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探析

2019-12-22刘雪梅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同辈群体环境

□刘雪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高校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环境是指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紧密相关的“小气候”或“小环境”,而“小环境”又被称为“微环境”。在生物学中,“微环境”是指细胞间质及其中的体液成分,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如果说整个社会可以称为大环境,那么一个家庭、一个宿舍、一个微信群,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微环境。微环境更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环境。

一、大学生培养中家庭环境现状分析

1.家庭环境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教育条件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日益满足,使得家长有了教育孩子的更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家长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子女的教育投资上,大学教育在我国日益普遍也体现了这一点。此外,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资源丰富的学习工具。二是家庭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形式。信息技术革命使得家庭教育形式多样化、现代化。过去的家庭教育主要靠父母的身体力行、口耳相传。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使用,不仅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父母也可以利用自媒体提供的便利条件随时随地教育和影响孩子。三是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和艺术培养。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类人才招聘也愈加重视招聘对象的综合素质。在这种形势下,家长们普遍重视子女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艺术的培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名校”仍是普通民众“向上游”的最佳途径。

2.家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智轻德、重智商轻情商的片面人才培养观。受应试教育以及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表现出“重智轻德、重智商轻情商”的倾向。他们往往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味追求高分数,认为只有考进好大学才是人才。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孩子良好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当。一方面表现在为孩子“包办一切”,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孩子欠缺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见解,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表现在有些家长一味要求孩子不断“向上升”,对孩子缺少鼓励,没有考虑孩子本身的实际需求。三是婚姻关系的破裂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如今,夫妻离异、婚姻关系破裂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且愈演愈烈。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甚至是这一核心家庭的解体,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刺激和心理压力,导致他们思想行为反常。

二、大学生培养中学校环境现状分析

1.学校环境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营建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现代化的学习条件、舒适的学习环境、温馨的生活环境、典雅的校园容貌,这些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日益完善的校园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新空间。校园网络的有力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媒体平台。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查阅资料、迅速地了解国内外时事。同时,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得到拓展,社会关系和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三是高校愈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各高校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推出一系列举措,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学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制度环境缺乏民主性、平等性以及人文关怀。学校制度本应与时俱进,但实际上学校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学校制度过多地关注对被管理者的约束,这束缚了教师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削弱了他们的归属感。学校制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时有“对象不同,执行力度就不同”的情况发生,这会给大学生造成价值冲突,甚至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学校制度一般都是学校领导阶层共同制定的,学校的师生基本没有机会参与协商。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许多人对它持有偏见。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各种理论思潮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漠视态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比较随意。此外,在多数情况下,党团支部活动往往停留在发展新党员或学习新文件时所进行的程序性集会,学习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

三、大学生培养中同辈群体环境现状分析

1.同辈群体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一是同辈群体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看重个体价值,他们希望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同辈中获得尊重和存在感。由于同辈群体环境的自由性和平等性,其成员可以轻松地交往,分享双方的隐私,并取得相互信任。如此,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获得理解的需要,还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二是同辈群体的交互性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同辈群体中,大学生为了获得其中大部分成员的认同和尊重,通常会遵循同辈群体中独特的价值标准。如此一来,他们就会主动调适自己,以和群体成员维持友好关系。同辈间会交流兴趣爱好,增强彼此对这些兴趣爱好的热爱。

2.同辈群体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引导。同辈群体是一种青少年自由组建的非正式组织。教育者一般不是其中的成员,难以施加直接的影响。同辈群体中独特的价值标准对其成员有着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当这种价值标准与社会主导的思想观念或价值标准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就会削弱甚至完全抵消学校的正向教育影响。二是盲目性。同辈群体形成之后就会有封闭倾向,有着强大的内聚力。一些同辈群体之间一旦发生矛盾,他们可能凭借“群体力量”粗暴地解决各种矛盾;有些同学可能会沉迷于群体活动而忽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环境的对策分析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是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关注知识的积累、高分数的取得,也应当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俗语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家长在一开始培养孩子时就要兼顾“智”和“德”,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每个人的能力本来就有区别,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的。二是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自媒体时代,家长可以在微信、微博或qq 空间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用积极的心态去“疏导”孩子。家长应该更加关心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内心情感需要,让家真正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此外,大学生也可以“教教”父母网上的新名词、新段子,让他们感受大学生精彩而诙谐的世界。

2.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一是建设公平公正、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环境。高校不仅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要考虑该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能给教师提供适宜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更要在制度执行上体现出公平公正。二是加强学风、教风建设。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考场纪律、课堂出勤率以及科研项目的参与开展切实的思想教育。尤其是要严整考风,这可以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他们在公平竞争的氛围中增强诚信意识。其次,教风对学风有重大影响。高校应重视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自身也应实实在在地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感染学生。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那些仍停留在口号式的简单说教的教师只会逐渐丧失威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用自身理论积累的深度以及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思想去“打动”学生。大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可能在工作上践行所掌握的理论。

3.引导建设优良的同辈群体环境。一是加强对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引导。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其成员也乐意追随他。因此,同辈群体的核心人物对整个群体的性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积极向上的核心人物会让这个群体弥漫着高昂的、充满进取精神的气氛,带领群体成员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管理方式,促进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一方面,高校党委和团委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其主要干部创新管理制度,严格制度的执行,所有成员在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创新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否积极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优良校风的营造。大学生社团活动应坚持雅俗共赏,避免一味的玩乐化和过度的商业化。(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同辈群体环境
消失吧!同辈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同伴关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