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探析*

2019-12-22毛传清彭志聪黄晓瑜

关键词:科技建设文化

毛传清, 彭志聪, 黄晓瑜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了加强湖北区域科技创新文化建设,选择湖北省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学术界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成果,课题组通过实习蹲点、访谈、参观、查阅企业相关资料等途径,重点考察和研究了湖北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过调查与访谈、个案与实证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湖北国企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湖北国企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之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发展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有企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企业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创新是企业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科技创新文化又处于核心或关键的地位。科技创新文化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蕴含着促进科技创新行为、推动持续科技创新的基因,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文化先行。文化对科技创新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形成与演进。大量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文化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著名科学家蒲慕明认为,当前中国的科技发展“恐怕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文化问题”。在经济建设到一定程度时,相应配套的创新文化建设必须跟上,否则必将制约科技发展。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制度改革一直是中心环节,却相对忽视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体制改革先行,文化建设滞后状况。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进行研究和改进,将成为我国加快科技创新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建设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热情,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文化从整体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创新水平的发挥程度。因此,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许多地方或企业出台了创新文化建设举措,积极推进创新文化建设。2016年7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和经济日报社在京联合举办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研讨会,引起国有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激发了企业参与创新文化建设的热情。

2017年6月,湖北召开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嘱托,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征程。面对新定位、新要求,湖北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培育和大力弘扬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做出创新成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使科技创新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且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2]。企业文化内在包涵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的人文内涵。科技创新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3]。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是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包括科学技术的研究、教育、传播、普及、评价、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文化或科技创新所需求的文化。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一般包括鼓励创新、激发创新、为创新创造基础条件的知识、资源、制度、观念、环境、气氛等,它以创新作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是企业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习惯的表现,也是企业共有的关于科技创新的观念和制度的设置,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氛围。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是形成科技创新文化的基石,制度是科技创新文化的保证,价值观念是科技创新文化的精髓。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就是培养科技创新的土壤,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即“科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它是企业科技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创新与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的关系,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先行,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一个重大的人文创新引导,需要文化的繁荣。创新文化会提高人类对科技作用的认识,带来生机勃勃的科学创新精神,引导社会尊重科技创新者的个性发展,培养科技探索者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文化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作用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和意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起点,树立起创新精神能够极大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同时也是决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技创新文化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灵魂,体现一种文化“软实力”,它是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生成、发展并不断培育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内聚力,迸发出强大的能量。企业创新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本质的文化来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科技发展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

2.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是企业科技创新潜力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及动力所在。科技创新文化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氛围和环境。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支撑,科技创新往往在最适宜它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活动自觉开展和成果不断涌现的土壤,科技创新文化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一颗种子的话,科技创新文化就是科技创新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成熟等所需的土壤、肥料、水分、温度、湿度、空气、阳光等环境条件。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就是企业改善和创造适宜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持续向员工灌输科技创新的理念,在企业鼓励冒险并宽容失败,确保知识传递与信息共享,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激励机制来保障、规范和约束,形成“人人可以创新”“创新就在身边”科技创新的氛围和观念。

3.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创新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需要。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科技工作者需要勇于创新的激情与斗志,需要科学情怀、科学态度和科学理念,更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可以凝聚、弘扬创新精神,帮助科技工作者树立远大理想、确立科学态度、培育科学情怀,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激发的过程。

4.推动科技创新实践。科技创新文化的理念指导着创新实践活动。系统开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可以有目的地推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引领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和方向,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科技作用的认识,带来生机勃勃的科学创新精神,出现万众创新的发展局面。

二、 湖北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之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显示,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提升至全国第7位[5]。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均衡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处于中西部首位。对中部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在全国处于前列,带动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科技创新源于创新实践活动,又推动创新实践的发展和深入。科技创新实践的能力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水平。湖北省属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湖北省属国有企业对“湖北省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贡献不大,目前湖北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与中央企业相比、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 湖北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实习蹲点、访谈、参观、查阅企业相关资料等途径,重点考察和研究了湖北直属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和发展中,企业家科技创新观念不强,机制不够合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不配套,文化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科技企业创新环境有待改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认识方面,企业重视科技创新,但没有把科技创新上升到文化的战略高度。一些企业没有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为科技创新就只存在于科技领域,仅与科技人员有关,与企业的管理无关,与企业广大员工无关,缺乏理论指导和长远规划,导致国企在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上难以形成系统和正确的认识,无法将科技创新文化成果积极转化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2.在内容方面,企业重视文化建设,但很少包涵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对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保持国有企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存在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员工文体活动,停留在写口号、发文件、做宣传、办刊物、搞活动等表面形式上,陷入“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的怪圈,形式主义问题严重。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的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夹带的部分大而化之的创新文化建设观点,没有清晰的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思路。

