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音乐剧市场的区域性发展现状及几点思考

2019-12-21

关键词:原创剧目音乐剧

前 言

音乐剧在中国发展至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的音乐剧市场呈现出区域性发展的特征,上海、北京等地日趋成熟的音乐剧市场,也影响并联结着其他地区。笔者以一定地域为范围,试图通过分析音乐剧在整个演出市场中的发展现状,寻找影响音乐剧市场发展的内在与外延的客观规律,抽丝剥茧,从而探究中国音乐剧市场区域性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纵观江苏音乐剧的市场,近年来,南京、苏州、无锡等省内经济发达城市,纷纷引进音乐剧演出。江苏区域音乐剧的创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原南京军区文工团的原创剧《芳草心》,其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音乐剧的美学特征,贯穿全剧的主题歌《小草》,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1)参见余翌子:《关于中国音乐剧振兴之路的一些思考——中西方音乐剧之比较》,《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013年以来,江苏本土原创音乐剧,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应该说,江苏拥有音乐剧创作的基础,在音乐剧市场的培育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潜力。

一、江苏区域音乐剧市场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近年来,为了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江苏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支点。(2)参见郑晋鸣:《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经济增长新支点》,《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4日,01版。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同时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江苏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不断突破创新,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城镇居民年文化娱乐服务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音乐剧市场作为江苏文化产业中一项新兴的产业,其兼具娱乐性、大众化等先天的优点,在全省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目前江苏音乐剧产业的不完整构架,在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中也具有优劣并存的发展势态,可以说,音乐剧市场在发展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二)受众需求分析

1.音乐剧符合江苏人民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3)参见陈然:《音乐剧攻陷市场:他们怎样从中国的舞台上突围》,《新京报》,2015年2月12日,C08版。据2016年人均GDP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江苏等8个省市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江苏作为最先达标的省份,排在前列。

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人民对于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这也是音乐剧市场发展的良机。除了借助影视、手机媒体等娱乐方式,更多人开始尝试走出家门,走进剧院,身临其境地看一场“演出”,或一场“戏”。结合音乐剧本身的通俗易懂、表现力强、多元化等特点,音乐剧在江苏的引进和发展,也符合江苏人民生活新变化的需求,市场的前景是可观的。

2.音乐剧的受众人群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对音乐剧的受众需求进行了不记名的统计调查(上一页的图1、图2、图3均来自笔者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年龄段来看,音乐剧的观众主体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其中19岁至25岁占49.13%,26岁至35岁占18.09%,36岁至45岁占13.79%。

其次,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下占1.36%,高中占5.63%,大专及本科占70.68%,硕士及以上占22.33%。

再次,从职业特征来看,学生占39.42%,企事业单位占30.87%,教师占12.04%。这三类人群中,军人、工人及农民这三类群体,几乎没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音乐剧的受众群体,是有选择性的。音乐剧的受众群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文化底蕴、知识储备和鉴赏能力。

二、江苏音乐剧市场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一)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

江苏区域的音乐剧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三个城市,全省范围内的音乐剧市场并未真正形成,音乐剧演出在江苏的发展并不均衡。音乐剧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经济较发达、文化氛围更好的区域。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19年1月,江苏区域共上演音乐剧27部,其中23部音乐剧都在南京排期,苏州有6部, 无锡有2部,江苏省内其他城市尚未引进排期。(4)详见图4《江苏近五年音乐剧演出一览表》。

(二)区域发展主要情况

1.分类

江苏区域近五年的音乐剧的演出大致可以分三类:国外原版;国外版权、国内制作的中文版;原创剧。(调查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已经排期或创作、未公演剧目除外。)

图4

2.演出特征

如上图,国外原版有7部,中文版有8部,原创有10部,其中类型演出比例相当,但是票房收入主要集中在国外原版剧上。国外版权、国内制作的中文版剧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原创剧尚未形成与剧院方合作的演出模式。本文第三章,将对三类剧进行详细分析。

3.票价水平

江苏区域音乐剧的演出票价主要为80元至880元之间,800元以上的是“VIP”票价,集中在国外原版大“IP”剧上;中文版音乐剧票价最高达600元左右;原创剧多为赠票制。

(三)与周边区域的音乐剧市场的比较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等相近,笔者将长三角区域进行比较。

首先,从市场发展方面看,上海是音乐剧在国内演出市场方面的重镇。相较其他城市,上海地区的发展更早、更快、更成熟,上海拥有国内首个音乐剧演出的专业剧院:上海文化广场。剧目类型在上海地区呈百花齐放的状态,多语种、不同制作风格的音乐剧在上海地区均有排演,观众群体较为固定,市场收益较稳定。

