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型化工产业集群推进发展研究
2019-12-23宋刚
宋刚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滨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抓好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抓好动力转换,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竞争优势;积极实施精深加工及炼化一体项目,拓展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构建石化产业基地。
【关键词】 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一、滨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滨州市化工产业以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为主线,着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原油加工量、烧碱、纯碱、环氧氯丙烷、三氯乙烯、焦炭、重交沥青、农药、油田助剂产品产量居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滨州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化工企业536家,占全省的5.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7家,占全省的5%。根据材料估算,滨州市化工产业到2020年产值将达到2218.1亿元,利税280.2亿元,利润144.2亿元。
1、化工产业基础坚实,生产要素支撑有力
基本形成了南部、中部、北部三大化工产业集聚板块,涌现出了滨化集团、京博石化、中海沥青、鲁北集团、鑫岳化工、中海精细化工、滨农科技等大型骨干企业。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体系不断完善。滨化集团烧碱电耗低、综合能耗低均名列全国第一,氧阴极电解槽技术达到世界领先;京博石化引进美国诺顿公司喷射式文丘里洗涤系统用于催化裂化尾气处理,尾气SO2和NOx及烟尘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滨州市共取得进口原油指标967万吨,其中博兴京博331万吨、无棣鑫岳240万吨、沾化中海精细化工186万吨、永鑫化工210万吨。
2、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目前滨州市已形成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规模优势、特点鲜明、布局基本合理、上下游一体、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以石油加工和炼化行业为例,滨州市已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橡胶以及石脑油精制等装置,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成效明显。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净增量明显增强。
3、高端化水平不断提高,后发优势正在显现
近年来,滨州市新建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普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并对原有装置进行改造升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如博兴县京博石化创建了京博化工研究院,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达6000多万元;与青岛科技大学获批共建“山东省烯烃催化与聚合省级重点实验室”,其新上高效能柴油基新能源燃料项目,生产技术从日本引进,其产品节能环保,具有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当前,滨州紧抓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端石化基地历史机遇,滨化集团轻烃一体化项目、市财金集团北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森岳(无棣)国际能源化工丙烷脱氢(PDH)项目、中海沥青溶剂油脱沥青及特种润滑油、京博石化先进催化裂化炼化一体化项目、280万吨/年芳烃项目、20万吨/年高端环保型特种油品项目、益丰生化超高折光学树脂原料项目、滨阳燃化聚苯硫醚项目等已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高端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同时无棣县、博兴县、阳信县、北海新区等也储备了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后发优势将持续显现。
4、产业集聚效果明显,园区化、集约化发展进程加快
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森岳化工计划总投资318亿元,分三期实施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滨州市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中海沥青扩能升级项目、投资27亿元的京博石化280万吨芳烃及配套项目先后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进区入园”,滨化集团顺利实现搬迁,信达化工、天宇环保等4家企业正在加快实施。全市拥有各类化工集中区18处,企业入园率达到56%,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1个、23.8个百分点。
5、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整改效果明显
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通过排查摸底,全面排查未批先建、批小建大、久拖不验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问题,对400余家化工企业进行了整改,取缔和关闭非法化工生产企业62家,有效遏制和化解了一批安全生产隐患。
二、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违规生产建设问题突出
据统计,全市有25%的化工企业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或超期生产,61%的企业没有立项手续,58%的企业缺少环评和安评手续。还有许多企业的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不完备,部分企业甚至违规建设。一是县区普遍反映土地、规划手续补办难的问题。比如邹平市有5家化工企业因土地问题被国土部门处罚,罚款早已上交,有32家化工企业与当地镇政府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但土地手续无法办理。博兴县现依照执行2009版规划,但违规企业大都是2008年之前建成投产,建厂在前、规划在后,企业只取得选址意见书,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二是冒然关停易引发金融、社会稳定等问题。部分县区反映因目前企业停产整顿尚无明确说法、面临拆除风险,导致部分企业负责人情绪极不稳定。冒然实施关闭取缔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并且由于企业停产诱发的跨企业、跨行业资金压力也日益严峻,金融风险问题逐渐显现,具有较大的社会不稳定隱患,甚至有县区已出现企业状告政府的现象。
2、化工园区认定问题亟需协调解决
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开始后,滨州市化工专项行动办立即行动,积极组织县区开展化工园区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家化工园区、1家专业化工园区、4家化工重点监控点申报材料上报省政府,但在实际认定过程中出现市级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化工园区。一是城市总体规划问题。根据与省有关部门沟通,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部分县区城市总体规划预计年内才能批复到位,届时化工园区申报认定工作已经结束。二是一个县区只能保留一个化工园区问题。省里要求,原则上一个县区只能保留一个化工园区,而滨州市化工产业重点布局在北部无棣、沾化、阳信等县区,邹平、惠民、滨州经济开发区限制发展化工产业,不设化工园区。沾化区、无棣县化工产业是主导产业,分别形成了沾化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滨海工业园和无棣新海工业园、鲁北高新区等5个化工园区,省办派出的评审机构对这些园区的评分都在80分以上。如果一个县区只能保留一个化工园区,滨州市化工产业发展将严重受限。
