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独立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研究

2019-12-23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2期
关键词:供给侧工匠毕业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5)

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侧,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实际上,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在于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公平的润滑剂,也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的观念和功能,而且涉及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当前,只有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才能充分挖掘并彰显人力资源的潜力,职业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一、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工匠精神概念的研究主要包括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爱岗敬业和实践创新等几个方面。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是从人的层面来说,工匠精神包含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专注专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二是从物的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提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继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坚持。

为了充分了解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状况,课题组设计问卷,针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已毕业生所在企业展开调研,总结梳理独立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组拟定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查表》,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毕业生所在单位的管理人员填写,其中已接收我校毕业生的占75%,调查表涉及到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招聘的要求;企业对学生素质要求状况;企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等。本次共发问卷120份,有效问卷96份。调研的企业有银行、教育机构、保险、外贸公司等。从受调查的企业来看,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占比52.08%;其次为国营企业,占26.04%;独资企业和其他各占7.29%和14.58%。除了问卷之外,还对部分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求状况。

2.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企业每年对毕业生需求量主要为10-50个,50人以上的企业较少。具体见下图1。

图1 企业对毕业生每年需求量

在教学当中,教师们关注“独立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20.83%受访企业回答适应,66.67%的受访企业认为基本适应,但是有12.5%的受访企业认为不适应。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方面最看重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团队意识,再其次是职业道德,最后才是创新意识。具体指标及数据见表1。结果表明,企业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独立院校作为二本院校,最重要的是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职业操守。

表1企业聘用独立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最看中素质

企业对招聘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总体评价不错,有26.04%的企业认为很强,58.33%企业认为较强,14.58%企业认为一般,仅有1.04%的企业认为很差。

表2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评价

工匠精神的培育,其中涉及到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非常关注员工的责任意识,66.67%以上的企业看重员工的责任意识,26.04%的企业比较看重员工的责任意识。一般看得或不看重的占比很少。

再来看毕业生敬业精神,51.04%企业认为很好,41.67%企业认为较好,7.29%的企业认为一般。

再业看企业对学生竞赛获奖和学习成绩评价。企业对毕业生的竞赛获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10.42%的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45.83%的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竞赛获奖,37.52%的企业一般看重学生的成绩;只有6.26%的企业不看重。

图2 受访企业对学生竞赛获奖的看法

而企业对学生的成绩关注度要高于竞赛获奖情况,超过63%的企业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对竞赛获奖比较看重的只有56%。具体数据见图3。

图3 受访企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态度

企业对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基本看法表现不太理想,能够胜任较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只有55.21%,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占10.42%,知识结构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占16.67%,独立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比高职毕业生差占1.04%,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清占12.5%,其它原因占4.17%。具体数据见图4。

图4 受访企业对独立院校毕业生的看法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吃苦”的问题,企业给出一些意见,其中最为明显是把学生放在第一线锤炼;学校培养及师傅言传身教各占15.63%和13.54%。具体数据见图5。

图5 企业对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吃苦”的问题,企业给出意见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中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重视不够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可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个方面着手培育。目前我校对此两个方面都有点疏忽。表现为学生的职业技术也不是特别突出,如国际贸易和国商务,或是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比较欠缺。而在“职业精神”上培养上,重视也不够。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去完成学校和和企业安排的简单工作,无法与企业所需钻研和创新的工匠精神相对接。甚至有些签订的校企合作,基本上停留在协议上,根本没有落实到实训工作中去,更不用谈及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了。

2.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实践不够,无法引领学生

教师是独立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基石,但是在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师,只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为完成任务也授课,不能有效的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相结合。一方面独立院校的很多教师没有企业经历,双师型占比重少,教师所授课与企业技能、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格格不入,使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符合企业需求,教师的思想理念与企业不相符合,严重的脱离实际,这也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3.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的融合度不够

近几年独立院校大力展开校企合作。而事实上,有部分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院校廉价劳动力或是想通过校企合作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而学校层面主要是为了获得企业技术、设备及实习岗位,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而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因各有其特别的需求,在合作中,因经济利益的影响,对学生的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培育比较缺乏。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就离开实习单位,没有延续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阶段的“工匠精神”的养成。有些学生,对学校签订的实习基地不敢兴趣,每年输入到企业实习的人数很限,严重影响职业精神的培育的广度和深度。

4.校园环境的影响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程度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水平。目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对工匠精神重视度不够,使其难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对那种严谨细致、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目前独立院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就业率、招生率,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较少涉及人文主义教育的学习,挤压了工匠精神发展的空间。

三、独立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1.完善专业课程结构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教师可将工匠精神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如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考评等,增加工匠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增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同时

我院设置课程体系当中,有一定实践学分,但因为硬件或实验条件等限制,导致大部分实践学分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此,需要改变这一状况,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岗位中增加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再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上课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小组学习法、学生自主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趣味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的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听到、看到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增强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2.校企共同制定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强化校企合作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融入企业,完成就业、实现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广东外语外贸大南国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系,为了使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合市场的需求,首先与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为了充分听取企业人员的意见,还特意邀请了国际贸易企业人员参与我院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提出修出意见。另外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国际贸易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专业标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训课程开发;学院还聘请企业的专家、业务骨干来学校为国贸专业学生开展系列讲座,讲授实践课程。如我院国际跨境电商专业,与企业实行对分制度,企业人员给学讲解目前市场最前沿知识,一方面丰富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培育学生企业职业精神。同时,我院与广东制造业协会签订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我院人才培养修订及学生实习提供很好的平台。我院根据学生自身特性,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理论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和的工匠态度。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学习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强化对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教育

教师的品德言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有教师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在教育实施中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我院在平时强调教师自身工匠精神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科研工作中,求真务实,不弄虚造假。同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端正教师态度。平时里,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与特点,将企业的“工匠精神”通过课程传承到校园中。

2.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以教为主和以学生为主的两种形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较难以展示出来,因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改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纵观目前我院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以教为主的模式。不能主动学习知识以求为自己所用,而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以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消极理念的影响之下,大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被严重消耗,不能主动求实求变,自信心、抗压能力、社会责任感普遍不足,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理工类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难以有创造性的发现和进步,就难以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开拓进取的历史使命。对理工类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能够使理工类大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待学习、科研,能本着一颗不断探索的初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能够使他们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问题,勇于实践,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决问题,勇攀高峰。

猜你喜欢

供给侧工匠毕业生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