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向探究

2019-12-21谢玲玲周琰杜映陈蓓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岗位村民

谢玲玲 周琰 杜映 陈蓓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一大分支,在我国旅游市场上的兴起已有十余年,但纵观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出短期“跟风式”客流 爆满或“不温不火”的现状。大部分乡村旅游地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推出某种迎合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当旅游者对这一产品的新鲜感、好奇心“过气”了之后,该地就丧失了旅游吸引力,因而乡村旅游未达到一种稳定、持续的发展状态。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要想发展好乡村旅游,人才是关键因素。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目前乡村旅游人才均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为帮助乡村旅游实现提质增效,本文将立足于职业院校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政策背景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出要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一支专业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要大力培养乡村旅游带头人;要出台一系列良好政策吸引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大学生村官以及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等下乡投身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中。方案中还提及要进一步加强院校参与,发挥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以解决乡村旅游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乡村旅游人才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专业背景

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大多是当地村民,“放下锄头,从事旅游;淡季种地,旺季旅游”,这是大部分乡村旅游业人员的真实写照。乡村旅游对于村民而言是开发在家门口的一项“副业”,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这一行业,更谈不上接受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因此,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旅游地重视硬件设施,忽视软件经营管理。大部分村民认为只要路修通了,游客进得来,有吃、有玩、有住就是在发展旅游。但他们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和延伸服务,忽视了产品的市场营销,缺乏科学的管理,因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往往容易被市场淘汰。

(三)乡村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弱

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属于落后地区,这个落后不仅是环境和经济上的落后,还有技术上、观念上、思想上的落后。这样的环境很难得到专业人才的青睐,根据访谈调研的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倾向于留在城市打拼,而来自城市的学生更不愿前往农村。究其原因,大多因为“乡村经济落后、发展空间小、没有前途”等。因此,这就造成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紧缺。

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

为解决乡村旅游人才紧缺问题,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本着问题导向原则,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全域旅游的全面推进,以乡村旅游为主,体育旅游、房车营地、旅居养老等新型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培养服务多种旅游业态的综合性人才已迫在眉睫。职业院校应深入贯彻产教融合理念,构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旺入淡出、课岗交融、‘旅游+N’”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各种旅游业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旺入淡出”:按照旅游人才培养规律采用分段式教学,结合旅游淡旺季不同的用人需求,灵活安排各阶段旅游岗位教学时间,即实现旅游旺季(五一、十一、暑假、大型节庆活动等)进入旅游地开展顶岗实践,旅游淡季回到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使岗位学习和校内学习循环交替、互通互融,企业学校双向全程参与,使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岗位工作全方位融合,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契合。

2、“课岗交融”:根据分段式教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设定“岗”与“课”之间的教学联系。如针对学生新生入学后对行业、职业、专业、岗位不甚了解的实际,安排学生进入行业企业开展岗位观摩、十一黄金周进行岗位实践等;对于核心技能等课程学习,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旅游旺季将课堂搬进企业、课程前移岗位,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开展学习,实现“课”与“岗”的融合;对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在本专业对应的多个岗位上完成项目化课程综合实习。

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与乡村旅游的直接接触,对其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解其发展前景,并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起从事乡村旅游的综合能力,从而树立学生投身乡村旅游发展的信心。

(二)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培训

除了培养在校学生外,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行业培训的功能,对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具体形式包括:

1、开办专业知识培训班。可选择在农闲时节开办一些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班,如乡村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班,乡村导游培训班等。培训内容应针对村民的具体情况,教学深入浅出,选择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可实践性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除校内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外,还可组织村民到一些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去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以此激发村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送教上门,专项指导。对于从业人员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地,职业院校可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在旅游企业开办校企合作班,使从业人员接收到更为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职业院校教师还可以针对乡村旅游地的规划、开发等进行专项指导,以促进乡村旅游地的科学发展。

总之,乡村旅游的发展急需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做好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助力于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岗位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