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老街区环境提升研究
——以柳州市柳堡路老街区环境提升设计为例

2019-12-22艾相仁曾丽群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广场雨水

艾相仁 曾丽群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一、“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背景

生态修复理论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为生态学的一分支。最初是在美国提出并加以实践。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正式定义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理论是在后工业时代城市气候恶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湿地锐减、植被破坏等条件下提出,并通过众多学者和专家探索、实践及总结而成。近年来我国对生态修复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在旧城老街区环境提升和山体生态修复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比如被破坏农地的整治、废弃矿场的旅游开发、水源净化、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生态景观的提升等【1】。

二、柳堡路老街区的环境现状

柳堡路为柳江区交通命脉,是柳州工业产品重要集散地。它交通便利,西接宜柳高速分离处,冬至柳州西南端五岔路口,横跨柳江城区。2018年初,柳州市政府启动柳江区拉堡镇柳堡路老街区整体更新和保护工程,更新路段东起花红药业西至宜柳高速分离处,全程4.5公里。

(一)街区景观现状

柳堡路老街区整体景观较差,且很多景观小品老化破败。主要表现了以下几点:一是广场景观较少,柳堡路街区几乎没有绿化广场,除了新建的柳西新城广场、柳东公园,这使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水景设计较少,水是灵动的,自古以来一直被建筑师和造园家所青睐。而柳堡路老街却鲜有水景,所以在设计中应利用九曲河水系,将其引入街区,使其活化。三是景观植物单一,且长势不佳。街道两旁除了传统的小叶榕和紫荆花外,鲜有其他种类的树木。

(二)街区绿化现状

柳堡路老街区的绿化空间较少,绿化方式较单一。近年来,由于拉堡镇居民人口膨胀、城镇扩张,绿化空间和土地利用加大,老街区的绿化空间首当其冲。在商业利益和住房紧缺刺激下,街区绿地被用来建房,绿化面积锐减。街区广场也因无人管理而变得颓废。所以在老街区保护上要加大绿化空间的修复,如增加绿化空间、增加街道绿化、修建街区公园或小憩园等。在绿化方式上也应该丰富,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

(三)雨水调节现状

柳堡老街道路、广场硬化程度较大,巷道、路边空地、房前屋后等都铺上混凝土和水泥,每逢下雨地面积水严重,这样破坏了雨水的循环,又会导致城市内涝。因此、老街区的地面和庭院采用海绵城市的原理,加强地面绿化和雨水循环。对老街区分区域的进行年径流量的调控,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流量目标。在雨水的排出上,可以结合市政部门,增加排水管道直径和数量,加强洪水排出效率,以防城市内涝。加强雨水循环也是街区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街区上增加绿化空间,形成绿网,确保雨水渗入地表层。路面硬化面积加大,下雨天,雨水无法及时排入地表层,从而导致城市内涝。

三、“生态修复”理念下柳堡路老街区环境提升策略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引导和激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力,从而减轻生态负荷。在街区环境提升上可以从绿化空间、景观绿化、道路绿化以及雨水调节等方面进行。

(一)提升绿化空间

1、点绿化

点绿化可以是绿化广场、公园、道路交叉口或者庭院。本案中主要采取以点带线,由线织成面的形式构建城市绿网。规划中将柳堡路西端,九曲河流域建设湿地公园,该处是九曲河支流汇集而成的三角洲地带,植物丰富,绿化面积大。设计将主要对此处的水环境进行治理,对其林木和植被加以开发,修建景观小道。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建设,使其成为拉堡镇西部门户。

柳堡路中段南侧上高村是九曲河百曲迂回之处,该处自然环境较好,河水清澈,基于此,本案在此出规划了城市绿化中心—城市中央公园。该公园面积、规模都是整个规划中最大的绿地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镇居民休闲、娱乐、集会的主要场地。除此之外,还在柳堡路西端宜柳高速出口、柳堡路段、各交叉路口分别设立多个景观节点。节点之间用道路绿化带连接。

