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莱州吕村年画发展现状研究

2019-12-23

人文天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莱州年画手工艺

提到年画,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天津的杨柳青年画、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开封的朱仙镇年画等。闻名于胶东半岛,发源于莱州市平里店镇的吕村年画,因其乡土气息浓厚、工艺流程独特、手工绘制精细等特点,也深受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的青睐。吕村年画从清末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村的张同杰是第七代传承人。吕村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正是由于年画的艺术价值才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本文旨在以山东莱州吕村年画为例,分析民间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文明之间的关系,关注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吕村年画的历史发展情况

莱州吕村历史上记载于明朝洪武二年,先祖从四川成都府绵竹县大槐树村,辗转到山东莱州。有一汪氏家族,兄弟四人,老大老三随父亲留在四川奉祀,老二老四随母亲来到莱州,居住于莱州吕村,生息繁衍。家谱中的先祖想必就是这位老妇人。吕村位置虽比较偏僻,但是风貌明显和其他村有所不同,房屋排列很整齐,街道也很干净,在村头还有一家农村信用社,这一切都归功于吕村年画。

吕村年画最初是由于祭祀祖先、广修庙宇才产生的,虽说是年画,但其实叫家谱(影)或族谱更为恰当。年画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有百年的历史,外地版画传入莱州,使吕村民间艺人大开眼界,以张文兰为首的民间艺人开始绘制吕村年画。吕村年画的形成和发展也得益于“一河,一寺,一道,一桥”。“一河”是王河,横穿吕村村南,是莱州市内唯一一条自东向西走向的河流;“一寺”是大悲寺,位于吕村西北3公里处的南里村,大悲寺内泥塑绘画技法对吕村年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一道”指村中的贯道;“一桥”指的是贯道桥。当年经商、旅游、卖艺的人汇集于此,各种文化的碰撞也丰富了吕村年画的题材。年画这种传统手工艺,延续了生活用品的功能,传承方式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大多是传男不传女,其次是师徒教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吕村年画仍然是以家庭作坊为主。

作坊即画屋,就是绘制年画时的“工作室”,在这里父子、子孙相传。吕村年画最初的创始人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张文兰,拜师于道光年间的森大田。森大田是集版画、国画于一身的大师,还精通书法,是莱州不可多得的民间艺人。现在依然坚持着这项传统工艺的第七代传人张同杰老人已经六十多岁,2006年吕村年画被评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被评为吕村年画的传承人。

吕村年画在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全村400多户人家绘制年画,除满足本地需求外有些甚至销售到海外。改革开放之初,吕村年画的生意非常火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预定购买年画。

然而,一场文化大革命彻底改变了年画的鼎盛局面,它被定义为“封建迷信”,遭到了严重破坏,画屋基本被拆除,绘画工具也几乎被销毁,艺人们也遭到了批斗。现如今只有几个老艺人还健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整个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到九十年代,许多传统习俗恢复了生机,很多漂泊在海外的游子也希望能得到一张家谱,供奉祖先,寄托哀思,寻找一种归属感。所以,张同杰老人重新寻找绘画工具,重拾这种传统手工艺,绘制家谱,来慰藉游子的心灵。

二、吕村年画的传承现状

笔者在莱州吕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研,发现吕村年画作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在2006年被列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经过媒体的报道,人们对吕村年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为了保护这一古老艺术,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在组织现有老艺人做好年画艺术传承工作的基础上,深挖绘画人才,修缮闲置老屋,提供专门的绘画场所,镇政府还拨款扶持吕村年画的修复工作。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提高了吕村年画的关注度。

然而仅有政策扶持还远远不够,传承人日益减少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经过百年的发展,全村从原来的400多户绘制年画,到现在仅剩下几乎不到5人,仍在坚持绘制的也就张同杰老人一人。一方面,买画的人越来越少,张同杰虽为正宗吕村年画第七代传承人,但其子孙们不再热衷年画这种古老的手工艺,他的手艺竟然无人传承;另一方面,年画受地域限制,工艺复杂,费时费力还很难学,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和足够的耐心,收益较低,从业者的生活可能无法得到保障。

在传承传统文化和解决温饱问题上,作为第七代传承人的张同杰老人也很矛盾:他的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年画发展前景不太好,收益又低,所以也没让他们学,现在大了,有经济能力了,却没有精力和学画画的动力了。吕村年画曾有过辉煌,养活了整个村子,现在却无人传承,实在是令人惋惜。

