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专业化建设
2019-12-22费慧芝苗加伟何秀贞张永慧杨宏静宋红霞
刘 丹 ,费慧芝 ,苗加伟 ,何秀贞 ,张永慧 ,杨宏静 ,宋红霞 *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2.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4120)
著名药理学家杨宝锋院士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用健康托起中国梦》一文中写道:“高素质医学人才应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创新能力,眼界开阔及锲而不舍的精神。”[1]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教学工作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校两年理论学习时间,要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基础医学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要求学生既有逻辑推理能力又有很好的记忆能力,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好,临床课程学习就很费力。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学生不知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培养临床思维。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增加,不理解、不消化的知识越积越多,学生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淡,形成了恶性循环[2]。药理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药理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不够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与岗位性[3-5],而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大多没有临床工作背景,缺乏对临床岗位的深入调研。教师对临床常规工作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然而临床工作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教材理论知识相对滞后。因此,教师对岗位需求能力认知不足,不能找准切入点将药理学课程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结合,讨论病例时重点在疾病本身及治疗方案上,很少将职业情感贯穿其中,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1.2 与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对接不充分
在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中,药理学是单独列出的考试科目,而在教材、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课件等教学资料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考点也未标注。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认识不充分,对考试大纲不了解,对考点掌握不到位,考试通过率自然不高。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视,未分析历年考试大纲,对新增内容不了解,未做出相应的调整,没有做到药理学知识“够用”与“实用”。
1.3 与临床医学专业后续课程衔接不紧密
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后续课程对药理学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导致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痕迹[6],专业课程学习主要以理论知识积累、记忆为目标,对职业技能培养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药理学课程建设存在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的专业课教师、学生、临床、医药行业调研,确定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
2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选取我国8~10家高职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进行梳理。通过工作频率分析法,详细分析临床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将出现频率高、承载知识多的工作任务确定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7-8]。然后对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专业培养的若干个行动领域。经过专业教学论、方法论思考,将有教学价值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行动导向内容进行分组归类,使之成为学习领域课程[9]。通过以上方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确定药理学教学内容。
3 根据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以疾病为中心梳理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药理学部分考点;其次,将考试大纲、考点要求与药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差异,以考试大纲为标准,将其中未做要求的教学内容删除,增补考试大纲有要求而药理学课程标准中空缺的内容;最后,根据各部分内容在近几年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调整药理学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4 根据后续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在医药类高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药理学课程,尤其是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专业。然而,药理学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学中是否真正发挥了桥梁作用、是否能够与岗位能力相对接、是否能够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对接、是否与后续课程相对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4.1 以疾病为中心确定药理学教学内容
以临床各系统疾病为中心,针对疾病治疗所需的药物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是高血压病,进行抗高血压药物学习时,先确定整体教学内容,再针对不同专业确定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学习提供药理学知识。
4.2 通过调研了解后续课程对药理学知识的需求
设计调查问卷,对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及基础护理学教师,内、外、妇、儿科学教师,中西医内、外科学教师,药物治疗学教师及临床医师等进行调研,了解后续课程对药理学理论及实验方法的需求,总结出非常需要、不需要及一般需要的内容。此外,调研还应涉及各章节教学内容结构,如药物代谢参数、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对这些内容在后续课程中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通过统计分析,对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强化教学,对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进行弱化,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需求。
4.3 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
教学内容既要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要兼顾学生毕业后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医院内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15年以上的临床医生与药理学教师共同制定药理学课程标准。医院内科主任主要从人才培养(后续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资深临床医生从岗位技能方面提出教学建议;药理学教师要结合医院内科主任和资深医生的建议,根据学生层次、岗位需求、后续发展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确定了药理学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个性化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涉及技能型人才必需的药理知识;专业模块是围绕临床实际工作设计临床用药专栏、配伍用药、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防治及处理、个体化用药等;个性化模块是追踪临床最新用药动态,解读药品说明书,关注社会用药热点、药事讯息等。药理学教学内容模块化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与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对接,体现药理学课程专业化特色,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