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
2019-12-20
塔什干圆顶巴扎外景
开斋节那天的免费午餐
塔什干饱餐开斋节美食
从杜尚别出发,一小时便跨越国境线,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边境城市铁尔梅兹,这里有夕发朝至列车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夜晚躺在包厢里看银河,很快便进入梦乡。醒来的时候,列车已经停靠在塔什干火车站。
預订的旅馆在塔什干的圆顶巴扎附近,正好有地铁。乌兹别克语现在已经拉丁化,比西里尔字母好认多了,很快便找到了塔什干火车站的地铁站。这个站名叫得很大,就叫“Toshkent(塔什干)”。没想到塔什干地铁的下面几站还有叫得更大的站名,直接叫“乌兹别克斯坦站”。塔什干地铁修建于苏联时期,风格和莫斯科地铁很像,安检非常严格,几乎每次进站我都被查了护照和行李,地铁站内也严格禁止拍照。
从地铁站出来便能看到圆顶巴扎,但由于是开斋节,大部分摊位都歇业。只能先步行去预订的家庭旅馆。路过一家饭馆,当时只是上午十点半,并不是饭点儿,老板很热情地招呼我进去,每一张餐桌上都摆满了水果和各类糕点。老板让我坐下,然后对服务员说:Plovl这个词我知道是啥意思,就是当地的名吃:抓饭。乌兹别克的外号就叫“抓饭国”。我还没点餐老板竟然给我上抓饭,有点诧异,但心里想抓饭正好,正是我最想吃的东西。
没几分钟,一大盘抓饭便端了上来。我没有吃早餐,早已饥肠辘辘。我又用翻译软件问老板,餐桌上的水果和点心能不能吃,老板作出随意的手势,于是
在这里饱餐了一顿。吃完饭想付钱,老板竟然作出免费的手势。旁边有个伙计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说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饭店免费。开斋节当地有大宴宾客的传统,没想到让我幸运地赶上了。
傍晚时,去圆顶巴扎转了转,周围的小摊有一些新奇的当地食品,有切成很小块儿的非常好吃的切糕,有甜得齁嗓子、黏得像胶水的奶制品。还有卖手工编织的篮子,要不是前面还有很长的旅程,我真想买一个那种红色的挎篮。
塔什干的乌兹别克斯坦独立纪念碑
第二天醒来,乘坐地铁来到市中心,参观塔什干市容。
塔什干的象征——帖木儿雕像是坐东朝西的,上午去拍,大逆光。下午六点多又去了—趟,光线正好。有—帮乌兹别克斯坦小孩要和我合影,便愉快地答应了。回来整理照片时发现,这一路上,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和当地人合过影,都是被他们拉过去照的。
开斋节后的第二天,依然是乌兹别克斯坦全国的法定节假日,独立广场上有很多当地人。乌兹别克斯坦独立纪念碑前,好多人在拍照,再次被当地人叫住合影。和其他独联体国家—样,乌兹别克的首都也有—座二战纪念雕塑,雕塑前有永不熄灭的火焰。
午饭当然是慕名去亚洲抓饭中心体验了。这里的抓饭果真名不虚传,5口巨大的抓饭锅一字排开,抓饭下面漂着厚厚的一层羊油。香喷喷的抓饭真令人垂涎欲滴。抓饭配的肉除了牛羊肉之外,还有牛肉灌制的香肠,只是量有点少,没有过足瘾。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我又开始怀念抓饭的味道了。
撒马尔罕的象征:雷吉斯坦神学院
雷吉斯坦神学院,正中的季里雅-卡利(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内部果然是金碧辉煌。
古丝绸之路重镇布哈拉
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看点便是古丝绸之路的人文历史。离开塔什干,便开始中亚古城之旅。先后游览了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希瓦三座古城,这些古城均是世界遗产。从塔什干火车站乘坐762次动车组至撒马尔罕,然后换乘010次至布哈拉。
预订了布哈拉古城的Fatima酒店,位于古城中心位置。酒店很安静,一个人占了一个双床房,超值。这是一个很讲究信誉的国家,入住酒店,没有收取任何押金,而且退房时结账。
伊斯兰古典建筑比比皆是的布哈拉古城,是古建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拍摄伊斯兰建筑需要好的光线,在谷歌卫星地图上看好了各大建筑的朝向,凡逢逆光的建筑,便记下来,第二天早晨再补拍。
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9至10世纪时为萨曼王朝首都,1220年为成吉思汗所占,1370年被突厥人帖木尔征服。16世纪中叶,乌兹别克人建都于此,史称布哈拉汗国;19世纪被沙俄所征服。
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开始在布哈拉传播和盛行,布哈拉兴建了上千座清真寺、神学院和其它祭祀场所,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布哈拉市保存了许多中世纪时期优秀的建筑,无论从景观造型,或是内部陈设和装饰都保留着古风古貌。
古城内的卡扬宣礼塔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高的宣礼塔,在古城内十分显眼。卡扬清真寺位于宣礼塔前的广场之上,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具有同样规模。圆顶用耀眼的蓝砖建砌。大门上的伊斯兰图案由磨光并涂釉的砖制成,类似马赛克,但分辨率比马赛克要高得多。图案十分精美,需要坐在地上,认真地仰观,细细地品味。
布哈拉古城内精彩的雕饰
布哈拉古城内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工艺品市场。当地人自古以来就擅长手工艺制作,这里的地毯是古董地毯中的精品。布哈拉的另一特产是手工打造的乌型剪刀,刀口是乌喙,刀把是乌身。剪刀本身并不实用,但欣赏艺人制作剪刀的过程十分有趣。
世界遗产撒马尔罕古城
从布哈拉乘坐009次列车前往撒马尔罕。在布哈拉站候车室,花1000苏姆买了一份字谜游戏的报纸。有乌兹别克文和俄文两种版本,点名要了俄文版。之前的三次俄罗斯之行,以及本次的中亚行,在每个国家的车站、超市收银台、旅馆服务台、行驶的列车上,都看到有人在这种报纸上认真地填字。
