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2019-12-23顾晶晶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灌篮动机分组

□ 顾晶晶(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 《课标》)将运动参与作为课程目标的四个学习方面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动机,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也是体育教师常常遇到的困惑。同时青少年规律运动的习惯养成影响到成年后健康生活方式,继而可以减少社会医疗成本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但缺乏兴趣及动力是阻碍青少年规律性运动参与的常因。动机是诱发行为的内在动力。关于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等,而被学者广为认同与关注最多的就是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其中自我决定理论有5个亚理论,分别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目标内容理论及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主要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并提供一些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2、自我决定理论

理学家Deci 和Ryan 等人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Deci 等人认为,“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它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人们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及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活适应。”自我决定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和自我决定的。它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动机理论。它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并具有积极的自我整合、自我完善和不断学习的倾向。但这种倾向的发生并非自然而然的, 而是需要通过外部各种社会因素的支持和给养才能实现的。换句话说,该理论认为社会因素即可以促进、也可以阻滞个体积极行为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与以往动机理论相比, 该理论突出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有机互动的重要性。自我决定理论明确指出,基本心理需求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核心概念。自我决定理论理论指出个体有3 种基本心理需要,即自主需求(autonomy)、胜任需求(competence)和归属需求(relatedness),它们具有普遍性,是跨文化、跨情境地广泛存在着的。自主性是指个体感觉他们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而选择行为的程度。胜任感是指个体能有效地与其所处的环境互动,能够有效应对外界需要。关联感是指个体在行为过程中感知到与行为对象建立联结, 是一种在意别人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所接受的感觉。这3 种心理需要是人类普遍和共有的基础性需要。当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将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这些心理需求受到阻滞时,个体将朝向消极方向发展或产生功能性障碍。

3、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主要是没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能力,丰富自己的大脑而学,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没有强烈的内心学习需求,大多数学生想的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让父母高兴、为了免受老师严厉的批评与责备、为了获得荣誉与奖励,总而言之,没有自我的需求,这样一来,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调动起来,也不能够自主学习。埃里克森认为,婴幼儿是自主性和主动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关键期想要再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会存在困难。我们可以看到个体是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的,那是什么让孩子丧失了这些重要的特性呢?在婴幼儿时期,一些父母并不懂得太多科学育儿的知识,在婴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要么太溺爱孩子,什么都替孩子准备好,无微不至,以至于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反正我也不用做选择,看护我的人都会准备好。要么是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孩子本可以自己选择,但父母认为孩子的选择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强制性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以至于孩子认为我选择了也没用,还不如不选。最后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会削弱,减少对于事物的热爱和需求,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性。

4、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分组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满足了学生对同伴归属的需求,能够在同伴交往中获得认可和友谊,会有助于学生运动动机的逐步内化),才能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动动机;

(2)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协调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所在的自主需求?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兴趣、满意感,进而提升运动的内部动机;

(3)针对体育教师做教科研所停留的不同动机层面,分别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或者制约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是激励制度,是科研能力,还是缺少时间?学校、社会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体育教师主动进行研究的动机。

5、建议

5.1、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者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分组

首先,分组的价值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人群中动机的燃点来自“我被需要”,由此,如何让小组成员都觉得自己被需要了,是激发动机的起点。以初中篮球课为例,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更喜欢也擅长这项运动,因此水平远远高于上课的水平了,所以对于篮球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但是对篮球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尝试采用这样的方法:(1)集体练习上课的内容,能力好的同学如果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师规定的内容,可以去组织比赛,而能力均衡的同学再加强技术练习;(2)让能力好的同学去教授能力差的同学,如果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后可以去打比赛,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很高;(3)等学生掌握基本的能力以后,尝试让学生进行比赛,鼓励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同学去尝试或观看比赛,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之后,自己也想上去体验。慢慢地女生基本上都对打篮球比赛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规则、战术等也慢慢渗透在他们的学练之中了。然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担当角色来激发内部动机,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

除此之外,对于体育学习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以及鉴于喜欢和不喜欢之间的。以初中学生为例,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体育教师则要考虑学生能力需要和归宿需要即可。因此在分组中,利用同质分组,使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在一起,他们会更有学练的积极性,学练的效果也更好,当然尤其在运用阶段的教学时,这样的分组更具有竞争性。对于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体育教师则要考虑学生的归属需要。因为对他们来说,对于体育的自主需要和能力需要是几乎没有的。或者说他们更多是外部动机即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是为了满足外部的需要 (如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主要是中考体育指挥棒起到的作用。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体育教师则要考虑的是归属需要,因为归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跳出学科的限制。它更多的表现在环境和人的需求。所以在分组中要运用友伴型分组,让在友伴的帮助下先能动起来,通过动起来去感受不同的体育运动,逐渐让其产生自主需要进而运用相应的评价使其能够产生能力需要,同时要多给予鼓励。鉴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学生,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但对于这样的学生更多还是在与教学内容的兴趣性上,因此教师可以侧重自主需要进行分组或者运用帮教型进行分组,让他们觉得这有意思,其次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一下也能完成,同时也要多鼓励。

其次,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首先是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的,从教学的经验来看能力和兴趣往往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可以用十字象限的方法,考虑按照能力、兴趣来进行分组,有能力有兴趣、有能力没有兴趣、无能力有兴趣、无能力无兴趣。对于能力好兴趣高的组,他们的学习动机很强,愿意参与到学练之中,没有兴趣的组别可以采取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练习或游戏等;能力不足的组可以更加注意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同时,对于有些项目来说,异质分组更利于发挥组内的资源,以优带差,一帮一活动,形成互补互助的合作氛围。

总的来说,在教学中的分组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差异化进行教学,分组前要了解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分组方式。

5.2、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提升内部动机

认知评价理论指出:自主需要,是指个体对于从事的活动拥有一种自主选择感,而非受他人控制的需要。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学生参与体育课堂主要是体验不同的运动带给他们在身体上、心理上不同的感觉,从而对这样的感觉产生不同需求的过程。所以《课标》的运动参与要求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提供不同的练习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设置由易到难的练习环节,根据学生的水平逐步提高技能水平,体验学习的快乐。

动画片《灌篮高手》曾一度风靡神州,许多青少年因此喜欢上了篮球运动,灌篮进球更成为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得分方式,但许多学生因为自身高度和弹跳的限制对真正的灌篮可谓望尘莫及。由此,可以通过降低篮圈高度增大篮圈的直径,这样无论男生女生,都能体验到灌篮的快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感受篮球的快乐,满足心理需要。空中灌篮的案例是将自我决定理论充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的典型案例。首先,在人人向往灌篮的愿望下,因为真正灌篮的难度过大导致学生们对此持一种观望的态度,想却不敢,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灌篮的积极性会被逐渐消磨。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能够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自由选择,并构成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教师通过降低篮框高度、增大篮框直径,使得无论男生女生,都能体验到灌篮的快感,进而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将灌篮难度降低,会大大增加一部分学生完成灌篮的信心,获得能力需求,进而促使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言暗示和鼓励,告诉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学生提供外部环境的能力与自主支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掌声、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基于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归属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设置高度不同的篮框或放置踏板,方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灌篮方式,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努力尝试过后体验到灌篮成功的快乐,使其能力需要和自主需要得到满足。以此来全面满足学生动机转变的三大需求,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同时,体育教学中所设置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能力,难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构建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灌篮动机分组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