浙江省音乐剧的发展则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重视,从2001年至2011年,浙江省大力发展原创剧目,原创音乐剧《五姑娘》《断桥》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行业内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为浙江音乐剧艺术的群众普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沪、浙两地在音乐剧市场的地位、发展方向及政府投入等方面,都值得江苏借鉴。

其次,从人才培养方面看,沪、浙先后在地方高等艺术院校建立音乐剧专业,开设音乐剧各类相关课程,积极培养音乐剧专业人才,它们分别是上海市的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省的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江苏有两所高校开设了音乐剧表演专业: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沪、浙区域为音乐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环境。

三、江苏区域音乐剧市场剧目分类及比较

目前江苏地区音乐剧市场最受欢迎的剧目仍为国外原版剧,而原创剧的关注度较低。

(一)江苏区域音乐剧演出分类分析

1.国外原版引进剧

国外原版引进剧是国内音乐剧市场的首选,江苏亦然。例如《猫》《芝加哥》《吉屋出租》《摇滚莫扎特》等,都在江苏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1)上演情况

原版剧的数量逐年递增。2013年至2016年间,原版剧共有2部在江苏上演,排期剧院有2个;2017年至2018年间,增长到6部,排期剧院有4个,排期场次也明显增长。(5)详见图4《江苏近五年音乐剧演出一览表》。

2)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版《猫》在2003年、2008年两次引进中国,并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2018年,是原版《猫》相隔十年之久的中国公演年,在江苏的演出空前火爆。2018年1月,南京的江苏大剧院开票当日秒速售罄,临时加演了3场。2018年7月,苏州共演了10场,上座率几乎达100%,票房收入近800万,创造了江苏音乐剧演出市场销售之最。

案例二:法语原版《摇滚莫扎特》。2019年1月,南京保利大剧院的排期有5场,上座率达80%左右。该剧在中国拥有很多年轻“粉丝”,在南京开演后的销售速度创历史新高。许多观众对剧中主演的追捧热度大大提升了票房价值。2019年1月底,无锡的排期有3场,售票的情况则并不理想。

2.国外版权、国内制作的中文版剧

国外版权、国内制作的中文版音乐剧,相对于外语原版,在语言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汉化版少了语言的代沟和制约,在拉近剧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内音乐剧制作水平的提高及人才的培养。此类音乐剧在国内的音乐剧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优势。目前七幕人生制作公司是国内最具有代表性、重点打造中文版音乐剧的公司之一,代表作有《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等,都曾在江苏区域成功上演。

1)上演情况

2013年至2019年1月,共有5部上述类型的音乐剧在江苏地区上演,平均上座率为80%(6)详见图4《江苏近五年音乐剧演出一览表》。,其中《音乐之声》《我,堂吉诃德》的票房及好评率较高。

2)案例分析

案例一《音乐之声》:2017年12月,该剧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排期有4场,上座率近90%,票房收入过百万。当年仅苏州一地的票房,就超过了引进江苏的其他国外原版剧。

案例二《我,堂吉诃德》:该剧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两次引进江苏的中文版音乐剧。2016年6月,该剧第一次引进江苏南京人民大会堂,排期有2场。2017年9月至11月,该剧先后在苏州、南京两地为江苏观众呈现了精彩的表演,剧中人物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以及经典唱段,令观众流连忘返。

3.原创音乐剧

我国音乐剧的创作质量近年来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艺术家们对音乐剧的本土化探索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7)居其宏:《丰收年景的成色与思考——2014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年终盘点》,《艺术评论》,2015年第2期。江苏音乐剧从业者的创作热情逐渐提高,从2013年的第一部江苏原创剧《锦绣过云楼》在专业文艺团体内的诞生,到2016年,同时有三部高校音乐剧原创作品的上演(8)详见图4《江苏近五年音乐剧演出一览表》。,再到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原创剧《古今流觞》屡获殊荣,都能看到江苏音乐剧创作者们对音乐剧原创剧目作出的努力及贡献。

1.上演情况

2013年至2019年1月,原创音乐剧共有10部,中国大陆有9部,中国香港有1部。

江苏本土原创并制作的剧目有5部,其中《锦绣过云楼》(2013年)由省内专业文艺团体创排,另4部均由江苏省内艺术类院校自主创排。(9)详见图4《江苏近五年音乐剧演出一览表》。《锦绣过云楼》与《古今流觞》,曾在专业剧院上演,其他3部均在校级层面舞台完成了首演。

2.案例分析

案例一:《锦绣过云楼》。该剧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品,由江苏演艺集团承担主要排练及主演。该剧在苏州、南京、北京等地巡演,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参演2014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该剧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部江苏原创音乐剧,将“江苏文化印象”的音乐剧名片第一次带上了国际舞台。该剧目前处于封箱状态。

