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2-20王睿
王睿
【摘要】《测试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现代测试技术发展迅速,且课程内容知识面广、枯燥、抽象,学生普遍觉得学习难度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机械类本科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难度较大,且在实际应用时无从下手,缺乏系统思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对《测试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浅要分析。
一、课程现状分析
从近年来机械类专业学生《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章节联系不够紧密,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杂乱;课程偏重于工作原理介绍,理论性较强,而涉及的知识又非常广泛;缺乏对实际产品的介绍,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后不知如何应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总学时不断压缩,但测试技术发展迅速,新内容越来越多。如何在短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能了解到行业中的前沿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三是教学模式单一,以传统讲授法为主,且讲授过于空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四是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就可以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却不了解所做的实验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一是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掌握传感器的工作特点及其对应的调理电路的经典搭配,从而为组建合理、正确的测量系统打下基础。二是注重《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与其相关工程技术课程的分工与衔接,既要保证本门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尽量避免与其他相关核心课程(如《控制工程》)发生冲突,同时还要为后续专业课程(如《机械故障诊断》)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是从工程实践出发,介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测试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测试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越来越多的新型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四是强化测试系统设计中的典型架构类型介绍、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步骤和常见的放大、滤波等调理电路,以及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精度设计、抗干扰设计等问题。
三、教學方法改革
一是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起点,在讲解每一部分内容之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增大信息量。三是通过具有工程背景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引入新技术,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
四、实践教学改革
一是通过开发不同类型的实验(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设计,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与现代计算机测试技术同步,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开发虚拟实验项目,使学生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让学生自己编制LabVIEW软件实现信号的采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三是开发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不同物理量测试的测试系统设计。从测试任务、测试方案、传感器的选择、后续测量系统的设计、测量系统效能分析等几个方面完成相应的测试系统的设计。
五、结语
本文对《测试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索,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海浪,彭治国.对机械专业《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05-15.
[2]张凤生,王海峰,孙忠义,李智,杨倩.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01-15.
(作者单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