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诗人黎遂球诗歌研究①

2019-12-22刘乐乐

关键词:诗人诗歌

刘乐乐

(广东白云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黎遂球是明末清初岭南的抗清志士,以忠烈传扬于世。同时,黎遂球也是岭南的知名诗人,被称为“牡丹状元”。他的诗文和书法都有相当的成就,“精才绝代,诗歌古文名书法篆无不极致”[1],为南园诗社盟主陈子壮、复社盟主张溥所推重。著作有《莲须阁集》、《莲须阁文钞》、《周易爻物当名》等。

对于这位在岭南历史和文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的诗人,学术界的研究却比较薄弱。有关黎遂球诗歌进行专题性研究的论文只有三篇,分别是2006年韦盛年发表于《五邑大学学报》的《黎遂球年谱简编》、2000年毛庆耆发表于《岭南文史》的《黎遂球的诗学与易经学》、1986年谢文勇发表于《广州文博》1986年一、二期合刊的《黎美周和送黎诗卷初探》。除此以外,对诗人的生平进行详细梳理的有2006年韦盛年的博士论文《明清之际广东抗清文人年谱六种》中的《黎遂球年谱》。有关黎遂球文学研究的资料,除散见于清人别集、笔记外,后人整理探究的有陈永正主编的《岭南文学史》、《历代岭南诗歌选》、《历代岭南文选》,陈永正著《岭南诗歌研究》、严明著《清代广东诗歌研究》等均有单节简单论述,从而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而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史论著,对黎遂球均未提及。选录或赏析黎遂球诗文的研究有:清代卓尔堪《名遗民诗》选诗4首,陈田《明诗纪事》辛籖目卷七录诗12首,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录诗3首,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录诗3首,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和补录卷共录诗143首,陈永正《岭南诗歌研究》录诗5首,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录文6篇,吴承学《无章无句妙成文章——论意象体小品文》一文录文1篇。2006年《文史博览·理论》收录了湖南商学院中文系教师刘娟的论文《明末清初岭南诗歌别集叙录四种》,文章对黎遂球的《莲须阁集》二十六卷的作品内容、序跋介绍、诗集简评等方面进行了叙录。从上述情况可见,黎遂球研究虽有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和深入细致的研究仍显不足,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黎遂球为岭南一代才子,对其诗文评价亦仁智各见。从作品来看,黎遂球一生为诗数百篇,今存371篇,诸体兼备,内容丰富。其中拟古乐府诗80首,体现黎遂球“醉心六朝、初唐”[2]的取向。从作品的主题内容方面看,在理学、家学影响下,诗人或赞颂“忠孝”观念,或寄情言志,或讴歌忠臣孝子,报国、守节亦为诗中常见之志。其“牡丹状元”之称号也因偶顾影园诗会而传诵千年。黎遂球诗歌主要体现在忧患时世界、交游酬唱两大类。

一、忧患时世

自明崇祯元年至十三年(1628-1640),黎遂球为求功名,前往京城赴试。这一时期,黎遂球经过了几次会试的下第、不得志之后,加入了江南复社的活动,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复社的起伏,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往返于京广途中,黎遂球的笔触开始关注于下层百姓的疾苦,思考社会现实。他主要通过缅怀良将、哀悯民生、咏古抒怀、战事描写等内容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忧虑,以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一)缅怀良将

黎遂球的诗作歌颂两类人物,一类是征战报国、壮烈牺牲的将士。崇祯二年(1629),清兵临遵化,永平府推官何天球等人凭城据守,城破死之。黎遂球作《崇祯己已东陷遵化城永平节推增城何公死焉歌以识之》一诗以纪念同乡人何天球。诗中何天球金戈铁马,舍身报国,再现了血肉丰满的忠臣志士之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壮烈殉国之士的赞扬和哀悼,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对战事的愤慨。