3.在途径方面,企业注重学习科技创新文化经验,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不够。有些企业对于自身并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也就对总结提炼符合企业自身特质和文化积淀的创新理念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无从下手,索性照抄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方法和路径、学习经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自身属性、发展规律和重要特征,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少特色和独有特征,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特点得不到体现,得不到企业员工认同,作用发挥不明显。

4.在形式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轰轰烈烈,但收效不够理想。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存在严重脱节的“两张皮”问题突出,这是企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点和文化建设的症结。有的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文化的真正内涵,根本不去关注科技创新文化的具体内容,忽视创新文化激发创新行为的作用,将创新文化建设当成“作业任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功夫,文化建设的声势很高,但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融合性,就活动抓活动,目标意义不够明确,没有将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有效对接,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在领导体制方面,企业建立了文化建设领导机构,但大多将企业文化只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调动许多资源和要素,迫切需要党政协同,企业职能部门协调,企业行政责任人应该作为重要或第一责任主体。行政领导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难以确定企业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6.在建设主体方面,企业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但忽视企业员工的创造性。许多国企员工把企业文化创新归结为高层管理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的事,认为他们是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主体。实际上,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员工,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企业内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勤于创新的创新氛围。

7.在建设平台方面,企业制订了文化建设规划,但没有科技创新文化落地载体。一些企业建立了文化建设体系,有的还制订了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编写了文化建设手册,但是,体系好建、手册好编、战略好制订,但没有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平台,文化建设落地难,在企业文化推进过程中缺乏长效机制、载体和路径。

(二) 导致湖北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不足的主要原因

1.对企业科技创新文化认识不够。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在进一步深化,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总的来看还处于探索起步的阶段,企业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明确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对科技创新文化内涵、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够不深,对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理念的提炼重视不够,功夫下得不足,缺乏对企业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研究,没有突出企业自身特点,深入不了企业人心,无法在日常工作中贯彻,企业内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难以形成浓厚的氛围。

2.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大多侧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特别是处于市场激烈竞争的企业,企业疲于应付复杂多变的生产经营形势,有些企业甚至挣扎在经营亏损边缘,企业从领导到员工对企业文化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都不高。无论从其人力还是财力上,难以长期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扎实的建设,多以完成表面任务而交差。

3.缺乏整体规划。企业对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国有企业内部,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基本上是各行其是。有的企业想加强这方面工作,但又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得不到支持。有的担心企业搞的一套不符合上面的要求,干脆就抓些皮毛,搞点面上的事情,应付了事,致使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难以向长期和纵深发展。

4.缺乏统一领导部署。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一般以党群部门和工会为主,其他部门和员工只是被动参与和机械接受,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是党群部门工作的观念,造成企业不知道如何将科技创新文化渗透到各项工作和事项中去。部分企业现有领导人员素质欠缺,能力有限,担当不了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大任,不能全面协调地开展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工作。

5.科技创新观念尚未普及。科学精神包括求真求实、开拓创新、理性怀疑、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攻坚克难等诸多要素。其核心要求是求真求实和开拓创新。科技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人人皆知,但是“成王败寇”的传统观念仍然很难根除。有些单位和领导在科技创新上苛求成功,无异于给科技人员戴上了紧箍咒,使他们谈失败色变,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因此,企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提升湖北国企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之对策与建议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体系、有原则、有序化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多重因素整合的过程,需要结合企业历史、当前发展状况、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现状、管理氛围、管理水平、外部环境和员工思想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建设符合企业当前及今后发展需要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和个性特色的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将科技创新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形”,形成统一理念下的共同价值观。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文化体系,在科技创新文化的精神文化层、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一) 编制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规划

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将“创新驱动”和“文化兴企”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重视顶层设计,面向科技前缘、企业发展重点领域和生产服务一线,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纳入整体工作布局,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战略布局。把科技创新活动和经济回报相结合,科技创新成果同产业相对接,科技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科技创新成绩同个人收入对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增强员工成就感和团队凝聚力,调动企业包括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科技创新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国有企业唯有将企业科技文化融入企业发展整体战略中,在规划布局中突出科技创新,在实践运用中体现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谋划,与企业发展“同规划、同设计、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先进文化引领科学发展,通过提升软实力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2.保障物质资金条件。进行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资金条件是前提。要优化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物质、生活和工作资源,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项目管理,建立持续稳定有效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确保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可以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直接反映了企业科技创新在整体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战略价值。

3.融入党建而不仅仅是党建工作。企业党组织应以“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为目标,准确定位并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成为科学发展引领力,稳定全局控制力,坚定不移执行力,和谐向心凝聚力,攻坚克难战斗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把方向,谋大局,出成果,出人才。但是,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方配合,广泛参与,全方位联动,单靠党委抓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既没有弄清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没有认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党政工团一盘棋的组织保障体系,创建企业全方位齐抓共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大格局。通过健全组织,增加投入,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 构建企业科技创新文化体系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科学的创新文化体系,以深挖科技创新文化内涵、明确科技创新文化精神内核为主要内容,塑造科技创新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文化体系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而企业科技创新价值导向又决定企业科技创新的规模、水平、重点以及方式。

