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预算视角下“三公经费”监督管理问题研究

2019-12-22张艳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长安分局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公车绩效考核情况

文/张艳,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长安分局

随着我国财务预算体系的健全,公共预算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近年来,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要求要将财政信息进行公开、确保财政信息的透明化。这其中就包括“三公经费”的预算与决算报告。一方面,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实现内部各项目标的协调一致,同时还实现了相关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建设。但是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仍然有部分单位不重视对财务的管理,缺乏对预算的约束机制与内部控制体系,“三公经费”的管理也比较随意,甚至出现了超比例使用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三公经费”监督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使各项措施在实践当中得到充分的落实是十分有必要的。

1 “三公经费”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十八大以来,公费旅游与公务接待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几乎已经不再发生。因此,下面主要就公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1.1 对公车的配置失控

目前我国很多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对公务用车的配备仍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旧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编制与标准对公车的数量进行配置的。在新时期,这种模式明显不符合实际需要,显示出了很多的弊端。比如出现了超编、超标配备公车的情况。根据我国财务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相关部门超标配车的情况高达50%以上。具体来说,部分单位会假借工作需要要求配车,部分单位会以“租车”为名义长期、固定使用车辆,在部分单位当中还会出现花费重金购买名牌车的情况。与此同时,在部分单位当中还出现了超标配车的情况,个别领导人员认为购买高配置的车辆是十分有必要的。认为车是单位形象和权利的象征,是领导地位和上级关系好坏的象征,甚至认为是领导协调能力的象征。这些做法和认识使公车超编超标现象越来越严重。

1.2 公车管理不当

其次,对于公车的管理也存在失控的情况。第一是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车私用的情况.据有关部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存在3个“1/3”,即车辆1/3时间公用,1/3时间领导及家属私用,1/3时间司机私用。第二是公车的保养与维修费用开支比较大,其中燃油费与保养费为主要的开支。高昂的维修费用当中可能存在某些单位将不能报销的费用以修理费的名义进行报销,这说明在公车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隐形浪费的情况。根据相关统计,我单位公车运行维护费用的预算数量为每年两万元,其中均为执法巡查车辆。这也能充分说明在“三公经费”当中,公车的维护费用数量所占比例重大,加强对公车的管理势在必行。

2 “三公经费”监督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支出预算不断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的机构精简,但是都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本位主义的思想严重、创新思想不足。很多部门会以健全体制为借口,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完善职责与编制、加强人员的配置、增设相关机构等方面,对于精简高效的理念并没有被落实到实践当中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较大机构的数量不断减少,但是也有很多较小的机构层出不穷,也就是说减下去的人数又会以新的方式增长起来,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来。这一情况并不是我国所独有的,很多国家在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导致财政预算的支出数量较大,从而使得行政运行的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三公经费”出现乱象的状况。

2.2 缺乏对预算与审计的约束

首先,很多部门对于预算的安排不够细致。在目前的财政预算安排当中,“三公经费”是从公用经费当中进行支出的,如果没有制定统一的支出标准,或者没有将支出项目进行细化的话,可能会导致资金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随意性比较严重。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员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很容易出现经费支出不合理的情况。其次,对于预算的执行过程还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现行的财政制度当中对于支出比较重视,但是忽视了效益;对于拨付比较重视,但是忽视了管理。与此同时,对于资金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是否符合预算要求、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都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这使得预算在执行的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约束力。第三是经费来源的途径比较多,其中既包括基本经费与项目经费等预算内安排的经费,又包括基本收费和其他收入等预算外安排的经费。按照相关的规定,这些经费有的可以进入到决算当中来,有的不需要进入决算,这使得实际的数目难以控制。最后是目前对于预算的管理还不够公开与透明。

2.3 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目前对于“三公经费”的内部监督比较弱,部分部门的财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都有待加强。“三公经费”的消费权利大多集中在领导的手中,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很多领导即使被查出问题也并不重视对问题的改善,认为只要不涉及个人的贪污受贿就可以了。第二是外部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相关规定,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自觉接受监督机构的审计监察。但是如果没有被授权或者委托的话,普通的中介机构无法对“三公经费”进行检查与管理。最后是社会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员的维权意识并不高,知情权也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因此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预决算公开工作进度比较缓慢,并没有按照规定很好地落实,这使得公众无法充分理解公开的内容,从而挫伤了公众的监督热情。

3 公共预算视角下“三公经费”监督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通过绩效考核来控制支出预算的增加

在“三公经费”的使用过程当中,支出预算的不断增加是重要的问题,因此为了杜绝资金浪费的情况,促进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就要通过绩效考核的手段来实现。绩效考核在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后来逐渐被引进我国,并迅速成为了政府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将“三公经费”纳入到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内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可以将外部的压力转换为内部的压力,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政府行政成本的核算机制、预算管理机制以及绩效管理机制进行结合,通过绩效来确定资金的具体流向与使用数量,这样可以对预算的编制形成约束,同时还可以为核算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政府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将公众对“三公经费”的满意度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当中来。

3.2 加强预算改革,完善公开制度

为了为“三公经费”的监督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部门既要将“三公经费”的预算与支出情况在单位内部进行公开,同时也要在网站上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需要对目前的预算制度进行改革,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将各个预算的指标进行细化,同时实现预算内容的公开与透明。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通过预算制约来对政府的开支进行有效管理。最后,还需要在政府网站推行预决算公开制度,主动向社会部门公开预决算的内容,将各项资金的实际支出与使用情况进行公开,这样公众就可以对单位年初预算安排与资金额度是否保持一致进行判断,同时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有效评估。通过这种方式,公众可以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相关部门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自觉接受公众的查询与质疑。

3.3 强化审计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首先,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这其中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等,充分保障“三公经费”与财务预算安排相符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三公经费”的消费与决策程序进行优化,有效预防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财务风险。其次,还需要使外部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进行监督的过程当中,要对“三公经费”的消费状况进行重点审核。这样可以使得审核的结果更具公信力。最后还需要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通过审计与监督可以找出单位在“三公经费”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进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预防腐败、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

4 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使政府对“三公经费”问题的治理措施更好地被落实,加强监督与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三公经费”在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在公车的管理与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加强对预算的改革,同时强化审计监督,提高“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公车绩效考核情况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漫画
特殊情况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