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的思考
2019-12-21王晓
王晓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一、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对财务内控认识不全面,未能积极推动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财务内控组织管理方面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不相容岗位间也未完全实现分离,难以形成相互制约、互相制衡的岗位结构[1]。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覆盖范围较窄,相关政策措施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难以落实到位。在构建内控体系时,未能有效结合新医改的发展背景,导致医院内控脱离实际,造成了医院财务内控执行过程中阻碍重重,实际成效不佳。
(二)财务内控活动不规范
首先,在进行政府采购时,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关联岗位未实现分离。在药品以及医用耗材采购环节,未能结合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科学地制定经济订购批量,导致资金占用现象较为严重,降低了医院资金的周转效率。其次,一些公立医院未能结合实际需求科学地编制业务预算,对各项费用支出管控不严,存在严重的预算外支出行为。一些部门在编制初预算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简单地根据上年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没有结合其发展目标和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改进,在执行预算较为随意,审核监管力度不强,各项费用支出较为混乱。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医院在采购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资产时缺乏深入的调研分析和投资效益评价,设备采购授权审批控制不严,部分医疗设备在采购后使用频率不高,导致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三)存在较大的财务内控风险隐患
公立医院的财务内控风险包括腐败风险、经营风险、信息化建设风险等内容。腐败风险主要是由于医院相关人员在财务管理活动时利用体系漏洞谋取自身利益,损害国家权益。经营风险指的是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授权审批控制不严格,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单位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不能及时准确地识别、防范和应对风险隐患。信息化建设风险指的是在医院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越来越依赖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技术,如一卡通、自助收费系统、微信、支付宝等现代化的支付手段,电子处方、电子病例等,这些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免会由于人员操作不当、系统故障、病毒侵入或者黑客攻击等导致系统出现数据紊乱,信息泄露等情况,可能会给医院造成一定的风险损失。
(四)财务内控监管不到位
财务内控监管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事中的过程性监管以及事后的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事中指的是公立医院内控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医院的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上医院的内控职责不明确,使得审计监管的作用受限。而且监管主要集中在事后,缺乏事前和事中的过程性监管控制,无法弥补医院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结果评价主要指的是针对内控效果进行评价,由于目前公立医院尚未形成统一的财务内控评价标准,无法为医院内控活动的开展提供实际性的指导和借鉴,容易影响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
(五)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一些公立医院内部各部门及科室都独立地开展内控活动,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彼此之间难以发挥内控的协同联动作用,而且由于信息口径不一致,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管理人员难以对内控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加大了医院内控管理的难度,阻碍了内控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控优化策略
(一)改善财务内控环境
公立医院要加强财务内控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根据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措施,增强内控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财务内控组织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财务内控工作,将财务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分离,让管理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财务转型升级。在进行财务内控岗位设计时,要确保分离不相容岗位,避免关联岗位存在兼职串岗现象,防止不法人员以权谋私。为了促进业财融合管理,医院要鼓励财务人员深入到一线业务环节,结合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内控,同时可在各科室部门设置财务助理岗位,更好地衔接各科室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通过明确各部门财务内控的权责义务,强化和落实财务内控目标,提高财务内控综合效益水平。
(二)规范财务内控活动
首先,在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时,要严格依据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相关规定程序执行,合理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采购的时间、批次及经济采购批量等。尽量实行集中批量采购,加强采购授权审批控制,分离采购申请、审批、付款以及监督等岗位。重点强化采购验收管理,对所采购的医用耗材、药品等的质量及数量进行全面验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规违法采购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贪污行为。其次,在开展预算业务时,要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预算编制,在公立医院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结合医院预算项目的特点选择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多元的预算编制方法。医院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计划时,要深入了解各个业务环节的预算支出项目,合理的确定预算支出标准与预算支出范围。同时要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岗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同部门及个人岗位绩效相挂钩,以此来激发起预算管理积极性。最后,在开展资产业务活动时,要针对资产业务各个环节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标准,包括资产预算的编制、资产采购计划的制定、资产的验收入库、流转使用及清查盘点等,要细化标准内容,明确各个环节各部门科室的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建立资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确保医院资产的高效使用及良好的维护和保养,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尽可能避免医院资产的无效流失。
(三)建立财务内控风险防范机制
公立医院要建立财务内控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全面梳理经营业务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深入分析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别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1]。医院要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管理控制,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以及规范的流程审批和资金管理标准,谨防不法分子利用体系漏洞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利益。同时成立专门的技术部门,实施监控系统数据运行情况,在各个操作系统中嵌入安全防护软件,查杀系统病毒,规范系统操作行为,及时反馈异常操作数据,督促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并处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加强财务内控监管
为了增强内控实施效果,医院要健全内部审计监管机制,加大对医院财务内控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结合医院的财务内控情况对其内控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在保障内部审计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开展专项审计和日常审计活动。医院要构建从“医院领导-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员-财务内控执行人员”的三级监管体系,促进各部门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控制机制,规范医院职工财务内控行为,切实保障各项内控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内控不力行为严格实施奖惩,以此来提升医院职工的内控配合度与管理积极性。
(五)畅通财务内控沟通与交流渠道
医院一方面要加强财务内控的横向交流,在财务内控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不同部门及科室进行财务内控沟通的途径方式及沟通频率,促进医院财务内控信息在其内控的有效传递,以此来强化横向的内控协作与配合。另一方面医院要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系统开发投入,在医院可科室部门业务系统间搭建集成管理平台,以实现不同业财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医院财务内控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对其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各医院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医院的财务内控水平,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