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1刘潇
刘潇
(山西财经大学财务处,山西 太原 030000)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和会计工作规范的落实对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经费来源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相较于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当前高校可通过事业收入、营收收入以及预算收入等渠道获得资金,这无形中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事实上,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要进行优化和创新,而当务之急就是客观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办公经费流失现象严重
受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且各种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管理上的不严格,比如教室无人时仍灯火通明、公共场所用水浪费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高校的办公经费整体上入不敷出。
(二)缺乏有效计划来使用资金
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当前部分高校不重视经费预算,长期沿用以往落后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资金支出,违背了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为财务管理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和会计监督
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严重不规范,继而引发贪污、挪用公款等一系列违法犯罪现象,其根源在于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具体表现为:从内容上来看,一些高校缺少对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的论证与决策,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从范围上来看,很多高校只关注对财政性资金的控制,忽略了对预算外资金的控制,或者在管控过程中监督不力,无形中滋生了一系列违规资金运作现象;从执行上来看,一些高校并没有严格执行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自然影响到其财务管理工作。
(四)不重视财务分析
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分析是针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合理运用会计报表、事业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来进行系统化剖析、比较和评价的过程。财务分析有助于高校对自身的经济活动以及发展状况更为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高校都忽视了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不仅直接导致教育资金管理松散等问题,还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二、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有力度的预算管理约束
传统模式下高校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不够,原因在于:第一,错误地将预算管理当作预算编制,盲目地以上级审批的预算目标为准来编制出一套没有价值的预算报表,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障碍;第二,高校领导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既不重视也不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三,高校继续沿用以往不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预算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第四,对于预算支出的监管不足,引发了预算执行慢、资金没落实等一系列财务问题;第五,尚未针对预算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多数高校的预算管理体制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在参与经济决策方面,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原因在于高校的刻意忽视。举例来说,高校在签署有关经济活动的合同、协议与文件时,往往都不会征求财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其次,高校普遍对二级财务部门的业务监督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校办产业、总务后勤和基础建设,且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三)高校经济决策不够科学
高校的经济决策机构尚不完善,难以根据发展需要来建设财经法规,导致资金安排未能考虑到高校的全局和发展战略,很多必须要解决的财务矛盾、利益纠纷和突出性问题等都被搁置。换句话说,高校的资金使用结构远未达到最优状态。
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科学预算,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预算管理。为此,高校应按科学的方法制定预算编制并进行细化,遵循“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财务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节约资金。高校预算管理应以所有的收支为对象,结合预算管理要求来进行预算编制,坚决杜绝赤字预算。与此同时,高校可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弥补拨款不足的矛盾,逐渐打造除政府拨款外、从其他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的新模式。
(二)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的内控体系和制度
在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政策制度的指导下,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包括水电通信费和各种经费在内的支出定额,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打造一条以防为主、相互制约的财务监控防线。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建设事后监督制度,专门用于定期核查财务部门各项业务收支活动。高校还应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灵活使用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监督审查等手段,强化对会计部门的内部管理,打造一条以监察与监督为核心的财务监控防线。最后,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强化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根据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奖励和处罚,从而实现真正的内部控制管理。
(三)针对各级财务部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
在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下,高校习惯于沿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事实上,高校应在此基础上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不同级别的财务机构。比如一级财务机构为校财务处,主要负责对高校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二级财务机构为其余各层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将核算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如实汇报给校财务处。与此同时,高校也应采用相应的责任制度来约束各级财务部门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一旦出现问题,应落实到具体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并采取措施予以追究。
(四)重视财务分析并加强财务分析能力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得以加强,而财务分析则是高校进行各种经济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地优化和改进以往的财务分析方法,逐渐摸索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发挥出会计数据应有的价值。
总结
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办公经费严重流失、缺乏资金使用计划、内控制度不完善以及财务分析不受重视等问题,对高校的财务行为以及实际效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应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内部管理、重视各级财务部门和财务分析工作等方法予以保障,以推动高校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