案例二:《古今流觞》。该剧是南京艺术学院自主创排的第一部音乐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戏剧编剧)”,并荣获“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戏剧展演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2018台湾知音音乐剧大赏最佳组织奖”。该剧以江苏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样式作为核心展示内容,如古琴、江南丝竹、苏绣等,通过不同艺术形态的碰撞与交互,实现综合性、融创性的跨界演出形式,也在江苏原创音乐剧的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该剧在学校首演后,分别在南京荔枝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台湾音乐剧大赏舞台上演。

(二)与其他剧目演出现状比较

江苏区域较受欢迎的剧目类型有:儿童剧、戏曲、话剧三类,基本能保证经济效益。而政府大力扶持的歌剧等古典艺术类,则仍处于普罗大众的社会效益阶段。无论是儿童剧的广受欢迎,还是歌剧市场的低迷,都是音乐剧市场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1.儿童剧最受欢迎

儿童剧是江苏演出市场中售卖最好的剧目。江苏的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成长,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带孩子到剧院看剧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江苏的小家庭的习惯。其中也不乏一些音乐剧剧目,例如,《音乐之声》《素敌小魔女》等。

2.戏曲类演出观众稳固

江苏有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戏曲类演出有其扎实而固定的观众群体,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苏州、无锡两地戏曲演出普受欢迎,剧目类型主要为:越剧、昆曲、锡剧等。票价可高达480元至680元左右,上座率近100%。

3.话剧市场不温不火

江苏的话剧市场比音乐剧起步更早,话剧市场整体上比音乐剧市场更活跃,而情况却有些相似,一些话剧经典大戏更受欢迎。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江苏的话剧市场显得不温不火。目前江苏省内专业话剧团体,也在革新原创话剧剧目,政府与媒体在尽力扶持话剧艺术的发展,试图为话剧搭建新的宣传平台和赢利点。例如江苏广电总台打造的“南京话剧季”等。

4.古典音乐“遇冷”

歌剧及古典音乐会,一直是江苏政府扶持的项目。但除新年音乐会等特殊节假日的演出、世界级名团的演出以外,即使是业内很著名的演出,在江苏的推广都并不理想。如2018年,享有盛誉的歌剧《托斯卡》售票一度“遇冷”,剧院方最后采用 “打赏制”的推票方式来避免大量空座。歌剧等古典音乐演出仍属于小众艺术,短时间内仍不能成为江苏区域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

四、音乐剧市场区域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笔者对江苏区域音乐剧演出的调研显示:一、全省范围内的音乐剧市场并未形成;二、区域性发展并不平衡;三、音乐剧的活跃度和受欢迎度低于其他剧种;四、江苏具有原创音乐剧的条件,但缺乏专业音乐剧人才培养,原创剧的市场发展有待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1.音乐剧市场地域差异化明显

江苏的音乐剧演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尤其是南京与苏州两地,音乐剧演出逐年递增。而广大的苏北地区,却鲜有音乐剧演出。以徐州、泰州等地为例,当地剧院目前的定位和计划,多以培养市民欣赏高雅音乐的习惯、扶持当地艺术家为主。

2.“明星效应”既带来了票房,亦存在不可持续性隐患

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音乐剧观众,对于演员的个人崇拜甚于喜欢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这并不利于音乐剧自身的发展。如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在国内风靡一时,并拥有许多铁杆“粉丝”,但“粉丝”们最主要是为了追逐偶像们的表演。而2018年底的一些媒体音乐剧相关综艺节目,为国内音乐剧演员积累了人气的同时,也为其参演的一些音乐剧带来了商家临时抬高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和平衡的弊端。

3.原创音乐剧反而“水土不服”

原创音乐剧缺乏群众基础,观众对原创音乐剧知之甚少。目前,江苏缺乏完整的音乐剧创作、制作团队,高校也缺乏系统的音乐剧培养方案,而江苏原创剧还没真正做到立足于本、贴近实际,又夹在了国外原版及中文版的中间,原创的道路亟待革新。

(二)形成的原因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经济与文化的差异。经济与文化上的地域差异,直接导致了音乐剧在江苏地区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2.主要剧院发展定位和支持力度不同。江苏的剧院方,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不同,对于音乐剧的支持力度也不同。如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目前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看准音乐剧的流行范围优势,提出大力开拓音乐剧市场。江苏大剧院是经政府扶持、以艺术普及的社会效益为主,以古典音乐“名家、名作、名团”的引进为主。

3.音乐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江苏开设音乐剧专业的高校中,每年平均向省内外培养四十名左右音乐剧专业毕业的演员,毕业生主要方向集中在音乐剧演唱表演上,就业率并不高。音乐剧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完善,实践类课程涉及面较窄,许多课程没有直接针对音乐剧方向设置,音乐剧理论核心课程较少。