1.培养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理念是科技创新文化中最稳定的部分,它决定着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创新平台维度,是企业创新文化的灵魂,包括科技创新价值观、科技创新愿景和科技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分别回答科技创新为了谁、创新标准和用什么样的精神创新的问题。主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意识内化于心,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大胆探索,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2.明确科技创新方向。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发展、适应环境变化为目标,探索建立企业系统的科技创新目标体系,找准科技创新领域和突破点。集中企业人力、物力,组织进行有的放矢的科技创新活动,减少资源浪费和企业机会成本。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教育质量和效率。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4.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对企业研究组织体系建设,从多维度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技术和基础支撑,并发挥专业系统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与应用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创新与发展良性互动。

(三) 抓住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人”

创新说到底是“人”的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活水源头,是建设企业科技创新文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关键,是必须放在第一位重视的主体、核心。企业要实现既定科技创新目标,不能只靠组织单一推动、只靠少数人,必须把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动力、科技创新活力建立在全员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各领域、各层级、各岗位科技创新积极性,使更多的员工“动”起来,帮助员工在科技创新中塑造精益求精、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发展。

1.以人为本,尊重人才。以人为本是尊重人才的前提。科技创新的根本还是靠人,必须要从根本出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搭建好员工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让科技创新思想在企业中得到最好的释放和传播,达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产品”。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速度与质量,企业应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着力于各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的薪酬水平,解决优秀人才生活困难等问题,保证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能乐于留守,尽力贡献。只有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品质的员工,只要企业员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创新、创造、创业,必然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3.以人为本,构建环境。努力树立有利于知识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发挥自身特长优势的成长环境,建设和谐的人才管理环境、和谐的人才学习环境、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和谐的人才服务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实现企业的发展蓝图、创造企业的美好前景而作出贡献。

(四) 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本身是科技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制度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最终也要落实到制度建设上,制度是物化了的理念。随着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需要企业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多个层面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新动力,使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发挥出越来越强的渗透力和引领作用。

1.完善科技创新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涉及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方向选择、资金投入、条件保障等重要内容,是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众多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以市场为导向,牵引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以客户满意为需求,保证科技创新始终与客户的实际应用一致;以经营绩效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建立科技创新项目技术风险与投资风险决策制度,建立专家评估制度,规避内部决策者和战略规划制订者的偏好、有限理性、利益冲突等复杂因素的制约,在发展方向、战略定位、技术选择、合作体系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部署。

2.建立科技创新的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资源是保证创新的基础条件,从制度上保证人、财、物的投入比例与投入方式。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进行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系统,调动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类资源,推进创新过程协调管理和实施,提高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效率。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广泛对接外部资源,强化“人本观念”,加强关键性、战略性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的储备,为企业科技创新谋求新的发展优势。

3.推进创新成果评价激励机制。创新激励与公正评价是保证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将科技创新工作、创新项目研发列入单位业绩考核。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奖励制度,完善与科技创新贡献挂钩的荣誉奖激励和薪酬激励机制,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成果采购制,鼓励专业人员跟踪发展潮流,自主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提高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4.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机制。优化、调整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使科技创新组织管理运行最大限度满足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科技创新项目持续运行和有效推进,缩短管理链条,实施“责权利”相一致的分组管理;有序引导科技创新工作的课题申报、立项评定、过程检查以及结题评定等各个环节;强化自主管理、鼓励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调动各级各类员工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

5.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创新成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是强化技术创新的经济激励,维护创新主体利益,在有限范围内扩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6.完善科技创新文化的人才机制。每个人都有科技创新的潜力。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开发和释放员工个人和整体的创新能量,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运用,发挥他们的科技创新潜力,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培育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7.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2013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说,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6]。科技创新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建设科技创新文化,需要企业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需要企业在政策框架内大胆尝试,探索出一条能调动企业员工和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机制,在企业内部树立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不用担心创新想法失败后会受到惩罚甚至被解雇,鼓励员工大胆创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做出突破性的业绩。

(五) 营造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环境

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企业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创新的原动力,为员工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积极引导、全面支持和综合鼓励,为员工施展才华、展现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鼓励广大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活动是实现自身价值、赢得职业尊重的重要途径,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争做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佳实践者。

1.强化科技创新文化的宣传,提升全员创新意识。通过报纸、网络、视频、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企业科技创新核心理念,让员工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选树科技创新劳动模范。通过挖掘创新事迹、典型案例,诠释塑造科技创新文化理念,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拓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创新文化活动,如自立科研、技术创新、青年创新创效、劳模创新工作室、立项攻关、名师带高徒、科技承包、讲比活动、学术成果奖、专家工作站等形式,有效塑造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价值观。

