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分析
2019-12-21钱建春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文/钱建春,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1 TPM 设备管理模式
TPM 是全员生产维护体系(Total-menber-participation Producti veMaintenance)的简称,而且其主要是通过追求设备的最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起初TPM 的管理模式最开始是来源于美国,然后在5 0年代的时候通过日本企业引入并完善后,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而且还引起了全球企业的关注以及学习。TPM 主要以全效率、全系统、全员作为主体共同参与,并且强调设备管理的零故障、零浪费、零事故。对于各个企业来说,TPM 维护机制包含以生产人员为主的自主维护以及以维修专业人员为主的专业维护;通过将两者进行更加全面的结合,将自主维护作为维护基础,然后结合专业的维修措施,来达到缓解设备劣化,提升设备生命力的作用。
2 TPM 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分析
2.1 以点检制为核心
通过对固有的设备类型、特点以及参数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在设备中进行归类处理,从而制作出新的统计表,通过将点检制的各项内容和设备结合起来,从而确保点检制的正常工作,以获取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以及信息。当在点检制执行之后,便需要逐渐对相应的固有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以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需要依据阶段化更新的方式来开展相应工作,从而逐渐促进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有效的规避设备问题的产生。在工作人员完全接受点检制之后,便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使分工更加明确,而且严格要求全部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或者需要维修时,能够及时的找到设备相关责任人,从而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比如,在设备运行人员点检过程中发现,给水泵电机附件出现了油污,然后及时找到相关维修人员结合TPM 分析工具,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导致油污产生的源头,然后及时对该问题的根源开展相关措施,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设备的损坏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
2.2 加大故障分析
在实际开展TPM 设备管理模式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问题的现象,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并且通过依据“三现二原主义”对设备故障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从而有效的减小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其中“三现二原主义”表示的是,通过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出现问题的产品以及损害部件进行分析,从而对问题产生的现象进行确认分析,然后结合相应原理的基础上,找到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出现的因数。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通过采用5W1H 的方式来确定故障现象,然后再结合WHY-WHY 的方式全面分析导致故障的原因。然后通过将导致故障发生的根源问题解决之后,开展相应的学习课程,通过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全面的交流,并且及时的更新维护基准书,从而能够有效规避这一问题的再次出现。通过开展相应的生产运行以及维修人员的再培训,达到提升设备工作人员认知能力的目的,为降低故障的发生提供基础保障。
2.3 维持设备最佳状态
员工在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候,都需要保障其是根据正常的模式来进行相关操作的,而且明令禁止工作人员擅自更改操作。当设备处于生产状态的过程中时,需要时刻对设备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进行观察,并且每天都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将当天的有效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尽管全部的指示灯以及指标都显示着正常的状态,但是还是需要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统计,然后结合全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不合理的操作而导致出现较多不良的影响。而且要想长久维持设备的最佳状态,那么还需要不断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上多花点心思,并且加强生产运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记录的习性,并且可以从产量任务的转变、操作人员的转变、工作方案上的转变等,对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及时做好分阶段的优化工作,在确保能够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保障设备一直维持在最佳状态,有效避免设备问题的出现,延长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在维修人员通过将专业点检以及精密点检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的开展相应的设备改善维修以及预防维护工作,并且结合在线监测的方法来制定更加全面的设备预测维护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通过不断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来不断的维持设备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设备综合效率的提升。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TPM 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对于目前企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相对更少了,而且绝大部分企业以及厂家,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设备开展合理规范的操作,企业的实际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此,未来需要更加全面的对TPM 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不断完善TPM 设备管理模式,从而达到特斯其他方面工作的快速进展,达到设备价值最大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