撒马尔罕,乌兹别克语意为“肥沃的土地”,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有2500年的历史,为古代帖木儿帝国的古都。曾经为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后来迁都塔什干,撒马尔罕仍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交通中心。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国,城内古迹众多,但不像布哈拉和希瓦这两座古城那样集中。2000年,撤马尔罕古城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布哈拉特产鸟形剪刀
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雷吉斯坦”(意为“沙地”)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兹别克斯坦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1417 - -1420年;正面为季里雅一卡利(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1646 - -1660年;右侧为希尔一多尔(意为藏狮的)神学院,建于1619 - 11636年。这三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
从雷吉斯坦神学院步行即可前往比比哈努姆清真寺。清真寺位于雷吉斯坦广场东北约1公里处,曾经是伊斯兰世界里最高的建筑,为帖木儿大帝纪念亡妻修建。印度泰姬陵即仿照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建成。这座清真寺也没有在使用,部分正在维修中,得以看到了一些没有经过修复的内饰和壁画。
俯瞰希瓦古城全景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北侧,是撒马尔罕著名的Siyob Barzar(市场)。中亚国家的这些市场几乎成为每个城市必逛的景点,既能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也能看到、品尝到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各种风味食品。这些市场绝不是一般的旅游纪念品市场,而是当地人最主要的贸易地点。这些市场也成为摄影的好去处,可以记录下当地人生活的瞬间。
希瓦古城内的宣礼塔
继续顶着正午的太阳走向夏依辛达墓群。夏依辛达墓群建于14、15世纪,由十三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夏依辛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人的坟墓,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古墓群被一些现代人的墓地包围着。这些墓有的简朴,土黄色墓室,没有内饰,介绍时说主人Unknown(无名);有的从外到内到石棺都十分奢华,最奢华的石棺所在的墓室必须脱鞋进入。墓室里面有人在祈祷。
中午天气太热,便回到酒店休息。下午五点才出来参观了大名鼎鼎的帖木儿陵墓——古里-阿米尔陵,此时售票处已经关门,但陵墓未关闭,于是得以免票进入。帖木儿的石棺位于正中央,和其他石棺不同,为墨绿色,最吸引人的是陵墓的内饰和穹顶,图案极其精美。
两日的行程结束,继续乘火车西行。乌兹别克斯坦的火车站虽然进候车室需要验票验证,但进了站就没人管了,站台区域可以随便活动,没有检票口这一说。此时距午夜的列车开车还有两个多小时,站台上空无一人,白天的滚滚热浪也已经退去,迎面而来的是凉爽的风。坐在站台上,时而欣赏着高悬的上弦月,时而凝视着伸向远方的宽轨,也是一种久违的享受。
撒马尔罕的Siyob市场随拍
乌尔根奇与希瓦
第一次听说“花剌子模”这个地名,是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儿时懵懂间便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很大气。后来看历史书,方知这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古国。花刺子模的疆域,大致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位于阿姆河下游,成海南岸。1218-1220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征服,属于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1388年又被帖木儿帝国征服。“花剌子模”这一地名今仍在使用,为乌兹别克斯坦的花刺子模州。花刺子模的都城,现在译作“乌尔根奇”,是花刺子模州的首府。
从撒马尔罕到乌尔根奇,列车要穿越茫茫沙漠,运行13个小时。从布哈拉到乌尔根奇,要近得多,汽车四五个小时就能抵达。但作為铁路爱好者的我,尽量乘坐火车旅行,因此先去布哈拉,再折返回撒马尔罕。从布哈拉到乌尔根奇的直达列车,一周仅有一趟,而且由于是旅游列车,票非常难买,但从撒马尔罕中转一下再去乌尔根奇,列车便是每天都有。在直达列车不方便的时候,中转换车到达目的地的方案,在国外同样适用。列车运行在荒凉的沙漠,很远才会有一个车站。快到乌尔根奇时,列车驶过阿姆河大桥,又一条仅仅在地理课本中学过的河流被我亲眼看到。
在乌尔根奇一下车,便有一大群拉活儿的拼车司机围了上来。“希瓦!希瓦!希瓦两位!希瓦一位!”看来这种拉客方式也是国际惯例。很快便坐满一车,半小时便来到希瓦城外。单是第一眼看到蓝天下金黄的希瓦古城墙,便喜欢上了这里。
希瓦古城又名“伊钱卡拉”。古城可以自由出入,而且城墙也能随便攀爬。从古城北门的登城口爬上城墙,垛口和嘹望口均保存完好。和中国长城、古城墙不同,这城墙的垛口也是伊斯兰风格,垛口呈尖头圆弧形状。城墙内部为砖砌成,外部涂抹稻草、黄土和米汁的混合物,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的。
伊钱卡拉博物馆值得一看,有希瓦汗国时期的各种出土文物,还有精美的乐器、绘画、地毯。每个博物馆都是由原来的清真寺或者神学院开辟而成,有雕刻精美的木柱和美轮美奂的天花板。特别精彩的几个点要另外付费,最值得一看的是城中最高的宣礼塔。沿着黑咕隆咚、几乎垂直的螺旋式石台阶登上塔顶,再下来的过程都十分刺激。宣礼塔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希瓦古城。
更有意思的是城中几个手工业博物馆。里面还有正在进行希瓦传统手工业的人,有木雕、石刻、刺绣、织锦。
撒马尔罕比比哈努姆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