉求,承担起在设计实践中构建设计伦理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设计伦理 设计师 设计实践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100-02
引言
设计伦理问题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各种设计专业会议中已经有针对设计伦理的议题,从知网的数据统计来看,设计伦理相关的论文量逐年增加,一些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都已经开设了设计伦理课程。就目前来看,设计伦理的重要意义在当代语境中还没有被行业和民众普遍接受,在我国,对于设计伦理这一概念的接受度与认知度依然很低。设计伦理的范畴相对广泛,从宏观的设计理念准则到微观的产品社会效应,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到设计师、客户、使用者关系,都需要深入探究。设计伦理学应当成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设计伦理研究领域开先河者当属维克多·帕克奈克。从他的理论体系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设计伦理出现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利益”,而非商业利益或者说其他一些群体的利益。在设计伦理研究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设计伦理困境的深入关注,就往往会出现“口号化”现象,停留在简单的道德常识诉求,而无法深入到学理的阐明。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当代设计理论与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一、设计伦理的“口号化”困境
就伦理学本身而言,其研究领域包括:元伦理学(研究伦理概念的理论意义与本质)、规范伦理学(评判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应用伦理学(将伦理理论应用于特定领域)、描述伦理学(研究社会族群所持有的伦理观)。设计伦理学应当属于应用伦理学,讨论的是对设计领域的伦理问题。
(一)对设计复杂性审视不足导致设计伦理“口号化”
帕帕奈克作为是发达国家的设计研究者,在其较为深厚的设计文化中激浊扬清,提出了以“社会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设计伦理,这一出发点将设计伦理提到了一个高度。但是由于设计师这一群体和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设计伦理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设计伦理究竟是要解决设计师与客户及同行之间的关系问题呢,还是要处理设计师对于社会与用户的责任,或者说是设计师应该怎么对待作品与自然的关系?的确,设计具有自身的复杂性,而设计伦理考虑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靳埭强先生曾经说过“设计并不重要,核心是为了什么而设计,前者是一种行为,后者是意图、态度”。不同情况下,设计可以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因此需要有不同的伦理考虑。这一切都需要设计师进行具体的判断,正如有研究者所说,“设计师的核心素质就是设计判断力”,“设计师能在‘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发现不确定性的深渊,并尝试用理性之光照亮它们,给人的生活以新图景”。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由于某种产品满足了第三世界的需求就符合了设计伦理,或者某个产品符合了绿色环保标准就是符合设计伦理。但是,由于很多生产商、设计师缺少一种对人们现实生活处境和生活愿景的深入思考,就容易使设计伦理变为“口号”。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核心“天人合一”为例,我们能看到各种产品都为自己标上了“天人合一”的标签,比如三星高端定位手机W2017就为自己打上了“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的名号。但是这种情景下,天人合一居然是为了形容W2017的高端定制显露出简洁的设计。这与天人合一理念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是为了商业宣传而贴的标签。
(二)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理论的消化不足导致设计伦理“口号化”
设计的目标是产品,但是为谁设计,或者设计什么,这牵涉到了设计师的自由,牵涉到了设计师的设计初衷(intention of design),也包括了设计师作品的社会价值。在设计职业操守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沿袭中国传统理论或者照搬西方理论往往很难奏效。设计伦理的要求是基于普遍人性。它要求设计师能够洞察人性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并做出具体的回应。比如,2018年9月在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展出的维克多·帕帕奈克的大型回顾展“设计的政治”,其中包括了20多件当代设计作品,“这些设计方案涉及复杂的主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性别认同问题、消费者行为或移民经济”。这些作品反映出的设计伦理思考,使人们意识到设计对改变今天的世界的重要性。我国设计师进行设计伦理实践时,由于对自身传统和西方理论都来不及仔细消化,就把一些伦理观念的皮毛放在了自己的设计中,他们利用一些“道法自然”、“上善若水”、“以人为本”、“人性化”、“可持续”之类的字句来谈设计,其实这些口号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个设计,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一个博物馆,只要做到了一点亲近自然的设计,就可以标榜“天人合一”,一个产品只要做些易用性的改良,就可以喊出“以人为本”。李砚祖先生曾经尖锐批评过“以人为本”是“设计界叫得最响的口号之一”。这种口号化不只局限于传统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在设计中运用时的相关范畴,任何能够亲和时髦的概念,任何描述较好状态的词汇,都可以在这里变成提高商业附加值或者提升品牌形象的“口号”。“亲近自然”、“节能减排”、“用户为中心”一类口号在的设计中的套用比比皆是。
二、设计伦理的转型失范困境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从经济短缺社会开始步入消费社会,这对设计的冲击是很大的。从现代设计史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的发展与经济的上升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物质的丰富不但让人更加注重精神需求,也可能促进消费革命的兴起。
(一)经济向大众消费阶段转型中的不均衡需求引起伦理失范
