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滑桩在加固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及影响探讨

2019-12-22刘姝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滑桩作用力桩体

文/刘姝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解决滑坡问题时常用的支挡工程,抗滑桩的应用能够控制滑坡现象的发生。从现有的技术分析情况来看,抗滑桩与土体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作用效果,很多理论还有待证实与研究。

1 抗滑桩的技术原理

1.1 滑坡推理传递

在使用抗滑桩加固土坡时,在土坡位移作用的影响之下,抗滑桩会与土坡之间形成受力作用,从而变形成为拱形。由于抗滑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因而抗滑桩的弹性设计及变形设计均需要在前期考虑在内。从某种角度来看,抗滑桩的变形效果与桩体自身的硬度、弹性以及土坡的硬度、弹性等参数有着直接的联系性。此外,抗滑桩也可以根据变形效果而分为弹性、刚性以及半刚性等三个种类。除了上述三种抗滑桩之外,半刚性抗滑桩也是常用的桩体,其在类别划分上一般会属于弹性抗滑桩的范畴之内。当抗滑桩在滑体作用的影响下时,其自身的位移及弯曲情况会随着掩埋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骤减的趋势。由此可见,抗滑桩本身就属于不固定的物体,而在客观条件的荷载作用影响下,抗滑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位移现象。正因如此,在研究抗滑桩问题时,不仅仅要考虑抗滑桩的自身因素,更要考虑土坡所给予抗滑桩的压力情况,施工人员需要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抗滑桩、滑面以及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设计出实用性较强的抗滑桩。

1.2 锚固段

当抗滑桩出现位移现象时,一般会采取增加外部力的方式来提高抗滑桩对土体的作用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抗滑桩属于一种传递作用力的地位。影响作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在于土体的强度、滑坡所形成的推理以及抗滑桩自身的性质。同时,这也是在设计锚固段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若锚固段出现长度不够的情况时,抗滑桩往往无法实现自身的作用价值,甚至会出现失去平衡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若所选取的抗滑桩种类为刚性抗滑桩,其具有较强的刚度,即便是在受到外力破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现象。但是,刚性抗滑桩在巨大外力的影响下会出现显著的位移现象,若锚固段的长度无法满足抗滑桩的实际需求,则会导致刚性抗滑桩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而弹性抗滑桩会在巨大荷载力的影响下呈现出变形的现象,且弹性抗滑桩的弯矩会因为受力作用而出现转移的情况。这样一来,抗滑桩的强度会直接被外力破坏,若弹性抗滑桩为半刚性抗滑桩,则会直接导致抗滑桩从土层中挤出的现象。

2 加固边坡抗滑桩的有效措施

在对抗滑桩的边坡位置进行加固时,一般会选滑体较为薄弱的部位进行加固。这样种加固方式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更能充分体现抗滑桩的物理特性,全面缓解所遭受的滑坡作用力,避免出现桩体被挤出的情况。若施工单位所面对的为大规模滑现象时,仅仅依靠单排抗滑桩无法实现对于滑坡作用力的抵御。因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当设置双排或者多排抗滑桩,提高整体的抗滑效果。

2.1 流塑状土滑体问题

若施工单位所面对的滑体属于流塑状结构时,会在应用抗滑桩的过程中出现土体从桩体流出的情况。为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在安装抗滑桩之前详细计算桩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桩体之间的距离。此外,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应用排水措施的方式降低土体中的含水量,从而提高滑体的抗剪强度。实践证明,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解决流塑状土滑体问题

2.2 常规滑坡问题

从常规滑坡的产生原理来看,导致出现滑坡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滑坡自身的推力较大,而影响滑坡推力大小的因素则在于滑动状以及破坏拱。在加固时,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抗滑桩的间距,其一般为桩体直接的2倍至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钻孔桩的间距为2 m至3m左右,而挖孔桩的间距则为5m至6m左右。此外,在决定抗滑桩间距时应当充分分析抗滑桩对于滑坡作用力的承受效果,若在常规间距情况下,抗滑桩所承受的推力过大,导致无法满足后续的施工需求,则需要通过缩小间距的形式来降低抗滑桩所承受的推力。

2.3 埋深及倾斜问题

在计算滑坡推力时,不仅要确保计算结果贴近滑坡的实际情况,更要考虑到滑坡是否会在后续作业的影响下出现范围扩大及多层滑面的情况。若抗滑桩的埋深无法满足滑坡变化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抗滑桩出现倾斜或者被挤出的情况。由此可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充分落实相关数据调查及分析工作,为抗滑桩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4 高度问题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抗滑桩时常会因为高度不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因,而出现滑坡滑落的现象。因此,在建设支挡工程的过程中,无论是建设何种形式的抗滑工程,均需要严格控制支挡工程的高度,其高度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计算,并确保支挡工程能够满足越顶检算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工程项目缺少针对越顶检算的相关要求。但在实际当中,越顶检算的相关标准能够有效改善新滑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只有在新滑面的稳定指数大于预期所设计的安全指数时,支挡工程才具有实用性与可靠性。

3 结语

综合来看,由于受困于技术研究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应用抗滑桩时的表现不尽理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相关研究部门应当坚持创新的原则,在吸收国外先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技术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的抗滑桩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抗滑桩作用力桩体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某刚架桩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
基于CEL法的海洋土体中桩基自沉及稳定性分析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
用比较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