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运行问题探析
2019-12-23赵海涛李熠杰
赵海涛 李熠杰
【摘 要】 文章阐明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义及起源,以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制度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路与对策:对导师加强服务,弱化管理,提高参与积极性;调整结构,提升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质量;增加对学生的服务和指导,改变分配方式。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问题;探析;对策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本科生导师制”指的是一种由教师对学生学习、品德、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该制度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特色之一。
2011年起,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5年来,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职员工超过800人次,受益学生超过5600人次。2016年12月,学院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运行过程中实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调整,力求提高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
二、经管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做法
2011年9月,经济管理学院首先在2011级新生中按照1:8的师生比实施导师制。从2012级开始,在新校区的一、二两个年级同时实施。
在导师选配方面,经济管理学院在册全体教职工和在经济管理学院任课的机关干部,均为院本科生导师选择对象。全院教师均有义务承担此项工作,凡是在册的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本科生导师,并将此列为其未来职称评定的一项必要条件。除身体健康和外出进修等特殊原因外,教师一般不得拒绝担任本科生导师。原则上按照专业进行选配导师,即各专业学生选择本专业老师担任导师,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的导师由会计系、人力资源系和企业管理系老师担任。行政人员可以适当放宽专业限制自由选择学生。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1、在奖励政策方面,按照每学期每学生1.5课时的标准计入工作量。每年年底统计总量,并由学院拨付资金进行奖励。
2、在管理方面,要求每次导师与学生见面,都要填写见面情况登记表,学生导师共同签字,并要求照照片。同时规定,每学期导师制见面不得低于3次。
3、在具体指导方面,要求导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视大学生的思想进步与身心健康,使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指导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加强专业教育,提升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应具备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认识。(3)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社会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努力教育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5)努力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考研、就业等方面知识的指导前移。(6)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如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辅导员老师反映。
4、在考核方面,学院每学年根据导师工作态度、工作投入情况、被指导学生进步表现等综合考核评价导师工作情况。考核方式主要为检查相关工作记录,同时参考被指导学生评价、领导及同事评价等。
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在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学业规划、科研实践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使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导师制的核心理念是激励和约束,因此要在目标导向,过程激励与约束、结果评价等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
三、本科生导师制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2015年7月,在学院党政、办公室及各学科带头人会议上,讨论了导师制运行的相关的问题,集中体现了存在的相关问题。
1、资金问题初现端倪
学院统计,本科生导师制每年的实际投入已经超过30万元,数倍于学生工作经费,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性价比,已经形成一定负担。最早试点义务导师制的经济系教授提出,是否可以取消工作量奖励。也有老师表示,工作量个别老师还是非常需要的,通过指导学生补充工作量,并获得经济补偿,符合正常付出收益的要求。
2、部分师生参与热情不足
大家普遍反映,目前,由于导师制实施中的主要方式为师生见面,大部分老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是,部分老师缺乏参与热情,见面次数达不到规定要求;问题最为集中的是,学生对导师制缺乏参与热情,往往每次见面,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互动较少。
3、指导师生之间存在供求差异
各专业带头人反映,本科生导师制导师主要群体是一线任课教师,该群体擅长学术指导,而目前导师制的受众是缺乏专业培养的一二年级学生,指导内容和互动交流多集中在大学生活方面。学生从2014年9月开始,已经确定从原来只有一二年级学生改为全体本科生入驻新校区,再针对一二年级开展导师制一方面覆盖面已经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特长难以发挥,供求差异和矛盾难以缓解。
4、内容和形式要求繁琐
一线教师反映,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见面,部分老师还通过QQ、微信和学生们交流,交流形式较少,内容也多集中在新校区提供的生活条件,大学生生活方面等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方面,缺乏相应的载体和形式连接导师和学生。另外,每次见面都要填表、照相、师生签字甚至写新闻稿往往使见面成为一种形式,教师们对签字和照相意见较大。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经济管理学院新校区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全体教师的参与,缓解了新校区师生交流困难的窘境,学生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培养,诚信教育效果显著,考风考纪转变突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保持了较高的参与率并取得了諸多突破。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上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噎废食,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这么好的学生工作制度。因此,学院高度重视,针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总结,及时调整。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因为,(1)教师热情调动不足。学院虽然大部分教师都热忱的参与到本科生导师制中,也积极为学生服务。同时,每年导师制的收入,也确实对职称较高的教师体现激励作用。但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在职进修、忙于科研等原因,确实参与热情不高。(2)分配方式僵硬。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分配由年级辅导员负责,采取硬性分配的方式,师生双方都缺乏主动性。(3)考核方式亟待改善。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制的统计因为牵扯两个年级的所有学生,且打破班级,导致统计容易出现漏报、错报的现象,引致导师群体的不满;另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制见面记录形式繁琐,导致了师生双方的负面情绪。
四、改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路与对策
面对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种种问题,学院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
1、对导师加强服务,弱化管理,提高参与积极性
编写简单的导师指导指南,为不熟悉学生工作的导师提供指导建议,让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修改原来导师制记录方式,保留了照相环节,取消了导师签字环节,直接由学生记录即可。
2、调整结构,提升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质量
针对师资结构特点,对现有一二年级导师制进行调整,取消二年级导师制,而在更需要专业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和升学准备指导的三年级开设导师制。2015年9月,一年级(新生)2015级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三年级即2013级实行双选导师制,二、四年级暂不实行导师制。
3、增加对学生的服务和指导,改变分配方式
2013级学生(三年级),在导师选择学生时原则上遵循学生、老师自主自愿原则,先由学生选本专业的第一志愿老师和第二志愿老师,或者决定不选导师指导;再根据学生选导师的情况,由导师选出自己意愿的学生;当选该导师的同学过少时,可以征求学生意见后,由辅导员老师负责协调,完成导师制分配。同时,这一方式也使得部分不愿意参与导师制的学生和老师自然退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效率得到提高。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高校培养人才的制度,在西方高校取得了成功,值得正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我国去借鉴学习。要学好和用好本科生导师制,了解和分析哪些因素制约了制度在实践中推行,也就是找到本科生导师制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解决办法或途径,让本科生导师制这种制度中国化,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供西部高校参考、推广具有很強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建兵. 学分制视阈下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5.116-118.
[2] 赵永平. 英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05.58-59.
【作者简介】
赵海涛(1977—)男,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李熠杰(199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2016级工程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