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赛事网络直播的发展与研究

2019-12-23周雪君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播者体育赛事受众

□ 周雪君(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1、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众的信息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互联网逐渐发展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这带动了各类视频网站的兴起。据统计,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自2008年起呈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底网络视频用户总量高达5.65亿,其中95%用户都使用移动客户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政府对体育产业市场表现出积极的鼓励势态,这使我国体育产业市场进入增长期。

2、体育直播的发展历程

直播的即时性使事件在发生的第一时间便得以传播给大众,而对于体育赛事而言,直播的形式可以使大众切身感受到比赛现场紧张激烈的气氛。体育广播是指以传播体育相关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广播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育直播也随之进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体育网络直播初期为图文直播阶段,直播内容以文字为主,同时结合现场图片,该阶段的网络直播虽然具有一定的即时性,但图文信息传递的形式使人们无法感受到体育赛事直播紧张激烈的氛围。随后,体育网络直播进入了体育节目网络视频直播阶段,直播形式有了质的飞跃。而近年来,随着移动客户端的高速发展,体育网络直播进入了体育节目移动视频直播阶段,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体育信息、收看体育赛事直播。

2.1、体育网络直播的基本概念

网络直播是指传播者借助专用系统和宽带网络将信息以图、文、影、音的形式实时传达至互联网供大众观看的信息传播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形式,网络直播具备传播的五个基本内容: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同时它又具有传统传播形态所不具备的高度的真实性和即时性,这也是网络直播快速兴起的重要原因。而体育网络直播则是借助网络直播技术对体育赛事进行同步转播的直播形式。

2.2、体育网络直播的方式

就体育网络直播的内容来看,可以依据所直播的体育项目将体育网络直播分类,如篮球赛事直播、足球赛事直播、乒乓球赛事直播、网球赛事直播等。同样,也可以依据重大体育赛事的名称对体育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分类,如NBA直播、亚洲杯足球赛直播等等。当然,体育网络直播常用的分类方式是依据互联网体育赛事直播的文本形态不同,分为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

(1)图文直播。

在网络直播初期,由于受到互联网技术的限制,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体育赛事实况信息的形式以图文直播为主,这也是获取国际体育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赛事图文直播是指以网络为媒介,利用电视直播或网络视频信号作为信息源,借助特定的输入输出系统,以文字或文字结合图片对体育赛事中发生的精彩场面进行实时叙述的、兼具互动性的直播方式。图文直播不仅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将体育赛事实况以及精彩片段传播给观众,同时还可以将赛事介绍、参赛队伍信息、运动员介绍等综合信息提供给观众。

(2)视频直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直播初期的图文直播逐渐被视频直播所取代,观众无需到现场收看体育赛事,视频直播也成为观众收看体育赛事直播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视频直播指的是采用流媒体的方式,将比赛现场的音频信号压缩,通过网络传达至指定的服务器,最终提供给观众。相对于图文直播,观众在通过视频直播收看赛事时可以更加身临其境,获取的紧张感和兴奋感不亚于现场观众,而且在收看赛事直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评论和互动。

3、体育网络直播的优势

体育网络直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受众群众基础广泛

相较以往的媒介,网络媒介具有更大的传播影响力。据统计,截止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量达到6.32亿,手机无线网络使用人数达到5.27亿,总体网络普及率约为46.9%,近年我国网民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中,这为我国体育网络直播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3.2、直播资源丰富、传播时间自由

传统的电视直播同样具有实时性,但受限于版权、国内外时差等影响因素,很多体育赛事无法实现电视直播。而体育网络直播则具有丰富的直播资源和自由的传播时间。同时,体育网络直播吸取了网络技术的实时性优势,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体育比赛的过程和结果传递给大众。

3.3、获取途径丰富

网络直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包括台式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使观众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选择收看体育直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为观众收看体育直播提供了便利。

