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过李庄
2019-12-20邹安超
邹安超
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林徽因
一
于李庄,我为过客,而于历史,李庄也如此。
长江边上,游人如织,喝茶的,打牌的,摆龙门阵(川渝地区指“聊天”)的,四处跑玩的,甚至还有拖娃带口依附江岸而下,去到江边捡贝壳的。人,各种心境,各自玩法,都努力地寻求着自己喜好的乐趣。
江水,一刻不停地奔腾而下,哪管流过的是何种地方。当站在李庄最开阔的江岸看浩淼的江水时,看着江水湍急而去,听着奔腾咆哮的怒吼声,就知它们没有丁点停留的意向,也许它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流过的是李庄。李庄于它们,意味着什么呢?是这里“万里长江第一镇”的名号?还是这里曾经有过的货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抑或是这里曾经的辉煌文化史?
历史就是历史,过去了,就不再重复。
长江边的一开阔地,一坝坝的竹椅密集而井然地掩映在树阴下,三五几张、十几二十张地摆成一个圈子,便是一户人家所承包的地块,由此也有个正当的来由——茶园。我,夫,妹妹,妹夫,以及我们两家的孩子一儿一女,六人找寻一个能坐下的位置,要了一壶峨眉竹叶青茶,分成六杯,每人手捧一杯,悠然地喝起来。喝茶的间隙,我们不紧不慢地摆起龙门阵,谈得最多的,是自家人的幸福,然后才是这李庄的旅游。
间或,看着你来我往的游人,把李庄的古街小巷填充个够,有的脚步匆匆,有的踌躇,抬头抑或驻足,眉宇间都透出凝望与探究。
二
到达李庄时,为阳光明媚的春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它们正和谐地生长,萦绕在心间的情愫,也如小草那样,蓬勃而旺盛地滋长。这样的情怀,在李庄不正适合怀古和追忆?
“东有江苏昆山的周庄,西有四川宜宾的李庄”,可见,李庄从古至今一路走来,背负的历史与名望。
“天下第一水乡”的周庄,那里与长江边上的李庄一样,因水而兴,因水发展,因发展而闻名,因闻名而客人拥趸。
时值正午,竹叶青茶,在阳光的照射中,透亮青翠。杯水中,摇摇晃晃间倒映着我们的脸庞,恍惚间,李庄的历史也透过水纹的影射,印进我们的脑海。
1460年的岁月,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过历史,走至今天,步伐沉重又坚定,历程艰辛又曲折。
因濒临长江,为明清水运商贸重地,李庄有了“万里长江第一镇”的美誉。随商贾船运的发达,李庄也由古时的小渔村逐渐演变成古村镇,古驿站。而今,千年发展历程,留给李庄的不只有川南民居集群的独特魅力,還有丰厚的文化遗存,李庄终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我们走过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多是文物古迹,文化遗存。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青石板铺陈的街道,青砖黛瓦,粉墙檐廊,封火山墙,雕花门窗,酒肆茶楼,名吃老字号,有着明、清风貌和格局的李庄,古色古香的古镇风韵扑面而来。
“九宫十八庙”,是李庄精华之所在。文武宫、紫云宫、真武宫、桓侯宫、巧圣宫、禹王宫、南华宫、八上宫、文昌宫,土祖庙、苏家观、桂馨寺、关圣殿、吴天观、佛光寺、万寿寺、玄坛庙、永寿寺、伏虎寺、常君阁、天宫庙、龙君庙、通明庙、观音洞、东岳庙、天台寺保护较为完整。另外被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为古镇四绝的“张家祠百鹤窗”“旋螺殿”“奎星阁”“禹王宫九龙碑”。这些文化名片,是李庄无数过客所造,为千年古镇增添着靓丽的容颜。
这些代表着家族荣耀或者为人们祈福祈愿的古建筑,在和平岁月里,它们总是庄严而热情地等候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瞻仰;在战争岁月中,它们却承担起大后方文化中心教学、学术研究、科研实验、培育人才的重任。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景象仿若云烟,轻漫于脑海。在这千千万万过客与迁徙者中,有一批人,他们把国家的危难作为己任,他们以一颗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的牺牲精神,让人们永难忘怀。
三
走进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时,心情极其悲愤而沉重。
陈列馆里,依当年的实景,按比例设置了一些场景。陡峭的悬崖,泥泞的山路,头顶是飞机投下的炸弹,脚底是万丈的深渊,学者一边躲避敌机的轰炸,一边冒着生命危险抢运,生与死的距离,就在一线之间……
1940年,一个让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时月,日寇侵占东北、华北之后,以蚕食整个中华的狼子野心继续南侵,西南大后方的中心城市昆明、重庆不断遭受日机的“疲劳轰炸”。混乱的战事,不安定的社会局面,已无法保障我国文化命脉的生存与发展,学术机关、高等学府、人才、文物……这些国家命脉面临新的考验。动荡的时世无法为文化学者们提供一寸平静的天地,文化学者们只能不断地颠沛流离,躲避,逃难,迁徙。他们需要僻静、安全、包容和大度的栖身之地,何处才是这样的避难场所?
此时,在遥远的川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一名叫钱子宁的同济大学校友接到来自母校的一封信函,上面明确表明:迁至李庄。
同济与李庄,天壤之别;商贾与学府,差之千里。仅容3000人生存的古老小镇,怎能担当如此的重任和使命?万般无奈之下,名士罗南陔得知此事,用睿智和果敢的品格,承担起动员、说服李庄居民的重任。最后李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博大、宽广的胸怀,向远在昆明的同济大学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