2.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培育国企科技创新文化的精神源泉。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崇尚竞争、勇于变革、敢冒风险、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等[7]。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言的,企业家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创新者,在创新中起重要作用。企业领导人,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制度建设、行为方式等引导企业并建设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因此企业家的一切品质和特性都扩大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源。

3.着眼全员科技创新。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石。当今时代,科技创新不再是研究人员、领军人才或高层次管理者等少数人的专业,任何有创新愿望和激情的人都可以进行创新。要推进员工科技创新普遍化、大众化、多元化,把员工创新活动的群众性、全员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要提升员工创新意识,通过广泛征集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文化演讲比赛、编写创新故事、撰写创新论文、举办创新文化论坛、展览等活动,树立全员创新意识,让员工普遍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让员工感受到创新就在身边,创新就在岗位,推进科技创新日常化、岗位化。要积极培育和树立典型,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创新,努力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科技创新具体实践中,形成“人人可以创新”“创新就在身边”的观念,养成人人尊重创新、热爱创新、支持创新、勇于创新的企业风尚。

4.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引导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思维和文化自觉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是建设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学习。学习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而创新性学习又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因此,建设学习型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建设创新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将具备更强的科技创新精神,在组织内部更容易形成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5.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平台的边界决定创新成果水平。用现代管理理念和互联网加思维,将企业员工科技创新的资源、任务和成果,通过平台进行整合,采取众创空间等形式,实现员工科技创新资源自由组合、团队自主组建、成果实时共享,促进企业各部门和基层团队互相切磋,上下联动,取长补短,协同创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在项目立项、组织实施、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组建柔性化组织,对于重大和复杂的难点问题或重大攻关项目,要坚持开放理念,加强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鼓励跨专业跨部门组成创新团队,凝聚集体智慧,全力解决工作中的瓶颈,难点问题,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工作室,发挥其应有作用,使各类工作室不当盆景,而做苗圃,真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工作站的作用,与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形成一批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企业内部科研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小创意到大项目,好成果到好效果的闭环结构。改变重创新、轻应用的观念,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与质量。

(六) 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落地与考核

企业科技创新文化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所有员工接受和践行,在工作中表现、在行为中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建立企业创新文化体系后,关键要注重对体系运行落地、实施与考核。在落地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宣贯、培训,以各种方式和载体促进整个体系入脑入心,加强评估考核体系建设,实现创新文化体系运转常态化。

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落地,需要解决“落什么”“怎么落”两个问题,“落什么”即落地的内容,要弄清楚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体系,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能有效率地推动战略执行。“怎么落”即落地的方法,要想清楚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如何转化为行为。为保证科技创新文化落地的有效性,企业需要有较强的领导力、制度力、传播力、推动力和行动力。

企业科技创新文化考评机制,主要有考评标准的制定、考评的实施、考评结果的运用。构建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指标、科技创新人力、物力资本基础,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等。经过坚持不懈地实施企业科技创新文化考评,能够使企业科技创新文化时常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使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在企业中落地生根,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

(七) 把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原则

1.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本身是科技创新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载体,各个企业都可以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植入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要素,把企业员工的小发明、技术创新等活动,与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攻关、技术发明等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人人进行科技创新的工作氛围,从而升华和丰富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

2.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群众性的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就是引导群体性思维形成科技创新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度约束,规则引导,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8]。因此在改进和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体制机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制度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人员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以保证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达到预期效果。

3.企业科技创新文化要遵循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科技创新文化是最具实践性和成果性的文化,因此,建设科技创新文化要看实际、讲实用、抓实效,不要搞花架子与形式主义,要讲究投入与产出,要注重实效。科技创新文化的产出,既要产出物质的、有形的,包括环境变化、管理提升、效益持续增长、员工收益增加;还要产出精神的、无形的,包括企业外部形象、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员工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普遍增强,企业凝聚力显著提高。

4.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要遵循持续性与特色性相统一的原则。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为追求立竿见影而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长期培育与激励机制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有长期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又要扎实推进、逐步到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不同层次、不同问题、不同步骤、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文化。

5.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应遵循以我为主与博采众长的原则。科技创新文化是工作开创型、思维开放性很强的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又要吸收、采纳和借鉴企业内外科技创新文化成果,做到自主创新、以我为主。因此,必须借助产学研融合发展之力,协同优化配置企业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工程化,有效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永葆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活力。

6.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应遵循建设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阶段的工作,也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劳永逸、一成不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并不断完善、升级和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文化的建设伴随着企业生存发展全过程,需要与企业战略布局调整升级相适应,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