另一类是遭到谗言迫害的良将。黎遂球在其诗集中不畏连累,客观地肯定袁崇焕,一再为洗刷其冤名而发出愤慨之声。同时,诗人更多地是在感慨国无良将。外族势力日益逼近,国家内部宦祸横行,诗人不禁流露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如《周蔚宗将军铁如意歌》中周将军睹物思人,堂堂七尺男儿不禁垂泪,双手抱头痛哭。想当日督师驰骋沙场,英姿傲然,震慑敌人,而今却抵不过谗言,蒙冤莫白,铁如意虽在但昔日良将今已不在。《湖上同胡小范夜饮,坐听其家元戎敬仲与房都护占明盛谈往事》,每与友人畅饮,谈到督师不屈不挠的英勇精神,比对当时群臣树党相攻、不以国家大局为重,遂球不禁慨叹当日时局。《陈督师者,其尊人愍公死绥辽阳殊烈,令弟与遂球乡举同年,比于流都想见甚欢,赠以诗》(首一)中处处痛诉督师遭冤死,呼唤良将再出,保全国家,语意至为诚挚。其《陆将军行(赠震湖都护)》诗中陆将军也是一名英勇抗战、屡建奇功之将才,最后却因谗言离间而不得不离开战地。想到 “世人尽议袁毛事,可怜双眼曾看真?”[3]70更是心灰意冷!退下战场将军只能借歌筵舞席自我麻醉。国家用人如此,时局艰危可知。“何人再得将军笑?直使□雏向山哭。”[3]70此时所有的控诉、劝谕尽显无力,唯剩哭声一片。

这两类人物是光耀当世的,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遂球正是被英雄的精神所感召,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述他们的故事,热情颂扬他们的崇高气节和伟大品格。

(二)哀悯民生

黎遂球出身文化世家,深受严格家训的教导。后加入复社,又深受“经世济民”思想影响。他自觉运用诗歌反映明末社会的种种现象。这类哀悯民生的题材内容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也使我们看到隐藏在晚明社会繁华的背后由战争所带来的民生疾苦。如《滕县即事》:“白骨成山潦水肥,平妖诸将论功归。”[3]103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可谓触目惊心。《河上怀徐巨源》:“黄河日落绕天长,风起云飞旧战场。野店短衣眠乱草,戍楼横笛向垂杨。”[3]93一场战斗过后,原本的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报徐巨源书二》中黎遂球在给友人信中也总是提及“以岁暮多海贼不敢下凌江去”[3]152。《拟古杂诗三首》(首一)同样是送行,途中盗贼流窜,“兵气天地黑”[3]52,于是为友人卜筮,不怕朋友饥冷交加,更多地是担心朋友的安危。《庚辰出都二首》深刻描写了当时社会动乱给民生带来的极大伤害,展示了天灾人祸下人民悲惨生活的图景。

除亲身经历,黎遂球还从亲友的所见所闻中得知今天下流贼的情况,同样为之心痛。《美接兄从蜀中归,知刺史五叔父宦况感赋二首》(首二)中,黎遂球接洽其堂兄蜀中归来,从其口中得知今日新州“贼寇震邻过”,[3]183人人家中均处于备战状态,壁上“挂戎服”,家童 “荷战戈”,[8]诗人感叹:“此后愁鸿雁,阴云燹火多”[3]183。

(三)咏古抒怀

抒怀不外言情,诗也是使内在情感形之于外的一种形式。黎遂球诗歌藉怀古抒怀,或影射现实,或述说自身遭遇。诗人借着荆轲刺秦、项羽乌江自刎等历史人物或历史古迹,表述自己的感情。《荆卿行》:“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3]67诗人回忆荆轲刺秦,通过赞扬荆轲的高义与勇敢,表达愿意像荆轲一样为了国家作出贡献的理想。《拟古十首》回想韩信少时钓于城下,有漂母见其,与之事物,韩信发迹不忘漂母当年之恩。如此重情义的杰出人才却惨遭陷害至死,诗人于诗中发出愤慨:“区区王齐楚,兔死狗亦烹。”[3]54“今日夺得天下,却忘功臣。”[3]54诗歌结尾“韩信在淮阴,饥饿不谋身。千秋漂母祠,堪与黄石邻”[3]54,以黄石公作比,惋惜韩信没有遇到明君圣主。行至项王庙,他心中有感而发作《项王庙》,钦佩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的精神。一语“马前挟得美人同,差强昨日汉妇翁。莫愧江东旧游处,风雨双魂归共语”[3]67,道出遂球心中的愤愤不平以及对英雄的惋惜。

(四)战事描写

明末危殆的时局和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倾向,决定了黎遂球的创作主题从宴饮唱和的盛世之音转向关注边疆的安危、军旅生活的疾苦。黎遂球在其边塞诗中通过描写边地军人行军的场景,抒发了久戍远征的战士们的哀怨之情,赞美了献身边关的将士,侧面控诉了战争的无情。如《苦寒行》的主人公是南方人士,远征北地,水土不服,每日还要起早贪黑赶路行军。一路上美好的光景不见,到处都是落魄场景,“路伤多枯树,枝重垂欲倒。路下多危石,水干戚如梼,前有饿虎啼,后有僵魂槁。”[3]55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将士依旧心系国家,“筑金共驰骏,献玉慎怀宝”[3]55。

