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2019-12-23瞿彦剑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武术民族

□ 瞿彦剑(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1)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种兼具独立发展历史、独立文化形态以及突出文化内涵的传统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创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式、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所开展的教育、娱乐和竞技兼顾的综合文化形态,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多元化,也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本身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受破坏,导致民族文化本身所具备的身份与个性逐渐模糊,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安全。基于此,需要高度重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反思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反思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1.1、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与教育。这里的文化传承存在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找出适合大学生学习的项目开展教学;其二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中,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上善若水”的价值追求等。在民族传统体育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及身份特征,与民族复兴存在密切关联。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联系,教育本身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文化传播、文化选择乃至文化创造的功能,可以使得文化成为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教育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包含了教学模式等相关内容,其不仅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节点,也是实现学校教育传承的关键所在;

二是技术教学与文化。在教学模式中,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本身与文化之间属于辩证关系。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是强调合理调整身体来完成相应的体育动作,包括身体姿势、运动时间、运动轨迹等,广义层面上的技术同样属于文化的一种,两者不可分割,技术可以看做是文化的基础与动力,文化则能够为技术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通过相辅相成来实现共同发展。在文化教学阶段,需要以技术作为支撑,对理论知识讲解得到的框架进行填充,技术教学环节则同样需要结合文化实现升华与提高,不能单纯停留在技术方法传授层次。必须认识到,文化传承是技术传承的最终目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强调身体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具备显著的文化风格特征,因此,在强调技术传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传承。

1.2、不足

(1)定位偏差。

市场经济环境下,似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价值”属性,其甚至已经成为了人类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当前,我国社会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位存在一定偏差,以西方体育为参考构建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逐渐朝着竞技化和简单化的方向,甚至民族传统体育被单纯的看做是体育课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中,一味强调成绩、指标等,忽视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与和谐追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更多的像是在培养专业运动员,而不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2)方法错误。

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分析,单纯强调技术教学忽略文化教学的方式割裂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整体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武术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如同体操一样变成了简单的肢体符号,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如同糟粕一样被丢弃。武术本身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基本要求虽然得到了继承,但是复杂而枯燥的动作以及长期练习却无所成就的挫败感很容易使得大学生出现畏难的情绪,虽然对武术抱有足够的喜爱,却无法提起练习的热情。不仅如此,在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技术相互分离的情况,会套路的教师难以胜任散打教学,会散打的教师则无法满足套路教学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文化传承的效果。

(3)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同样都是以武术套路为主,配合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相对单一而且适用性缺乏,并没有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而且与攀岩、柔道、跆拳道、漂流等现代体育项目相比,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严重滞后,对于一些备受学生喜欢的运动,如珍珠球、藤球、毽球等,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整合,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以武术教学为例,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想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武术实践。但是相关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武术出身的教师很少,仅占教师总数的10%左右。

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建构

2.1、明确教学理念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中,应该首先对教学理念进行明确,强调以文化传承为基本目的。文化人类学观点指出,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其特殊价值,必须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这也是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必须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其次才是体育活动,技术传承需要为文化传承提供服务,高校本身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民族传统体育与常规体育项目截然不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强调技术文化,还应该关注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等内容。以八卦掌为例,其本身是基于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与器官组织原理,在武术中的各种动作形似八卦循环,行功中存在自转和公转,自转就是身体的螺旋转动,公转则是围绕大圆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速气血运行,改变人体内部的生理结构,方法虽然简单,却能够达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充分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宇宙观和养生观,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2.2、完善课程体系

一是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强调竞技性与非竞技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合理搭配,结合元分析方法以及社会实践,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具体来讲,在利用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为非竞技性项目留出一定空间,强调精神与行为层面的建设。在传承内容及标准、范围等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教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体育项目的选择应该遵循体育地理学原理,高校必须根据自身所处区域的地域特色,选择简单易学且具备良好健身效果的项目,在推动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高校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开设相关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必须认识到,传承并非单纯的学习和传授,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的增益。从高校的角度,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挖掘的同时进行创新,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经过三年的研究、比赛和实践,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配合创新,对蹴鞠比赛的规则进行了完善,使得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能够在新时期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为蹴鞠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三是应该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网络资源的构建。高校本身在教育阶段与社会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与家庭文化传承以及社会文化传承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想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不能将目光一味局限在校园中,而是必须从更加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思考,将网络、图书馆以及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等看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联合,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应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强与地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个体或者群体的联系,保证教学效果。

2.3、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应该强调文化多元整体性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备传统性、民族性、健身性、群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如果一味强调竞技性而忽视其他特性,则会抹杀存在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简单来讲,就是民族传统体育具备多元文化整体性,在高校教学中,如果忽略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则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隔离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探索文化与技术并重的教学模式;二是应该保持文化特色的分层教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众多,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条件以及地域特征,做好优化设计,保持项目核心特色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讲,可以设置相应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课外活动等形式,保证教学效果。以武术教学为例,虽然武术流派众多,但是其本身最大的文化特色,就是攻防技击,强调将功法、套路和技术对抗结合在一起,整体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保持基本的攻防文化特色,兼顾艺术表演和健身娱乐功能,以技术性学习配合技术文化教学,在不同学段开展综合分层教学;三是应该强调主体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同样以武术为例,单纯的理论讲解和示范可能使得学生不得要领,因此必须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选择难度小、技击性强的项目,如八卦掌、八极拳等,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因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此,高校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强化认识,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明确其价值定位的同时,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技术与文化传承并重,关注人文知识学习,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武术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