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2019-12-22张荣凡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23期
关键词:导游跨文化交际

□张荣凡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既有古老历史文化遗址,又有美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河南旅游业增添了巨大契机,同时也对河南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及河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入手,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河南旅游人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河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河南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案,以期对河南省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有所帮助。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交流范围和内容也正在不断扩大。由于世界文化之间差异很大,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包容互鉴,中国要想在“一带一路”上构建命运共同体,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必须冲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藩篱。“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习俗及语言,在与这些国家交往中,很可能会产生文化冲突。要避免这些冲突,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关键,这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河南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一)河南省内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能力弱项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两个方面。有受试者由于不了解游客的文化背景而导致交际失败,这说明他们的文化意识能力有所欠缺。为此,我们又对语言能力做了进一步调查,对其中存在语言问题的导游做进一步访谈,试图找出其语言能力方面欠缺的主要成因。大部分受访者语言能力欠缺,主要缘于听力和口语,其次是发音和语用适合问题。由于受访者大都已获得英语导游资格证书,语法基础良好,而听说技能欠缺。由于听不懂游客所说,就很难正确回答游客所提问题,这固然与游客自身口音有关,但也与导游英语学习和涉外经历有关。另外,在涉外导游工作中所接触的游客有限,对于语用不当和发音问题,受访者大多认为欠缺这方面知识。

(二)外国游客对河南省涉外导游满意度调查分析

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外国游客对河南省涉外导游满意度”调查,发现外国游客的满意度并不高。首先,对语言能力表达的不满意。外国游客表示对导游的听力、口头表达和语用能力不尽理想。其次,对文化差异和交际能力的不满意。外国游客普遍认为导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好,对他们的人文地理、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够了解,在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和误解。

(三)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分析

第一,很多面临毕业的大三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够好,不能自如地进行英文书面表达。第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弱。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完全不知如何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态度。第三,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高。超过八成的学生会因沟通不畅而烦恼,在处理文化差异中,缺乏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沉着应对的态度,往往对于如何挽回尴尬局面不知所措。

三、加强河南省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重塑: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从已有的调研结果来看,从业的涉外导游普遍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采用有效的交流模式,听力和表达能力尤为弱势。同时,外国游客对于涉外导游满意率最低的就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安晓宇,2011)。而单纯的语言学习,不与其他方面并驾齐驱,就不能从本质上提高涉外导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一向偏重于基础语言知识和专业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文化素养的教育,这就需要为学生重新制定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1.与时俱进,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在当前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中,不少教材都偏重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讲解和透析,忽视了“一带一路”所延伸涉及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落后地区。然而,“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继承丝绸之路的理念,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振兴世界经济,通过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涉外人才必须树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构建世界文化大同的格局,有拓展人类文化的大胸怀,否则跨文化交际的方向就会偏离。因此,在高职院校涉外导游相关的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世界民族文化,助力其构建优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体系。

2.重视跨文化双向交际规律,重视母语文化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是双向平等的交际,然而随着近年来西方国家流行文化对我国的不断渗透,影响日益加剧,部分英语学习者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言人,忽略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其实,“一带一路”倡议恰恰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层自觉与自信,更体现了“天下大同”的中国道义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价值观教育,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重要责任。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和博大精深是值得每一个莘莘学子去研究和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对中华优秀思想的传播。

3.完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中加强文化、风俗、价值观、宗教对比。一是中华文化类课程。这类课程的教材可以考虑选用英文版,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打开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从学习者就是未来的文化传播者来看,非常有必要学习专有名词和表达。二是外国文化类课程。比如英美历史、文化,东南亚的崛起等。这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他国历史文化,助力跨文化能力发展。三是文化对比类课程。比如文学作品对比、哲学思想对比、宗教对比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之间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培养

1.信息化教学的结合,丰富学习资料与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高职院校普遍实施了信息化教学,引进了信息化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共享程度高、交互性强、系统性强、便于移动、能充分利用闲散时间的特点,为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建立影视化资源库,线上上传像《喜福会》《推手》《远方的家》等反映不同文化的电影或纪录片,线下进行课堂讨论或布置论文赏析,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对他国文化的敏感度,尊重他国文化的差异性。再者交互式软件的推广,比如扇贝单词、扇贝炼句、微软小英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输入和输出,锻炼跨文化交际技能。最后可以加强高校间的合作,借助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各校的教学资源库。

2.开展涉外旅游志愿者活动,增加学习机会。各高职院校应注重与河南省的著名景点进行接洽商议,开展涉外旅游志愿者活动,为本校的涉外旅游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活动可由学校教师带队,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实地讲解和服务,让学生自己感受文化和思维的碰撞,这种宝贵的交际体验会让他们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涉外导游,需要具备怎样扎实的语言功底、专业知识和交际技能。

(四)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1.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来自坚持不懈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语言知识的学习包括基本语言知识和专业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包括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知识。学生越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越能在文化交流中化解误会、消除偏见。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客观地对待母语与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3.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管出现任何障碍和问题,涉外导游还需要有一种沉着冷静的能力,能自信和灵活地去面对和处理,使双方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导游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黄希川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网约导游
我是小导游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