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小学生读出“诗味”

2019-12-23廖水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诗味韵味陆游

廖水峰

一直以来,我就喜欢古诗词,因为在我看来,古诗词,不管你懂不懂,都会觉得美。因为它能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那一种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可在平时的阅读与教学时,总会变成了嚼蜡,老师和学生都觉得索然无味。这么美的传统精华,为什么却会让我们上得意境全无呢?好的诗词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不敢发表高见,就仅以我接手现在这个班两年以来,在古诗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摸索为基础,来谈谈我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理解。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来源于“趣”,而诗词的“趣”就在于它的韵味,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读出“诗味”,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美导——古典音乐导入,营造诗味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用一两句话导入,并迅速进入诗文教学。而学生由于时代的差异,还没有进入“角色”,就被被迫跟随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了。而我在教学时,会依据诗人创作的历史背景,一开始配上音乐,结合图片,再将诗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适时地穿插进去,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到诗人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走近了诗文中,初次品尝了诗的韵味。例如,在这次市古诗文教学比武中,我执教的是《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但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首诗的时候,往往很难理解诗人的这份心境,这为后面的教学带来了阻碍。然而,当我在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伴奏下,在几张南宋王朝歌舞升平的图片滚动中娓娓道来:公元 1210年元月,在浙江杭州,这个南宋王朝的都城里,到处是张灯结彩,皇宫里更是歌舞升平,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迎接春节的到来……学生仿佛一下子就来到了当时的南宋都城。而后,音乐突然转变成二胡曲《二泉映月》,图片变成诗人躺在病榻上的情形,我适时地说道:就在此时,在一个离都城不远叫山阴的地方,一位85 岁的老人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学生的心一下又揪了起来,也初次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悲。

用古典音乐导入课程,很好地营造了情感氛围。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意志,只有在与诗人相似的情感氛围中品味诗词,才能跨过时空、产生共鸣。当音乐响起,教室里荡漾着或喜或悲、或急或缓的旋律,慢慢地酝酿、积蓄、引导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身心在乐曲的感染下,很快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与诗人一同睹物思人,一同黯然神伤,让他们逐步靠近诗人的情感世界,进入到作品的情感空间。

二、美读——多种形式诵读,细品诗味

古诗之韵味还在于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以自见。有时我也憧憬和学生一起学古人之风,摇头晃脑地吟诵。但是,现在的学生肯这样做的不多,就算有也多半图几次新鲜,没了这古人诵读的形式,就退而求其次——多读,带着任务读,在读中去感悟。在读陆游的《示儿》时,我分为了四个步骤:初读知情感,美读觉顿挫,再读悟悲意,细读解悲情。四种读由浅入深,重点落在解悲情,亮点就在美读。我重点谈谈美读。我首先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诗的节奏停顿;接着就采用个人读,两人对读,分组读,大声读,轻声读,齐读,逐步读出诗的节奏感;然后配上古筝曲《平沙落雁》齐读,慢慢读出它的音乐感;最后,我打着手势,学生配着音乐,最终读出了抑扬顿挫的美感,也渐渐品出诗的韵味。

三、美心——扣住重点字词,深悟诗味

关于美心,我的理解就是一堂课有没有带给学生心灵的熏陶和课后的深思。就以陆游的《示儿》为例,在初读和再读的环节里,已经让学生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知道了这首诗“悲”的主题,而接下来就是带学生细读,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去真正体会诗人心中的那份“悲”。

1.读“万事空”,体会“人去如云散”的那份悲戚。人一旦离开,这人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这个道理人人皆知,诗人也明白。可是临终之时却不由得感到悲戚,是在乎个人的生死吗?如果不是,又是为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读下一句。

2.读“但悲”,体会“不见九州同”的那份悲痛。诗人早已把个人的功名利禄抛诸脑后,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可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3.读“北定”,体会“家祭告乃翁”的那份悲壮。诗人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使学生在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的爱国、报国之情。

四、美情——历史资料为鉴,升华诗味

对于一首古诗的学习,如果就只停留在读和解译的层面上,那么诗的味道对于学生来说,会越来越淡,终将无味。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握诗词意境的能力,并且,教师要通过意境的挖掘,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可以真切地体会诗情,品味其中的味道。而以历史资料为鉴,就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对诗人以及诗人创作这首诗时心境有更加切身的体会,也能更好地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了孟郊的家境,才能体会《游子吟》中所要表达的那份母子深情;了解了于谦的为官之道,才能体会《石灰吟》中那份“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也只有这样,学生在感悟了诗人的情感后,才会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在课后继续走进书海,去了解那段历史。

总之,在我心中,诗保留着生命原汁之美,蕴含着人性本质之美。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依然会秉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用法”的原则,努力地让学生慢慢品出诗的味道,感受美,傳播美,让诗歌的课堂有点诗味。这就是我对诗词教学的一点摸索和看法,我知道古诗教学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诗味韵味陆游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诗歌翻译时对诗味的理解与表达
美哉侗都 诗味乡愁
诗歌教学要教出“诗味”来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