根据罗斯托起飞模型,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分成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与超越大众阶段。我国现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达到了走向成熟阶段,走向了大众消费阶段。然而我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人群需求已达到了产品个性化、诗意化阶段,有的人群需求还处在追求温饱和工业产品的阶段。消费主义无时不刻地在冲击着有力或无力消费它们的社会群体。本着追逐利益的想法,设计的商业工具属性日益增强。帕帕奈克的“真实的世界”和“世界的真实”并行存在于我们的国家中,我们既有强烈的中产阶层的自我证明式的消费欲望,也有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满足要求。设计伦理要在不均衡的经济发展语境中实现转型,显然有困难。
(二)中国现代设计的浓缩进程加剧了设计伦理失范
中国的设计进程是浓缩的,设计伦理滞后于日新月异的设计实践,但人们又想在表面上迅速达到,因此,设计伦理的考虑必然是肤浅的、牵强的、自得其满的。以传统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为例,有的建筑师参考了故宫的装饰元素,便可以称为“皇家气魄”,使用了當地的传统材料结构,就会鼓吹“因地制宜”,但是其本质上却是违背设计伦理的商业噱头。这方面,王澍先生就走出了这种自满的伦理圈套,在平衡商业价值的基础上,与时代口味结合,针对如何在现代建筑中用好中国元素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认真思考,建立了自己独立而明确的设计体系。总的来说,设计伦理的语境转型困境,正如席卫权先生所说,目前国内设计界面临的是双重失范:一是部分设计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现有的一般社会伦理道德;二是没有形成业内普遍认同的设计伦理规范。
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有別于传统伦理观,设计艺术的伦理精神是一种指向未来的伦理责任”。设计伦理规范本质上是在新事物的创造中体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的规范,因此,其必须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发展。这样,才能推动现实中伦理的进步。
三、设计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
在中国当代复杂的设计语境下,设计师就要本着人类社会的普遍伦理,针对新的生活方式,对产品和服务等设计产出进行伦理的思考,这样的逻辑正是传统伦理、现代伦理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正如有研究华夏传统建筑的学者所指出“以善意的设计表达对村落历史文化的尊重,以伦理的追求导引当代村落的精神美学”。传统造物和伦理留给我们的充分伦理资源,是不可能被否定的,其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西方的设计伦理探索中的积极成果也是我们现代设计文化的宝贵资源。解决设计伦理困境,依赖于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计师应在问题意识中渗透伦理意识
笔者认为,设计师的问题意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先促进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是设计师设计初衷选择中的伦理,二是如何合理解决问题。中国的设计师应当有足够的不被单纯商业利益束缚的设计初衷,这一点与帕帕奈克的主张是一致的。同时,设计师要能运用同理心,主动地体验人们在当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体验设计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是设计师真正的自由——设计创造中的道德自律。近些年兴起的体验设计,也推动着设计伦理责任的深化。代福平先生对体验设计的逻辑进行了阐述,“将设计对象由人为事物的客观性转向人的主观感受,将设计目的由技术世界转化为生活世界,从而不断克服人的异化状态,促进入的自由体验”。他认为,设计师培养同理心的方法是:与用户构建如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你”关系。笔者认为,在体验经济时代,中国设计师要运用这些新的理论,开拓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可以说,设计师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所体现的设计伦理就代表着中国设计的走向。
(二)深化一般伦理实践和设计伦理建设
席卫权先生所说设计界面临的双重失范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重伦理失范,即设计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现有的一般社会伦理道德,可以归结为设计师的水平欠缺,缺乏职业道德,过分向商业利益妥协的问题。这里的伦理问题涉及了不断变化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问题,归根结底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这方面要从教育和法制两个层面解决。第二重伦理失范,即没有形成业内普遍认同的设计伦理规范,会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形成行业规范始终会有帕帕奈克所担心的以群体牟利为基点的规则的固化生态之嫌疑。但是笔者认为尽快形成设计行业上的伦理规范是有必要的。有了明确的规范,设计师群体就会有伦理对话的共同语境,也能够向社会展示设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同时,在设计实践中也有清晰的设计伦理思维去指导设计流程。
(三)克服设计伦理和商业利益的对立
商业利益对设计的促进价值也是不能否定的。有人认为“设计师一直被市场和利润所驱动,要想让设计师放弃商业上的利益而追求更多社会责任,是十分困难的”。但实际上,设计伦理并不反对追求商业利益,而是反对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商业利益作为一种内推力,让品牌异彩纷呈,让消费过程变成愉快的体验;同时,商业利益的实现程度也是设计满足民众需求程度的衡量标志之一。那些靠伦理口号标榜自身道德的设计,从长远来看,是经不住市场检验的。基于良好设计伦理的作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内心感动。商业利益和设计伦理诉并不是排斥的,而是能够一致的。
结语
设计伦理在中国的构建与实践,关键在于设计师伦理意识的深度觉醒,设计师应当避免口号化的设计伦理标榜,认真思考设计价值中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以普遍的伦理价值为出发点,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伦理规范。这对于设计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民众的生活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