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票决制
——南通市通州区人大代表票决制实践效果好
2019-12-23
制度创新,实现社会效应和实践价值高度融合。通州区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起步于2017年川姜镇、石港镇的探索试点,2018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提请区委转发《关于实施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区实施人大代表票决制;出台《关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办法》,规范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流程。随后,区政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社会征集项目建议;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广泛联系选民,收集意见113条,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有力提高了群众对政府事项的参与度,社会效应显著。今年初,区本级和全区11个镇人代会,均以票决方式产生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南通率先实现区、镇两级全覆盖。通州实践被列入“2019年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研究课题项目”重点调研,实践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理念创新,实现政府决策与民意民愿高度融合。年初,在区本级和11个镇人代会上,区、镇两级政府共提交民生实事候选项目131件,经两级人大代表“一人一票”投票表决,票决产生项目107件。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涉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集中在支农惠农、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建设、交通出行等领域。区级入选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得票率均超过95%以上。像区本级扶贫参保救助项目,惠及全区1.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总投资3.71亿元的“公共教育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布局,有效缓解适龄学生入学难问题。各镇候选的民生实事项目,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关键小事”,最终票决产生农村污水治理、户厕改造、河道疏浚、水美乡村、送戏下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项目,既有事关全镇的“大事”,也有群众急需解决的“急事”,体现了代表意志与科学决策的有机统一。
实践创新,实现程序规范与有效票决高度融合。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票决制围绕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三个阶段六个环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项目建议征集,于每年11月之前启动,广泛听取意见,多渠道征集建议,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考虑、急需先办的原则论证初选后,再次征询各方意见,由政府提出正式候选项目建议方案,报请党委研究审定,经区人大常委会或镇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形成区、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票决的候选项目。项目审议票决阶段,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由政府提请人代会审议,代表分组审议后由全体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差额表决,票决结果当场宣布,并向社会公告。监督评估阶段,区人大和各镇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跟踪监督,建立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票决制程序合法合理、过程规范有序、结果公正公信、效果可评可测。
方法创新,实现依法履职与有效监督高度融合。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产生后,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关于人大代表联系监督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通知》,区、镇两级人大分别成立代表监督小组,实施代表全员、建设全程、项目全面监督模式,形成一事一小组、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工作机制。区本级10件民生实事项目,常委会组成10个代表监督小组,分别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各工作机构牵头,通过召开项目交办会、进度推进会、分组座谈会、现场视察等方式监督项目建设情况。镇级票决产生的97个民生实事项目,各镇人大分别成立代表监督小组,将监督活动纳入代表活动内容,每月跟踪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年终,对当年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全体代表报告。目前,票决立项完成的3个区级社会保障类项目,已分别为5万多名群众提供扶贫参保救助、智慧健康养老、照护保险等服务。镇级完成的项目,分别在优化农村环境、方便交通出行等方面得到群众点赞,有效拓宽了人大监督途径,扩大了人大监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