3、创新能力牵制领域拓展
目前滨州市化工企业大多数自身不具备相对独立的科研体系,企业研发投入不高,大多数采用引进技术方式,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同时化工行业特别是高端石化产品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对技术和人才均有较高的要求。现有产业以炼油为主,近年来逐步往下游石化、化工新材料领域拓展,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但总体来看,管理、技术、高素质产业工人等专业人才队伍依然缺乏,特别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高端石化产品领域专业人才缺乏,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推进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打造2000亿级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必须要适应宏观政策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克服困难,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1、要抓好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中长期规划》,结合化工产学研论坛、学习考察、科技创新对接等活动,邀请专家对规划进行解读,强化顶层设计和硬性约束,统筹考虑做好项目布局,真正把规划落地。要按照“北部生态高效、中部提升集聚、南部严格控制”的发展思路,抓紧编制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在市北部沿海依托滨州港,积极招大引强,鼓励发展海洋石油化工、化学品储运为主的临港化工产业带;在中部依托滨化集团、中海沥青现有的氯碱、石油加工等项目,进行扩能升级,延长产业链条,不再审批新增项目;在南部引导京博集团等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走高端化发展的路子,不断提升产业效益、节能减排水平。抓住滨州列入全省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机遇,推动化工产业有计划地向北部沿海集中,实现集聚发展。
2、抓好动力转换,推动创新发展
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力度,推进自主研发,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二是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联合,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攻克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提升技术整合能力。三是搭建行业技术服务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纽带、以技术集成为目标,组建技术联盟,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四是强化人才支撑保障。鼓励企业加大人才投入,大力引进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利用。五是加强企业家培训。政府搭建平台,通过建设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和外出考察等途径,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家成长,提升企业家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
3、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竞争优势
一是全力支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主动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合作,借助他们的资源、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优势,拿到原料保证书、市场准入证,搭上发展顺风车。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主动与证监部门和中介机构沟通对接,加强宣传辅导,鼓励条件成熟企业改制规范,推动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升企业素质,做大做强。三是鼓励企业多途径开展资本运营。通过参股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涉足金融贸易等方式开展资本运营,缓解融资难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是鼓励企业发展服务营销。引入世界级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壮大营销团队,搭建举报投诉受理、价格争议调处中心等服务平台;整合运输资源强化物流保障,打造营销业务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星级服务标准,以服务巩固和扩大市场。五是重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与石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在电子商务营销基础上,大力应用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软件和装备,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4、积极实施精深加工及炼化一体项目,拓展产业链条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通过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来实现转型升级。对原有炼油装置进行分类改造、升级或产业转型。对博兴京博、永鑫化工和无棣鑫岳、沾化中海精细化工等规模较大、装置配套较齐全的企业,引导和支持加大对外合作,运用好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这一资源,加快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化尾。重点抓好油品改造升级项目。加强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石脑油等轻烃资源的分离、转化、深加工,延长石化产业终端,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发展通用塑料的改性材料、合成橡胶、特种橡胶及弹性体、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化工新材料。推动化工储备高端化工项目落地,争取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5、做强龙头企业,构建石化产业基地
优化产业布局和上下游资源配置,结合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计划,通过做大做强滨化、京博、鲁北、鑫岳等行业龙头,建设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基地;合理规划滨州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北海)和魯北高端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无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12.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2015.12.10.
[3]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8号).2018.1.12.
[4]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2018.
[5] 余春明.在滨州市第十ー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2019.2.27.
【作者简介】
宋 刚(1977.01—),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