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视角的绍兴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思考

2019-12-21赵刚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经营农业

赵刚

(绍兴市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一、绍兴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农业产业在多渠道发展中兴旺。一直以来,绍兴围绕“稳粮、扩经、优结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近几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把发展品质农业作为“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以“两区”建设为总抓手,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型主体,保障质量安全,加大农业投入,品质农业建设成效明显,粮经比例基本稳定在5.5:4.5左右,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一直稳居第四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粮食、茶叶、畜禽、蔬菜、水果、花卉为主的六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二)农业“两区”建设在提升中闪耀。以“集聚、特色、精品”为目标,至2018年已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市级15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7个,合计面积55.7万亩,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诸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珍珠产业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首批农业全产业链;柯桥区“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被列为国家级试点, 5个农业园区被评为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4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正在创建。

(三)农业经营主体在壮大中齐全。全市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现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19家,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400.8亿元,利润30亿元,出口创汇8.8亿美元,上缴税金7.7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621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5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469个,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3家,首批绍兴市示范特色家庭农场6家。大学生农创客104人,78%在35周岁以下,创业领域涵盖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其中有10余家经营主体销售规模达到500万元以上。外建农产品基地约300万亩,以粮食、茶叶、畜牧、蔬菜、农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自营出口总额41.8亿元,出口以茶叶、果蔬、花卉为主。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实施中优化。目前绍兴市级已建成综合检测中心,各区、县(市)均建成了县级检测室,111个涉农乡镇建成快速检测室并实现免费开放,全市抽检农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率先在全省启动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试行信用联合奖惩,全市评定单位达到361家以上。全市实施合格证管理的规模型生产主体3000多家,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365只、绿色食品90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三品”面积达91万亩,拥有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商标204只(个)。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践行中覆盖。全市746家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市级智能化监控平台建成使用,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农作物覆盖率达到79%,高效环保农药推广使用面积达到80%以上,全年减少不合理使用化肥2287吨,农药减量62吨。全面实行农药废弃包装物定点回收、专业处置,回收率、处置率分别达到108%、129%。率先在全省启动10个市级农业园区土壤治理修复试点工作(全省唯一),新昌县作为省级试点,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技术方案。

二、存在不足

(一)农村产业振兴认识不足。一是缺乏统一引导和规划,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业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大多站在自身角度去看,与基层的实际需求不同步、不一致;二是对农业产业具体发展方向认识不足,近年来,我市各级均认识到农业要发展就要走现代农业道路、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但在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规划上普遍存在认识浮于表面,农业产业规模打造和深度挖掘方面还没沉下去,全域旅游发展尚处于模仿、复制状态,在如何借助本地产业、人文、传统风俗特色、放大自身优势、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方面还缺乏思考和实践;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对发展农村产业信心不足,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对农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农民群体对怎样发展相关产业、怎样开展市场化运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收益,还是问题多、顾虑大。

(二)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不足。在目前我市“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的大背景下,农业要念好“两业经”有先天性不足,一是资源分散,农业产业化升级动力不足,目前绍兴有农村人口372.45万人,耕地297.68万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8亩,流转集中的耕地约为110万亩,占全部耕地的37.0%左右,大约有5800余家规模农业经营企业或大户在经营,剩余180多万亩的耕地分散于广大农户手中,处于低、小、散的传统经营模式;二是领头羊少,带动能力不足,全市2154个行政村平均村内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到2家,全市仅有924个村开展了乡村旅游项目,有47.4%的村没有发展任何现代休闲农业和新兴产业,剩余52.6%的村虽然已经迈出了步伐,却大多处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状态,无序竞争普遍;三是产业发展创新方式不足,目前我市各地的农业扩展和延伸基本是同一个模板,要么种点水果开展采摘游、要么依赖点风景特色开展农家乐和民宿,遍地开花,遍地雷同。

(三)人力、人才资源供应不足。一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缺少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市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例是2.5:1,山区乡镇的比例在3:1以上,很多村都是半空村、老人村,劳动力的缺失导致个别山村土地撂荒、茶园山林荒废现象突出;二是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缺乏,农业经营主体人群普遍年老文化程度低,缺少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所必需的生产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三是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缺乏,在经过几轮人事制度改革后,原来乡镇一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七站八所”已基本消亡,目前现存的基层农技干部还要承担驻村包片,信访稳定、拆迁安置等各项中心工作,不能一心一意搞推广、抓业务。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是前提,农业经济是关键,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贯彻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形成以农业经营为中心、多种产业拓展延伸的发展态势,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要着力推动农业“两区”整合发展,积极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鼓励农创客、农小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效益,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新引擎。

(二)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革新政府投入机制,提升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重视与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和农村全方位互联互通、共享共建;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大中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同时,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重点提升通往特色田园乡村、新增农村景区、农业产业园区的等级公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和运输网络建设。

(三)继续培养农业经营人才。一是要提高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定向培养;二是要发展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创客组织、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基层农业技术人才,稳定农村基层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共享,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继续推进农业创新。通过创新降低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拓展农业的产业链。一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生鲜农产品保鲜与物流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品种和数量,要加快高科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和落户。二是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加快农业“一、二、三”产整合扩张,比如依托我市深厚的块状经济优势和各地特色饮食文化,引导农民依托来料加工等传统产业,特别是嵊州“小笼包”、诸暨“次坞打面”、新昌“炒年糕”等特色小吃业,着力通过原材料种植、加工和走出去创业,打响绍兴特色名优小吃影响。三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县(市、区)、镇两级农业职能部门设立农科机构,积极引进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充实配备农业科技队伍。

(五)继续完善农业政策体系。一是要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发展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实施,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处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要强化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加强规划衔接。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拆并废弃农村建设用地,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三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猜你喜欢

农产品经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