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台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
2019-12-20张鹏英
张鹏英
为了全面掌握灵台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今年5月以来,笔者深入县发改局、林业局、果业局等县直单位,独店镇、什字镇、邵寨镇等有关乡镇和姚李村、西郊村等有关村社,就灵台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及今后如何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调研,撰写了本调研报告。
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灵台县以创建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为目标,以扩量提质创牌增效为核心,抢抓机遇,科学发展,苹果产业基地规模、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立足我县被列为全国苹果优生区的区位优势,科学规划, 积极实施,苹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2.67万亩,其中挂果园14.56万亩,抓建省级示范园7处1.92万亩,注册登记出境水果果园7150亩,完成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66万亩。
1、突出规划指导,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紧盯全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不动摇,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确定了以矮化栽培为主,乔矮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发展矮化自根砧或中间砧品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北部塬区发展矮化中间砧或短枝型品种,在近山地和山台地发展乔化或短枝品种。为了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效益,在稳定发展长富、烟富等品种的同时,重点引进玉华早富、瑞阳等中早熟新品种,适当引进加工型苹果品种,使苹果分流成熟,提高果品价格。
2、突出科技推广,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应用作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推广应用起垄覆膜肥水耦合、集雨保墒等技术,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新植园建设重点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采取搭建篱架、布设喷灌系统等技术,充分体现了矮化果园“四省两高两早”的特点,即省肥、省水、省土地、省人工,高品质、高产出,早挂果、早见效。在建园过程中,推广大肥大水、深坑浅埋技术,极大提高了矮化果园的成活率,降低了建园成本。在挂果园内推广秸秆覆盖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突出基地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县上先后出台了《灵台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等政策性文件,各乡镇也多方筹集资金,配套建设果园生产道路、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向果农提供地膜、农药、籽种等物资。坚持把新技术的推广作为促进全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聘请国内11名知名专家组建技术咨询团,为全县果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以抓建的什字塬、独店姚景、新开寺底等省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区为基础,严格监控果树管理全程,按照标准化进行操作,积极开展绿色产品、基地等认证工作。全县累计栽植以优质红富士为主的苹果园 22.67 万亩,其中矮化果园 4.78 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 14.56 万亩。抓建省级示范园 7 处 1.92 万亩、市级示范园 16 处 3.6 万亩,县级示范园 18 处 2.3 万亩,苹果商品率、优果率分别达到 85%和 80%。培育涉果龙头企业 3 户,建办发泡网、果品包装等苹果产业链关联企业 6 户,保鲜库 4 座,贮藏能力达到2 万吨。
4、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建办产业基地,先后引进陕西海升集团、东都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投资建办了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皇甫生态山地矮化苹果示范园、齐翔千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等产业基地,建成5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园5处3670亩,优质无毒苗木繁育基地3处800亩。持续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培育苹果产业家庭农场4个、50亩以上果业大户57户,组建专业合作社166个,吸纳会员8000多人,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推动了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5、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扶持有意愿、有资金的县内企业、合作组织或大户建办矮化示范园,示范带动转型升级。通过整合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等项目,为矮化果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果产业开发。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景军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负责制定全县果园管理技术标准。结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雨露计划”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定期组织送科技、送信息下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果园管理技术水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群众思想认识还不牢固。我县苹果产业发展历经10个年头,产业发展主要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在宣传和典型引领方面还有所欠缺,加之群众受思想观念、认知程度等因素的束缚,对苹果产业的认识思想基础还不牢固。
2、品牌建设和营销服务短板。近年来,我县苹果产业侧重面积、产量的发展,加之果园以幼园为多,初挂果园尚未实现效益,对产后贮藏、加工等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果品生产相配套的贮藏、加工企业建设缓慢。
3、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苹果产业属高投入高产出的精细型农业,必须有足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由于缺少项目支撑,我县苹果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果园投入不足。
4、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我县良种苗木繁育起步晚、规模小,良种选育、引进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工作相对滞后,脱毒、无毒苗木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建园所需矮化苗木仍以外调为主,苗木质量难以有效监管,品种辨别难度较大,老果区调苗,苗木的带病性不可避免。