遂球在诗中表现自己忠肝义胆、侠骨豪情的气质,使其诗文尽显豪迈奔放之气势。边塞诗中他将自己比作战士,一扫“文弱书生”的刻板形象, 展现了铮铮风骨。《拟古少年从军四首》(首一):“左手敛垂发,右手拍长剑”[3]52,塑造少年壮士形象;“行行已万里,马力直于箭。追得负心人,抉骨独留面”[3]52,年轻气盛的少年不仅具有赴国死难的牺牲精神, 更具有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无人》军中少年旗下舞剑,吹笳长啸,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北风吹弦箭如雨,缚得猛虎同羊烹”[3]72,更体现将士的豪迈、勇敢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诗歌由壮士、战场顺势而下,直至“思妇”这一特殊群体。在沙场冷却、刀光剑影退场的时候, 诗人不由想起故园里的思妇。征人远戍日久, 与家人相见无期, 远隔绝域的少妇,只能日夜悲愁、 柔肠寸断。诗中常“战士”与“思妇”并立, 说明了文人胸中不同的情怀均有一席之地。《闺情》一诗,少妇夜夜盼郎归,而爱人在万余里之外,只能空守候。“芝兰不再荣,舜华胡足持。”[3]54年华老去,容颜不再。“男儿志四方,女容易衰改。何以副中情,比翼栖连理。”[3]54原来的期盼反而变成怨恨。诗篇拿捏得恰到好处:忽略了妇人心理变化具体过程, 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总之,黎遂球忧患时世的诗作尽显沉郁萧瑟,下笔沉重,境界深远。他通过对现实的描写,渲染无尽的感慨和沉痛,一扫年轻时代应酬诗之绮艳,境界阔大苍凉,诗风渐趋老成。也是这类诗歌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怀着济民心态的诗人形象。

二、交游酬唱

黎遂球一生游学江淮,多与当时正人君子交往,在其交游酬唱诗中提及其复社社友、南园社友、岭南文友等。他交往范围比较广,其中不乏天启、崇祯年间的进士或举人,还有一些明朝重臣。屡试不第的黎遂球,在朋友中犹能坦然交往,足见他的才华与自信。此类诗歌的主题内容或寄赠、或咏别、或悼亡、或宴饮,计有51首。黎遂球虽屡试不中,仕途不顺,但他并非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在其交际酬唱诗中不难看他与同辈友人或互勉或同游或送别,心气相通。黎遂球坦诚表达对好友、长辈的敬佩,以谦虚、恭敬的态度与人交往,这也是他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一)寄赠

从黎遂球的寄赠诗中可见他与友人非泛泛之交,而是有鼓励、有敬佩、有怀念。《赠张天如》:“翰音美其蹠,不如凤凰毛。岩桂垂蠹柯,不如珊瑚高。君子永终誉,同人焉号咷。”[3]58喻张溥才华横溢,受人敬重。《访徐巨源》:“嗟我胡守雌,徐君为真雄。”[3]59肯定徐世溥的文才。其中尤见黎遂球真情的是《送王予安还越兼寄梁非馨》。事实上遂球与王予安并不熟识,而是从同乡好友梁稷处得知。十年后相见,遂球心中仍然牵挂袁督师冤名一事,加之对国内战争的失望,于是恳请予安“是逆非逆果何若,此事君应解其故”[3]76。这种发自内心地向友人吐露自己的悲伤之情,读之令人嗟叹。也就是这份毫不掩饰的“真”,为黎遂球赢得真诚的友谊。

诗人途经江南与友人欢饮达旦,离别时对挚友之思则凄婉悲凉、寄旨遥远,更见诗人与朋友间的感情甚笃。在黎遂球的赠友诗中,写给徐世溥的有9首。黎遂球与其交往一直都是以文会友,故云“十年读君书,一字复一重”[3]59。直到崇祯十年(1637)黎遂球第三次上京会试,方见面于南昌,此后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每逢分离黎遂球都不禁慨叹:“我辈相别,相思辄涕泣欲下。人谓丈夫泪不向此间洒,不知世间宁有几丈夫。正唯幸而丈夫与丈夫相从,离情别绪泪尽继血,此岂足为巾帼女子道哉。”[3]59如此情份实难估量。《雨夜怀徐巨源二首》是寄给挚友徐世溥的抒怀之作,以写景开篇,直述别后之思,“怀君江海阔,斯夕意分明”[3]82。崇祯十一年(1638)复社公开发布反抗阉党的《南都防乱公揭》中有徐世溥之署名,黎遂球在诗中针对此事劝慰好友:“词赋终难敌,行藏各自商。兵戈漫天地,搔首计应长。”[3]82语浅情深,直抒胸臆。

