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建立

2019-12-23曹胜吉马晓露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诊断学体系实验

李 冰 ,范 颖 ,曹胜吉 ,马晓露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实验诊断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并且从传统的诊断向治疗预后等多方面发展,因此对实验室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在不断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正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本文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并借鉴了相关医学学科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建立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1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相关背景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米歇尔·斯克里芬提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反馈,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1]。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主导着医学教学,这类评价只是对教学效果的结论性评价,无法指出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为今后的教学指出方向。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形成性评价中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也多样化,比如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等[2]。

2 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预防提供实验室检查客观依据,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检验基本数据、检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一门应用科学[3]。传统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严重滞后于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快速发展的现状,部分实验内容已淘汰或很少应用,理论脱离实践、教学脱离临床的现象突出。单一的“讲课—实验—考试”教学模式难以提起学生对实验诊断学的兴趣。实验诊断学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为核心,教会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教学的侧重点是检测项目的主要临床意义、项目使用的病理条件、诊断时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如何综合分析诊断数据等。考试制度长期以来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评价体系中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呈现出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趋势。迄今为止,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形成性评价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效果[4]。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应用于外科实习教学、护理技能教学、药剂学实验教学、医学检验基础课教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等,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能够规范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建立

3.1 设计形成性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及所占考核比例

形成性评价体系具体内容:课堂评价、阶段性测试、综合性测试、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结课理论考试,以上内容分别占评价体系一定比例,合计100分。

3.1.1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的小规模评估,包括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积极性等。课前在微信群提前发布问题,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总结答案,制作PPT准备课上汇报。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PBL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CBL案例式教学以及利用TBL分组教学全程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团队协作查找资料情况、PPT制作质量、汇报过程中的表现、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等都纳入课堂评价范畴。课堂评价占总成绩的20%。

3.1.2 阶段性测试 根据授课内容与教学进度的不同,安排两次课后测验,均为选择题。测验完成后由带教教师认真批改试卷并进行成绩登记,每次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取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10%。同时将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进行自我检查,了解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并进行弥补。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题目被全班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答错时,需立即组织全班再次复习(微信群里讨论讲解),重新讲解与这些测试题相关的知识点,并根据学生测验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计划是否需要调整。

3.1.3 综合性测试 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运用,结合相应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主观题。教师根据学生所交作业对其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表述的逻辑性等给予评价,占总成绩的10%。

3.1.4 实验课表现 实验课是实验诊断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课评估包括出勤、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占总成绩的5%。

3.1.5 实验报告 学生每次实验课后均必须书写实验报告,由带教教师批改,按百分制评分,并登记、存档。报告完成是否准确及时、书写是否规范、数据处理分析是否科学合理都将列入考核范围,占总成绩的5%。

3.1.6 结课理论考试 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命题、组卷,重点考核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主观题占 50%,客观题占 50%,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病例分析等。阅卷后进行卷面分析,统计每一道试题的得分率及失分率,并逐一分析原因,总结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是否成功传授课程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形成反馈报告,以指导今后的教学。

3.2 PBL、CBL、TBL多元教学模式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应用PBL、CBL、TBL多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问题剖析、案例分析及分组讨论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以便教师有效直观地进行课堂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单一授课模式,更能有效解决医学教学尤其是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融入PBL、CBL、TBL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利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和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新的台阶。

3.3 建立微信公告号和微信群便于师生及时交流沟通

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便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受空间限制,利于形成性评价有效进行。

3.4 制订调查问卷了解教学反馈信息

及时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科学合理地分析,改进并在下一阶段实施,形成“反馈—分析整改—实施—再反馈”良性循环。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创新,注重团队协作。教师授课更加自信,具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督促自己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钻研。

4 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创新

4.1 理念创新

形成性评价打破传统教学“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还有利于师生利用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或学习活动,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4.2 方法创新

将PBL、CBL、TBL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形成性评价体系,使教学改革更加顺利有效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法很难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更不利于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因此,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灵活选择教学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3 教学方法改革与评价体系相结合

通过融合PBL、CBL、TBL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平台来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实时的评价,除了评价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还适合于评价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形成性评价注重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内容的反馈作用[6],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反馈信息也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并逐渐论证实施、优化完善,改变传统以一次终结性操作考试作为唯一依据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诊断学体系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