三、灵台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1、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苹果产业综合效益。一是着力优化栽培模式和品种结构。坚持因地制宜,根据立地条件、经济实力等因素,对建园模式、品种搭配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品种布局结构调整,实现布局合理化、品种多样化、供应均衡化。大力推进示范园建设,全面落实施肥、拉枝整形、病虫防治、疏花疏果、套袋、铺反光膜等基本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應用秸杆覆盖。依托灵台苹果试验站,与科研单位精诚合作,配备专业人才,开展苗木繁育技术指导。二是加快建设果品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邵寨、独店、朝那 3 处产地果品交易市场,完善什字镇果品交易市场服务功能,邀请客商在果品集散交易市场收购果品,引导果农在果品交易市场销售果品,通过货比三家,优胜劣汰,督促果农加强果园管理,生产商品果、高档果、精品果。三是招商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新优产品,提高质量档次,进军国内高端市场,逐步打开国外市场。积极招商引进果汁加工企业落户灵台投资建厂,增加灵台苹果抗风险能力。四是积极扶持关联产业发展。招商引进果箱生产企业,生产高档礼盒和果品专用箱,满足县内和周边县区对果品包装箱的需求。扶持县内企业配套果袋、发泡网生产、苹果清洗等设施,服务果业生产始终。积极扶持养殖企业配套有机肥生产线,生产有机肥,鼓励果农在田间地头建设沼气池,既满足果园照明用电,又提供了沼渣沼液,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打造名优品牌,着力提升灵台苹果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注册品牌商标。注册灵台苹果“公用品牌”,申请专利保护,设计简单易识别的品牌标识,配合耳熟能详的广告术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灵台苹果品牌的知名度,把灵台苹果品牌推向全国,成为名声上叫得响、市场上站得住、销售上推得开的名优苹果品牌。实行单果贴标、包装防伪、群众有奖举报、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对商标的保护。二是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营销服务。县果业局每年组织举办 2期以上营销经纪人培训班,邀请专业营销培训机构对本土果品营销经纪人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经纪人营销能力;鼓励苹果经纪人积极邀请客商,推销我县苹果,县上按客商收购量给予经纪人推销奖励,激发经纪人工作热情。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县内企业收购储藏本县苹果。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节会展会推介灵台苹果,收购储藏企业负责进行市场对接,推销灵台苹果。在成都、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建立灵台苹果直销窗口或代销点,进入大型超市销售,销售量占产量的 30%以上。三是健全市场连接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作用,采取加盟经营、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广大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实现“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果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国家、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成立全县果业合作社联合社,支持专业合作社申请承担国家有关涉农项目,鼓励各类创业人才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现代果业示范园区。力争到 2020 年,50%的村实现由合作社组织开展苹果生产销售。
3、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试验站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技术骨干赴专业院校深造,赴先进地区学习苹果育苗、果园管理技术,提高示范户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构建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和技术队伍。实施“十百千万”果业培训工程,至 2020 年,培养十个专家型人才,百名以上技术骨干、千名以上果业科技工作者,万名以上果业技术明白人。编印《灵台县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按照一套技术标准, 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果农开展果园规范化管理。由县财政列支经费,县果业局负责择优选取 10 名专业技术干部分年分批赴专业院校脱产深造,系统学习果园管理技术、苹果育苗、贮藏、加工、营销等技术和知识,为果产业发展培养专家型人才。各乡镇要成立果业工作站,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兼任站长,配副站长 1—2 名,按每 1000 亩果园配备 1 名技术干部的标准,加强技术力量配备,优化并逐步壮大县级农民技术员队伍。三是培养造就现代新型农民。采取集中办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技术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典型交流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果农培训工程, 将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果园生产管理技术送到果农手中,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持证技术员和“职业果农”。把“土专家”培养列入工作计划,以果树科研、技术推广、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为重点,培养一批能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乡土科技创业人才和市场经纪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创新运行机制,促进果产业健康发展。一是靠实果园主体。在省市县级检查中,对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场说明原因,并对挂牌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理。在已建成的果园中,对群众认识不足,发展果产业信心不足的,通过外出观摩、宣传说教、对比算账、实例说明等方式对果农进行思想认知教育,帮助其提高发展果产业信心;对一些无人户果园,园容园貌极差,毁园达到 60%以上,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果园腐烂病严重,影响周围果园管理的,由县果业局及所在乡村两级共同勘察,由乡(镇)政府指导群众对其挖除。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果园投入。健全完善部门包抓帮扶苹果产业发展机制,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帮扶,让全县所有干部参与到果园管理中来,形成全员参与,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有效整合财政、发改、扶贫、交通、水利等项目资金,加大对果园滴灌、土壤肥力提升、水肥一体化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降低果农投入成本,提高管园水平。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由农机局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衔接,争取将果园管理机械纳入农业机械补贴范围,推进机械化节本增效生产。鼓励引导果农加大有机肥的投用数量,促进果树健壮成长,提升果品品质。三是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制定靈台县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优质无公害苹果产品质量标准、优质无公害苹果分级规范等,建立覆盖县乡村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农药、化肥、果实套袋等投入品使用监管,构建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实现从基地到餐桌全程监测和追溯管理。加强果园有害生物检疫和病虫害预测预报,推行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力争农药使用量减少 20—30%。健全灾害性天气预警预防体系,加快防雹网等果园防护设施建设,试验推广防霜风机、智能烟雾发生器等新式设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作者单位:744400中共灵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