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9-12-21范传玉
范传玉
(梅河口市财政局,吉林 梅河口 135000)
一、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性
(一)影响财务管理理念,资金管理向着预算管理转变
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前后的变化主要从资金管理向着预算管理的工作方式转变。国库集中支付之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资金管理,只有加强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规范,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实。但是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单位财务管理的资金都归国库管理,预算的资金使用,审批和拨付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权利缩小,很多资金的权限已经不在单位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到单位的发展规划是否合理,也关系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完整性,所以这就要求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求预算部门的位置要确定。预算管理必须是完整的,数据是准确的,因此现阶段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已经从重视资金管理转变为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向。
(二)影响财务管理的职能向着管理型转变
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一直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影响财务的其他工作质量。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务部门的工作都要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开展,不管是预算管理,资金的使用过程,财务支出等全程参与,但是在监督的过程中因为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下,单位需要重视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重视整个过程的管理,必须要改变以前的事后管理情况,所以更加需要单位重视国库集中支付中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三)资金的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经营形式。以前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的时候,一般都是经过银行账户存款,通过银行转账或者支付现金,支票的方式进行付款结算,但是随着社会上支付方式的转变,加上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需要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把资金直接转到收款方的账户上,缩减中间支付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减少财务工作量。因此现阶段预算单位的支付方式变为多样化,从单一的方式转变为财政网络化模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进预算单位的资金付款方式。
(四)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前,事业单位在使用资金的时候监督不到位,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步骤。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财政资金在未实际支付前,资金都以额度的形式存在,单一的国库体系情况下,在发生实际支出时,财政部门会对每笔资金支出都实施全过程监督,财政监管“关口”发生了前移。这就从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保证了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预算单位的核算都在监控范围内,向更加合理、科学转变。
二、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要改正的问题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三权问题没有太多的变动,(即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权)但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和流转方式发生了改变,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人员素质低导致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预算单位现阶段的财务人员不够专业,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认识不够到位、掌握不够熟练,操作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预算单位对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自身也对新知识的学习没有主动性,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一直不能前进,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直在财务核算,并没有发挥参与单位管理的作用。
(二)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过高,财务管理变得更复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了有预算才有支出,要合理的划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不同的款项和类别等预算的支出,是不可以以调剂使用。如果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有项目及金额的漏报、少报,就有可能造成必须开支的费用出现问题,影响到报销。由于单位预算编制,随意性很大,一部分资金没有纳入部门预算等现象,等到实际支付时,由于预算金额不足,导致经济分类科目混乱,最后只能通过频繁调整用款计划和经济分类科目才能进行实际的支付款项,使单位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
(三)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模式和具体方法、资金支付方式及银行账户管理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在执行、使用中的规章制度已经能够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不适应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
(四)财务管理电子化和信息网络化水平建设落后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支付中心、银行间的结算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与之兼容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准确报送、反馈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信息。预算单位普遍存在电子账务软件由于技术问题无法与国库支付电子信息平台系统对接,实现直接进行账务处理,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三、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财政管理的一项创新性基础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规范和完善。
(一)正确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要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中转变过来,重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合理配备财会机构和人员。单位可通过选调、公开招考具有财务方面专业知识、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专职财务人员,把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配备到财务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财政部门应协助单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举办有关业务知识和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参与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
(二)细化预算,完善编制,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一是预算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系统,同时合理运用预算方法,认真分析历年财务数据,充分预测预算年度实际情况,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做到编制依据充足、可靠。二是用款计划是预算单位办理相关开支和用款的依据,单位应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单位内各用款单位及相关资金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财务人员根据实际用款进度编制合理的用款计划,将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的每项明细支出都纳入预算,准确、及时报送用款计划,使资金严格按计划支付,杜绝无预算的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合理设岗,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一是预算单位应结合实际,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各环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务。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由不同的财务人员分别负责用款计划和用款申请的录入和复核工作,各种授权支付的专用票据和印鉴要按照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保管和使用。二是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内部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单位应对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健全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内部职能岗位分工、财务审批制度、财物保管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断完善,尤其是要重视对单位预算编制、财务分析、支出控制、资金计划等方面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制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注重信息,强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化程度
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手段。预算单位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同时要加强设备管理,改造和升级硬件设备。 增强财务人员的用户信息保密意识,各角色操作人员要经常更改用户密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发生系统异常,要及时反映,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造成损失。财政部门应积极主动查找软件存在的问题,及时修复软件漏洞,进行软件升级,实现国库支付系统支付管理模块与商业财务软件的对接,让预算单位可借助商业财务软件和国库支付系统一体化实施数据转换,满足会计核算上的需求。
(五)加强沟通,重视协调,提升财政部门服务和监督力度
一是预算单位应建立沟通制度,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以达到信息报送准确无误、反馈批复及时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支付渠道的畅通安全。二是财政部门必须创建新的资金监管模式,强化财政监督机制,增进财政业务科室和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沟通互动,财政业务科室要及时做好财政资金监督和服务工作,向单位反映资金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高效安全。三是财政部门要重视对财政、银行及支付中心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依法办事,严把支出关口,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虽然只是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改革,但对预算单位而言,不单是账户核算、资金使用有所变化,而且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财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才能保证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预算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使预算单位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