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部审计探讨

2019-12-21何霜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何霜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800)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否规范,风险防范应对是否及时,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策略更是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融合,加固企业的内部稳定性。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概念与作用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以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工作的有序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企业经济、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于企业管理层之外,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工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与监督的工作活动,具备独立性、客观性等特点,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不应受企业管理层的干预,以确保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财务信息的完整准确度提出真实有效的评价,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近年来,内部控制逐渐开始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关键作用。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首先要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到位。

内部控制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其工作性质要求企业必须将近期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针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配置,对企业内部高效率运转至关重要,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还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优化调整,有利于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

另外,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凌驾于公司章程甚至法律法规之上的存在,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拓宽审计范围。一旦内部控制出现缺陷,极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出现差错甚至舞弊现象,部门、员工分工不明确,工作互相推诿,审计工作自然无法正常进行。

(三)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是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评价、指导,首先,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纠正工作失误,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体系;同时,内部审计还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用途进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规避财务漏洞,防范财务风险。另外,在财务信息对外披露之前,结合外部审计,对财务报表进行有效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对称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还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力保障,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不仅能够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还能够提供有效的监督。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受限,无法针对内部控制提出有效评价,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执行力,进而对企业的发展规划造成恶劣影响。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共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企业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一)重要性认知度不足

内部控制及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意义重大,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过度追求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不健全,一味追求经济利润终将只能卡在一个“瓶颈”之中,无法进一步突破。另外,有些企业仅仅是将内部审计用于经济行为发生之后的审核,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事前预警职能,无法对经济行为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充分预估,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进而带来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客观性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部门地位明显偏低,缺乏足够的权利去监督、评价其他部门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走过场,无法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内审部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未健全,或者未得到充分执行,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将各部门工作协调到位,使内审部门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更是雪上加霜。

(三)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据了解,部分企业的内审部门工作人员是其他部门的兼职人员,审计专业性水平较弱,距离我国现阶段对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差距依然较大,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另外,部分财务人员兼职内审工作人员,违背了职能分离的规定,容易形成舞弊风险。

(四)内控与内审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控制很容易受到愿有限制的把控,这种把控主要包括:个人的主观判断失误,导致内控及内审出现偏差;内控、内审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串通,刻意舞弊,导致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失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导致内控、内审工作事倍功半;受运营成本等因素限制导致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被搁置。

三、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

良好的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良好的内部审计为内部控制提供坚实的保障。如何充分发挥二者的联动性,是企业管理者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提高内部控制的关注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只有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作用,推动二者的融合。同时,管理层还应该将权利充分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并确保避免对内审部门的主观干预,提高内审部门的权威性,保障内审部门的客观性、独立性,使内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敢言敢干,将威胁企业自身利益的风险及时扼杀。

(二)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还需要针对内审工作制定一套专门的规章制度,首先,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范围等进行规范,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在内部各部门之间有序开展;第三,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奖惩机制,带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学习积极性,使内审部门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三)加强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近几年被提出的新型审计理念,并逐渐被应用于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经济市场变幻万千,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方各面的风险,而综合衡量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否抗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内部审计部门应从企业的经营方式入手,判断企业当前经营方式是否科学规范,并收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预估企业潜在风险,尽最大可能避免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亏损。从采购到出售,从基层到管理层,谨慎排查风险,做到及时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评价,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四)提高内控、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近年来,人才竞争成为各国家、各地区的主要发展战略,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心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企业要想完善内控及内审机制,就必须拥有一批专业素质扎实的员工。首先,企业应杜绝内部审计人员的兼职情况,实现审计人员专人专职,确保独立客观;同时,企业应不定期组织对内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时推进国家最新政策的学习,加强内审人员的风险辨识能力;第三,完善鼓励机制,推动内审人员的创新能力,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更好地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五)扩大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应该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第一,内控与内审工作应涵盖到企业现有资金与已使用资金的监督核查,确保会计披露的准确完整;其次,实时监督企业的日常运营,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第三,针对经济市场及广大群众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及时内部排查,做到与市场经济需求高度一致,顺应市场发展潮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对于企业未来争夺市场份额、稳固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二者的重视,将二者相互融合,推动内控、内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