2、线绿化

线绿化主要以九曲河沿岸绿化带、柳堡路道路绿化、景观小道等为主。在本案中,主要利用九曲沿岸自然风光,打造九曲河观光带。沿岸建有绿化长廊、清水平台、音乐喷泉、林荫小道、水上乐园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柳江区拉堡镇旅游、休闲、娱乐中心,以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前来观光。柳堡路、柳西路以及振兴路绿化带、拉堡片区绿化巷道将这些居住区绿化节点连接起来,构建成整个街区的绿化网格【2】。

3、面绿化

面绿化主要以片区绿化和公园绿化为主。规划中以九曲河湿地公园、勃村滨水广场、五伦村中央生态公园绿化面,通过九曲河连成一片,从而构成城市的绿化网格。

(二)提升景观绿化

主要以九曲河沿岸、柳堡路、柳西路、柳北路为主要景观轴线。补全行道树、加强花坛培植、增加花树,还在节点处布置绿化小广场、建筑小品以及景观水体等。

在主要道路交汇处、大型公共建筑前设置景观节点。景观节点主要以中小尺度为主,兼有休息、健身、集会和观赏的功能。在景观设计中节点是连接两个绿化带或者两条景观轴的重要部位,设计上不能单纯地增加植被配置和草地绿化,还要结合地形和人流量布置一定规模的活动空间,如健身场、游戏场等,此外还应增设些景观小品,如凉亭、休息廊、休息桌椅、假山、水池等。

(三)道路绿化提升

柳堡路作为拉堡镇老街区的主干道,本案也将其作为首个示范段进行景观提升设计。经过对柳堡路景观现状分析,以“生态修复”理念为指导提出了景观提升策略。其主要内容为:将景观总体布置、植被配置规划、硬质铺装设计等统筹兼顾,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和重点,最终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和生态效益。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加设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离。将行道树与人行道分离,形成对立的绿化隔离带,使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用绿化带隔离,这样既可保证行人安全,又能减少灰尘和噪声的干扰。

2、加强上木种植,提高遮阳防尘效果。绿化隔离带上木用常青小叶榕和香樟作为主,其间又隔一定距离种植开红花的乔木,如木棉、鸡爪槭、紫荆树等。如此四季常青,红花点缀,颇具美感。

3、丰富下木品种,提升整体观赏性。下木主要由矮小树木和丛生灌木组成,常见的灌木有毛鹃、小檗、黄杨、金森女贞、连翘、迎春、月季、三角梅等。根据广西特有的气候选择毛鹃、金森女贞、迎春、黄杨以及三角梅进行种植。每逢花季,遍地花开,五颜六色,格外美观。

4、提升硬质铺装设计,彰显民族特色。人行道和店面前空地的硬质铺装设计花纹来源于壮锦的图纹。壮锦是广西壮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广西文化特色之一。人行道设计图案主要采用壮锦的菱形纹和回字纹,广场铺装拼花设计也从广西铜鼓纹理中提炼而来。铜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广西数量最多。壮族铜鼓设计优美,鼓面上雕有青蛙、鼓身遍饰藤蔓、虫、鱼之纹,技艺精巧。

(四)雨水调节

拉堡老街区道路、地面硬化程度加大,随处可见混凝土和沥青地面,特别是在勃村入口和柳西新城附近,整个地面不见一点绿色,且地面坑坑洼洼,每逢下雨路面积水严重,这样破坏了雨水的循环,经常出现内涝。因此、老街区的巷道和庭院采用海绵城市的原理和举措,如绿网花园、绿网草坪等。然后对老街区分区域的进行年径流量的调控,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流量目标。

在雨水的排出上,可以结合市政部门,增加排水管道直径和数量,加强洪水排出效率,以防城市内涝。加强雨水循环也是街区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街道和巷道上铺上蜂巢网格,然后在绿网上植草,这样不仅加强了雨水的循环,还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的流失。与此同时在街道两旁人行道及广场用渗水地砖铺设,这样雨水可以顺利地被地表吸收、然后排入地下水,以免城市内涝。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广场雨水
春天的广场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在广场上玩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神奇的雨水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广场上的大钟
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