3.4、互动性强

互动性是体育网络直播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体育网络直播不仅配备了专业的解说员对赛事进行讲解,同时网络直播还提供弹幕、评论等互动功能,观众可以在观看体育赛事直播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情绪、同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交流等。传统的广播直播和电视直播都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输,观众只能是被动接收,无法实现观众与观众、观众与直播方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输,为观众提供了评论、交流、互动的平台,提高观众参与性。

3.5、时空适应性强

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活动范围、时间跨度也不断加大。因此,只有适应现代生活和快节奏工作的信息传播方式,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体育网络直播是依托互联网而存在的,这就使接受信息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大,而且传播质量、清晰度、信号容量等都大幅度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通过网络。

4、体育网络直播与传统电视直播的差异

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以往人们收看体育赛事直播只能通过传统的电视直播实现。随着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体育赛事直播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体育赛事直播逐渐由传统的电视直播转为网络直播,尤其是我国大力提倡的移动终端4G技术和“降费提速”等政策,更是显著地推动了体育网络直播的发展。体育网络直播与传统电视直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大方面:

4.1、传播媒介特性的不同

网络直播和传统直播传播媒介的传播模式、传播空间以及文本形态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传播模式来看:传统的电视直播为线性模式,以将体育赛事过程和结果实时地传播出去为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信息传递效果以及信息反馈。不同于此,体育网络直播是一种非线性模式,在具备了传统直播功能的基础上,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面,还加强了信息的保存和反馈。

从传播空间来看:传统的电视直播为纵向传播,传播过程逐层进行,而观众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无法对直播过程和内容发表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而网络直播则为横向直播,观众在这一横向直播空间中的地位有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所要接收的直播内容,同时在接收直播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交流和评价,甚至转换为传播者的角色。

4.2、媒介传播者的不同

网络直播和传统直播传播媒介传播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传播者风格和功能两方面。

从传播者风格来看:传播者的风格会依据传播媒介不同有所变化,传统电视直播要求传播者中规中矩,适度地富有激情和幽默感。但网络直播对传播者的风格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这使网络直播传播者的风格更具感染力、更轻松、更犀利。

从传播者的功能来看:在传统电视直播中,对主持人的专业性有严格的要求,传播者担负着衔接、叙事、沟通、评论和掌控五大功能,稳重端庄,具有权威性,但同时也因此拉开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网络直播的互动性要求传播者具有较强的沟通功能,更加灵活、机动、轻松、幽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近。

4.3、媒介受众的不同

首先,体育直播的目的是服务于受众,受众的兴趣决定了赛事直播的经济利益。传统电视直播的受众具有异质性,无论是年龄跨度、教育程度,还是社会地位存在差异的受众都会聚集在一起通过电视直播收看体育赛事。而网络直播的受众具有众多的选择范围,这也决定了网络直播的受众具有同质性,在教育水平、年龄、社会地位等具有相似之处。

5、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篮球赛事直播为例,对中国观众观看篮球赛事的直播平台选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研究结果如下:

(1)结果表明篮球赛事直播具有非常广泛的受众。大学生们普遍认为篮球赛事的网络直播比传统的电视直播更为方便,并且有高达76%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或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直播收看篮球赛事。在众多体育直播网站中,综合门户网站在篮球赛事直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电视直播最主要的劣势在于互动性差,优势在于信号稳定;而网络直播最主要的劣势在于广告较多,优势在于互动性强,可见两者都具有各自优劣势,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我国体育网络直播面临着直播平台层出不穷、水平良莠不齐、内容制作水平欠佳、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直播产品功能和技术有待改善和开发、版权纠纷等问题;

(3)未来我国体育网络直播的发展趋势将是:直播内容趋于垂直化、多元化和定制化,塑造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力求直播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移动终端或将成为体育网络直播的重点。

我国体育网络直播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体育视频网络直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体育网络直播发展方向的探究过程是不断尝试和自我挑战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又不是无律可循的。在新媒体时代,体育网络直播应借助科学技术,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充分发挥其新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传播者体育赛事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