(二)送别

黎遂球咏别之作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如《送李烟客出塞二首》,主人公李云龙是广东东莞人,为诗人同乡好友,年少时代两人就一起纵谈世务。后加入袁崇焕幕府,协助谋划。东北边事日趋紧张,李云龙随袁崇焕出塞,虽边地寒苦,但黎遂球想象着李云龙营帐中谈兵的情景:“谈兵奋髯戟,骑马策杨枝。为试登楼啸,风烟满地悲。”[3]78,在北地风烟的映衬下抒怀一啸是何等壮烈之情。在首二中鼓励好友大步前进:“丈夫宁惜别,一路笑桃花。下水流凘劲,临关怒木芽”[3]78,坦然面对征途,边关必将又是一番新景象。再如《送吴骏公之南都赴司业任》中,黎遂球赞誉同社社友,敞开心扉鼓励好友于新朝立时驰骋才能:“辟雍天子学,礼乐起陪京。帝重宾师席,人推王佐名。兰桡逢社事,花月次官程。到处迎官锦,秋山照酒清。”[3]84吴骏公于动荡之时能挺身而出,身为同社好友,黎遂球向其寄予厚望:“帝重宾师席,人推王佐名。”[3]84随着战事愈演愈烈,其咏别诗于情深意挚之外,亦与时代的痛苦息息相关联,感慨不尽。《还至吴门送朱方黯就徵北上》中送别朋友没有豪言壮语,一路只见枯柳、只闻啼鸠声声,朋友就徵北上路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还可以从黎遂球的一首首诗题中看出他与友人唱酬时的欢乐。如:《新卜虹冈秋日偕诸子集饮作》、《何象冈老师招过邨居,同欧嘉可、谢伯子、陈中行、家叔君选连夜燕饮赋二首》、《初秋客娄东同张天如、孙孟朴、邵僧弥集吴骏公斋重即席赋》、《小春同家君选叔、谢伯子、陈中行海上泛舟赴香山相公之招分赋得真字》、《三月三日,同诸公社集南园禊祓,即席限韵》等等,或宴饮或酬唱,足见他当时不少的欢乐时光都是与友人相偕渡过。《登船曲》中,庚辰五月,黎遂球携同社郑超宗、梁饮光、姜开先、冒辟疆诸子秦淮夜游,倾城毕集,笙箫互奏,香光络绎。诗中“词客人人杜牧才,停桡都为郑庄来。徵歌任选如花妓,索写桃笺侍举杯”[3]106之句,将词客夸张比喻都备有杜牧之才,人生纵有诸多难言之痛,此时借美酒一消,友朋作伴,狂饮高歌。而《竹肉行,郭台先生招同陆青草诸子夜饮,出侍儿作歌因赠》中可见“嗟予久客积愁绪,一旦闲情都有处。竦然病骨醉于苏,叫起顽仙听凤语”[3]68,听曲入情,多病瘦损的身体仍醉入温柔乡。连养病都与友相约,也难怪黎遂球虽从未获功名,却在江南留下一席美名。

《莲须阁集》有五古(61首)、七古(39首)、五律(76首)、七律(69首)、排律(5首)、五绝(23首)、七绝(75首)。黎遂球的诗歌众体兼备,诗歌内容亦十分广泛,从酬唱、送别、感怀到咏物、题画等内容都有所涉及。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写哪一种题材,不管用怎样的笔调,在他的诗中,无不充满着刚健有力、高华爽骏的气息。当黎遂球忠肝义胆、慷慨沉雄的精神达到了顶峰,其文学风格上也就相应的呈现出气骨劲健的色彩。他的诗文总给人建功立业的豪情与冷酷的社会现实相冲突的感觉。这种冲突使黎遂球处于矛盾当中,但是他从未被这种矛盾所压服,反而在其诗作展现出寓洒脱于沉痛的精神。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特有的真诚,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正是这份执着构成了他诗作中那极具感召力和情感张力的劲健风格。正如徐巨源云:“癸酉始得黎子诗,读之如春风骀荡,夏云崔嵬;如坐百花杂听箫韶美人,剑客翾动左右。于是俛仰叹息,自恨其不如也”[3]7。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