五、音乐剧市场区域性发展的思考

据英国伦敦西区音乐剧制作人近二十年的行业调查统计:全世界仅有26%的音乐剧演出能收回成本,而仅有23%的原创音乐剧能收回制作成本。江苏区域音乐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同样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希望和收获,也同样会伴随“阵痛”,但每一个过程都是其成长的必经之路。据此,笔者提出几点思考:

(一)搭建桥梁,开展符合音乐剧艺术规律的宣传

剧院是推广音乐剧市场的主要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有利于搭建观众与音乐剧之间的桥梁,也有利于提升商业经营、提高音乐剧市场化运作水平。

1.加大宣传力度

可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吸引观众。如开展剧目演出前的系列活动:主角见面会、剧目导赏讲座等;借助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型网络平台,加大宣传扩散面。

2.提高选择作品质量、拓宽种类

音乐剧的题材和体裁形式可拓宽。事实证明,一些在国外获得好的口碑和票房的音乐剧,在中国不一定合适。而一些题材好、立意深、表演扎实的剧目,通过好的宣传,也可以获得好的收益。艺术要受欢迎,还是要建立在有一定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观众审美,必须有颠覆性改变。市场的进步也对精神层次有新的要求,一味迎合大众的音乐剧并不一定是一部好的音乐剧。

3.实行灵活有效的购票制度

音乐剧的演出在国外采取“低票价、长档期”,但在我国,引进音乐剧档期短,制作周期长,所以票价居高不下,违背了音乐剧的艺术规律。针对开票后“低迷”的剧目,适时采取措施,可适当售出一些低价票,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人士的需求,扩散和扩大影响。可定期推送并试行折扣政策,有针对性地提供快速购票服务,省时省力;加大原创剧的推广,增加赠票,组织演出方与观众进行互动。

(二)丰富载体,打开多样的音乐剧推广平台

图6

上图为观众获取音乐剧演出的渠道,多媒体、公众号、官方网站为主要来源。因此,要借助日益发达的多媒体宣传方式、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与网络、综艺节目合作,开展普及音乐剧艺术的宣传。要让更多观众了解和接受音乐剧,了解音乐剧的魅力,为拉动音乐剧市场提供可能性。

(三)充分了解受众需求,并加以培养

图7

另一角度上看,要从受众需求出发,切实关注观众的喜好。观众对于音乐剧的题材是有选择的。江苏的音乐剧市场也迫切需要充分了解观众的喜好,紧抓观众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引进和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剧目。

(四)融合资源,培养专业的音乐剧团队

音乐剧想要经受住市场的严酷历练,迫切需要依托本地艺术院校,跟进音乐剧专业人才的培养。音乐剧制作人马修·怀特曾说:“无论多么复杂的制作过程,都可以在三个方面提高,那就是:细致的准备、良好的沟通、以及最重要的团队的协作。”(10)(英)马修·怀特:《如何制作音乐剧》,费元洪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年,第110页。江苏的音乐剧学科起步较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音乐剧创作实践、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行业优秀人才。如能将这批人才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将他们吸纳到音乐剧人才培养中去,这将极大地优化高校音乐剧师资队伍,并使音乐剧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应用性,未来为日益发展变化的音乐剧市场服务。

(五)依托阵营,推进原创音乐剧的市场发展

需要依托文化大省江苏这一阵地,提高江苏原创音乐剧的质量和推广度。目前江苏原创音乐剧数量明显增加,但并未成为市场主流,整体创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模式,真正从创作本身出发,结合本土的审美特征,彰显地域特色,在符合高审美艺术水准的同时,不脱离群众基础,创作出更符合江苏区域文化需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推动音乐剧在中国的区域化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江苏区域音乐剧市场的发展,与国内,乃至全球音乐剧发达区域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原创音乐剧仍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球音乐剧市场已呈现更加国际化、多样性的区域性格局,除了英美地区相当成熟的音乐剧生态环境以外,近年来法语、德语音乐剧佳作也不断涌现,还有日、韩音乐剧产业也迅速崛起。(11)参见陈洁:《上海音乐剧演艺探析》,《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3期。全国范围内,上海、北京等地的音乐剧市场仍走在前列。音乐剧是复杂的综合性现代舞台艺术,它需要非常专业的制作水平;同时,音乐剧也需要建立完整的市场运营机制。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找准市场定位,挖掘音乐剧受众的潜在需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善音乐剧产业化生态。通过对音乐剧市场区域性发展进行研究,能为音乐剧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依据,这类研究对于音乐剧这一产业在文化市场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原创剧目音乐剧
舞台剧目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