吕村年画的题材也很广泛,大多是祭祀祖先、赐福消灾、民间典故等等;内容也丰富多彩,包括琴棋书画、带子上朝、福禄寿喜、观音送子、八仙过海等。不过吕村年画最根本的还是家谱族谱,每年腊月三十和正月十四一定会一早供奉家谱,悬挂于堂屋,摆上祭品,燃烛点香,跪拜祖先,这是祭祀和感恩祖先的一种重要形式,既体现了一种庄重和仪式感,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吕村年画作为传统手工艺,在社会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传承人也会分成两类:一类是从事绘画的传统手艺人,另一类则是潜心搞研究的高校科研人员。由于前期目的不同,后期呈现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只是为了搞研究做课题,并不会为了养家糊口而学习这门手艺,而传统手艺人却因为这门技术很难学而找不到传承人。

在国家越发重视传统手工艺,大众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吕村年画也可以作为传承人经济来源的副业。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吕村年画的价格有所不同,未装裱的小幅年画15~30元不等,装裱过的大幅年画还有上百元的。

三、发展的建议

(一)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转化为艺术品,手工艺者向艺术家转变

吕村年画作为传统手工艺品,能够与机器化大生产相抗衡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加艺术价值,让传统手工艺品逐渐成为艺术品。政府推行的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年画这种手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化的进程。

据调研,莱州的玉雕、剪纸等手工艺品都逐渐在向艺术品转型。山东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莱州玉雕艺人宋永光就将自己的玉雕产品创新发展成艺术品。他最初雕刻龙、凤、蝙蝠等传统题材,雕刻好后送到商店销售,但是商店支付给他的钱很少,后来他又尝试直接销售给顾客,开始创作一些具有道家思想的艺术作品。滨州木版年画也逐渐由年画产品向艺术品转化,手艺人最初主要印制门神等传统题材,后来因为一次出国展演,创作并印刷出了一套《孙子兵法》年画册。莱州剪纸也逐渐在向艺术品转变,装裱做成卷轴或印成画册,供收藏或装饰。笔者认为,莱州吕村年画也可以逐渐向艺术品转变,将年画进行装裱,收藏,时刻铭记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谁,将其转化为艺术品也是不断丰富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走多样化发展道路

吕村年画与传统意义上的木版年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由艺人手工绘制的,绘制的过程更多的是艺术性价值创作。

1.小学课本设置相关内容

可以在中小学美术课本里增加年画学习的相关内容,或开设浅显的年画兴趣课堂,增加学生对吕村年画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学生对于年画的兴趣爱好和创作热情。

2.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手工艺,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应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现有的老艺人做好年画艺术的传承工作,同时深入挖掘吕村年画的绘画艺人,修缮画屋,提供专门的绘画场所;还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吕村年画进行修复工作;成立相应部门,专门负责对当地销售的年画进行质量认证,经过认证确保是老艺人纯手工绘制的,附带上相应的包装及老艺人的相关照片、学识介绍,从而大大提升年画的艺术价值。

3.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最好的方法是培养一群了解、熟悉并热爱传统文化的普通大众。在走访老艺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对于这门传统手工艺的学习都是从小开始的,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看到自己的父辈在从事或者制作年画,他们就耳濡目染并且跟着学习,最初也是觉得好玩,但后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如今,城市中已经很少能见到这种手艺人,缺乏学习这种手艺的氛围。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这门手艺走进学校,比如利用黑板报或者宣传栏,将绘制的详细内容编入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并了解当地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从小培养兴趣,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这种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让不了解这门技艺的老师快速了解这门手艺。

4.借鉴发展

吕村年画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承载着人类的精神,在尊重人们固有的审美需求的前提下还可以发掘新的传播途径,如可以尝试使用当今比较盛行的微信、微博,注册关于吕村年画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并了解吕村年画这一传统手工艺。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想尽自己的绵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吕村年画,让更多的人重拾对于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猜你喜欢

莱州年画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13年养殖经验做根基,转型做饲料服务商后,他在莱州开辟了新疆土
年画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搜城 莱州
缸鱼年画之旅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长寿之乡的饮食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