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9-12-23袁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混合式教学

袁芳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ASP.NET;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164-02

1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并不断地深入。信息技术、新媒体与教育的相结合,创新出了一些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其中混合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流行起来,许多高校教师利用该移动平台,把课程的教学资源部署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文以高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该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2高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是我院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计算机专业中的必修课。该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任课教师对知识点先进行讲授并操作演示案例,然后学生上机实践练习并加以巩固。根据以往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职生源情况较差

随着近几年高职的扩招,高职学生的生源较复杂,有普高生、三校生、中职生等。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同时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

(2)课程知识点分散、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差

学生在学《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之前必须先修完网页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和SQL Server数据库等课程,本课程是对前几个学期所学专业课程的综合,其覆盖的知识点广且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同时要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较高。由于传统教学的课时比较紧,学生每次上机实践操作只是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对已学的知识点不能够扩展及应用,再加上学生又缺乏主动预习、复习和探究能力,到期末综合项目实训时,前面学的知识有很多已忘记了,从而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发出完整的网站项目。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师生交流互动少

由于学生所学先前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传统课堂讲授承担了传递全部知识的任务,本课程知识点量大,课时有限,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展示较快,讲授速度较快,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随堂掌握消化知识的程度较低。传统教学“一刀切”违背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部分学生由于理论课没吸收,实训课跟不上,师生交流时间有限,有的同学又不好意思提问,从而导致课程越落越多。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会出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又“吃不消”等现象,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3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中涌现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所以出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与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想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解决這类矛盾的重要方法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改革,所以充分利用移动通讯设备实施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混合式学习起源于在线学习,是把传统课堂面对面学习和网络移动学习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模式。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网络化和数字化教学技术的优点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对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其中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研究。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在微信的基础之上推出的应用,它可以对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存储管理,也可以设置好关键词实现自动回复功能,从而进行智能交流。教师通过该平台可以建设自己所授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并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形式的交流互动。

4高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分析

我院《AsP.NET程序设计》课程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引入,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该模式是把线下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融合,教师可便捷地进行有效引导,学生能自由的自主学习。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交流、学习或教学的体验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巩固与评价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

一节好的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其中课前策划准备是非常重要。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准备好上课内容和授课时所用的素材和教具。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课前教师首先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课件、学习资源和任务清单,可以通过微课、ppt等形式把相关的知识点从微信公众平台分组群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任务要求,如图1、2所示为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验证控件的知识点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预习情况试着自己做该知识点的相关任务案例如图3所示。学生在课前利用智能手机完成学习任务时,若有不明白之处可以通过平台和教师进行询问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采用实名或匿名交流,实名交流的优点是有助于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匿名交流的好处是避免了部分害羞的学生不敢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解答。并且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调准好上课的进度和内容,将学生预习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上讲解,从而调动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活动

由于学生课前在微信公众平台预习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测试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再依据学生线上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上课过程中对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强化训练。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不像传统课堂上教师盲目的灌输,学生被动接收,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完成实践项目任务这块,学生可通过分组讨论,动手实践完成项目,教师主要给予实时指导,重点帮助知识底子薄、学习能力較差的学生督促其跟上学习进度并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从而避免两极分化过于严重。

(3)课后巩固与评价

在以往教学结束以后,学生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项目任务作业,与教师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交流,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没及时解决后很难完成项目,同时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测试题和课后项目任务。当学生做实践项目过程中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查看相关学习资料或者输入关键词利用自动回复功能查看项目样例的答案,也可以在公众平台上对问题进行留言或通过微信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可以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展示项目的实现过程,依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可以及时对教学进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不断补充课程资源,从而完善课程体系。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项目作品发布到微型公众平台进行展示并做出点评,也可以采用投票的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学生项目给出适当的评分。

5总结

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网络资源课程,并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了学生成绩两级分严重问题。微信公众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主要用于课前与课后的学习和交流,可以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有针对性学习,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节中能时刻互动交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并完善教学内容,建立更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完善课程资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混合式教学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