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路径探究
2019-12-21侯锦丽
侯锦丽
(南安市东田镇卫生院,福建 泉州 362303)
一、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为单位人员行为的规范提供详细的规章。具体来看,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各岗位职责,优化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乡镇卫生院各岗位的权责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减少混岗、乱岗等问题的发生,将各项活动的责任直接落实到具体个人,帮助单位优化组织结构,撤销职责重复岗位,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第二,规范人员行为,规避或减少风险。完善的内控制度也是对人员行为的规范,监督各人员严格按照自身所处岗位职责开展各项活动,遵守规章要求,减少或避免随意行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单位的风险应对能力。第三,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杜绝贪污腐败、会计舞弊等现象。内控制度的健全将使得卫生院各经项营活动都在可监管和控制范围内,包括卫生院的印鉴管理、现金管理以及盘点表管理等,以不相容岗位分离为原则在岗位间建立相互制衡的关系,防止贪污腐败以及会计舞弊行为的出现,从而为卫生院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A乡镇卫生院为例,A乡镇卫生院属于差额补贴类事业单位,主要为当地乡镇及周边居民提供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开设有全科诊室、内儿科、外科、五官科、痔疮科、皮肤科、妇产科、中医康复理疗科等临床功能科室,同时还配置了放射科、彩超室、心电图室、检验科、胃镜室等辅助科室,科室设置齐全。随着新医改政策、新政府会计制度等政策的颁发,A卫生院也逐渐加快了内部各项制度的建设进程,但就实践来看,制度不完善和制度落实不到位是A乡镇卫生院当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而在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发现A乡镇卫生院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完善
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完善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较为传统,不适合现代卫生院发展需求,难以规范人员行为和各项活动的开展。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单位所建设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完善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应涉及财务管理、财产物资、采购、项目等多个方面,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配合,但实际上,内控制度的缺乏使得各部门人员缺乏效率工作思想,被动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难以实质落实,从而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单位思想认识以及人员能力两方面。一是乡镇卫生院财政拨款主要由人员经费、药品零差价、基本公共卫生补贴组成,其中在人员经费补助上只针对基本工资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差额补贴,其他支出由收入弥补,亏损不补。乡镇卫生院领导为了发展医院更重视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重医疗,轻管理”的局势。二是卫生院的管理者也多是专业的医学背景,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管理者未明确且全面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内部没有设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1]。其次,缺乏管理型人才。单位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较低,对政策、制度的掌握度不足,无法抓住政策重点,也难以对新时期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较薄弱
一方面,受行政管理思想的制约,内部控制只局限于部分管理人员,普通职工参与度不高,缺乏信息反馈意识,上下级信息沟通不畅。另一方面,卫生院所有的HIS、LIS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并不匹配,系统编码标准不一致,数据的传递还需要人工支持,不但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
(四)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重监督轻评价,而且监督范围主要集中于对卫生院现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管,无法反映单位现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无法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自然也难以制定出合理的决策,长此以往,内控制度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偏差将越来越大,最终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乡镇卫生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内控观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为医疗单位发展的目标而服务,必然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项目,这就必然要求单位要从管理上统筹协调,统一规划,要有“全控制”观念。一个科室内部控制的有效并不意味着整体有效,一味地控制成本也不意味着对单位整体效率有效。乡镇卫生院必须将发展目光放长远,脱离短期利益的约束,权衡项目投资的长短期收益。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实施周期较长的“工程”,但也是医院未来的必经之路,短时间来看,现阶段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加大单位支出,使得单位资金周转紧张,但长期来看,现阶段的投入将会缩短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进程,提高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利大于弊[2]。因此单位应积极培养全局观,找准管理弱点,强化技能。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在思想建设的完善上,乡镇卫生院应定期组织各科室人员学习内部控制知识、解读相关政策内容,促使管理层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点,将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明确的内控建设目标;促使各基础人员明确掌握自身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其次,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单位应加强和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选派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管理能力更强、技术更好的复合型人才。并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高人员对内部控制、财会知识、政策制度等的学习,拓展人员知识储备,提高其对制度和政策等的理解学习能力,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做好信息沟通,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
对信息掌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管理者制定有效决策的基础前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乡镇卫生院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强化信息反馈意识。单位可以设立邮件渠道、面对面渠道、专人监督渠道等来确保信息沟通的顺利进行,并通过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来培养人员反馈意识,比如规定若因上下级沟通不畅而导致风险发生,则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其次,加快信息化建设,设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系统数据的实时共享[3]。在建设过程中,单位应及时引进本行业先进的系统软件,并邀请专业机构通过对自身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的梳理,在结合大数据技术等的基础上,来对财务内控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还需要监督评价机制来做进一步分析,乡镇卫生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健全监督评价机制:首先,邀请专业机构或由财务负责人领头对单位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拓展监管范围。同时利用风险评估机制将监管重心前移,加强对事前以及事中阶段的控制。并在保证在内审独立性的基础上,开展审计活动。其次,借鉴同类医院监管评价制度,将优秀经验灵活的融入到自身监督评价制度中,并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和市场走势,对制度细则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系统内财务等较优秀的管理人员对下属卫生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首先应端正态度,培养全局观,以效率为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再从内控环境、数据共享、信息传递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