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

2019-12-20闫华袁玉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闫华 袁玉斌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新时期全民健身的意义以及《全民健身条例》是完善我国全民健身体系,实现依法治体的需要等内容,最后提出了后奥运会时期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为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后奥运 大众健身 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4文献标识码:A

1新时期全民健身的战略意义

全民健身事业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在体育发展战略上虽然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两大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两大战略却不是并重的,“奥运争光”被放在中心地位。重竞技轻群众的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但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体育价值取向的偏离影响着体育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了今天中国体育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现状。据《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为28.2%(含在校学生),城镇居民仅为13.1%,乡村居民4.1%,城乡差异较大,锻炼的主要目的为“增加体力活动”占34.8%,以“健身走,跑步”为锻炼方式占62%,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锻炼场地占22.2%。①各项指标显示我国群众体育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化和生活化程度低,相当数量的人群未能从体育锻炼中真正受益。

2《全民健身条例》是完善我国全民健身体系,实现依法治体的需要

2.1强化全民健身运动的立法意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制定体育法律、法规应广泛地涉及城乡各地和各类人群。然而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从《体育法》中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上看,就本法现有的内容而言,侧重竞技体育,忽视了群众体育,大家不难看到法律责任中仅有的6个条文有4条谈的是競技体育,另外两个条文虽未仅指竞技体育,却也包含了竞技体育的内容。众所周知,体育事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它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我国体育的立法本意不仅是为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这才是体育立法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

2.2建立完善全民健身运动的法律体系

当前,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这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欠缺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建设足够的基本体育设施是满足社会最基本的体育需求、实现体育公平的关键。如果说基础性的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体育的物质基础,那么,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是其必然途径;如果说群众体育的目的是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那么,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群众体育活动是社会性的,是社会动员的结果。要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或是民族,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体育参与和锻炼。

3后奥运会时期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全民健身运动的长效机制

《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对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民健身条例》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权利,“公民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首次明确表述在国家法规之中,彰显了国家全面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全民健身条例》充分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奥运会的举办,绝不仅仅是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比拼,而是体育价值的综合显现,其中一项便是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全民健身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用长效机制来保证的长远性事业。

3.2夯实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薄弱环节

《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全民健身计划的法律地位,也明确了全民健身立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关系,将我国政府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落实到全民健身计划制定、实施的具体工作层面,是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条例》较好的解决了后北京奥运时代全民健身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3落实健全全民健身运动配套制度

《全民健身条例》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法律规范,其内容还需配套的规章制度去落实,好的举措贵在落实,落实不好就等于一纸空文。

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在《全民健身条例》的基础上,从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次地制定更详细、更具体、针对性强,可具体操作的配套性法律法规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施行,是我国体育界的一件大事,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大众体育网,调查公报

参考文献

[1] 陈秀娟.我国群众体育的性质与供给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01):89-90.

[2] 冯卫.从竞技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演变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