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2019-12-20孙华

决策探索 2019年20期
关键词:补偿生态思想

孙华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承载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经济往往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对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在城市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搭建一条和谐共处的桥梁,成为了人们急需解决的难题。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通过生态城市的建设,既能够保护环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场所,也不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国家卫生城市的建设与评选就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国家卫生城市旨在评选出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优化居住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些优化建议,以期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概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物质变换”及裂缝的思想、生产废料循环利用的思想、社会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保持适度人口规模的思想。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将自身与自然界联系起来。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和原材料,同时也对自然进行一定的改造。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强调,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违背自然规律的改造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二是“物质变换”及裂缝的思想。这一理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与自然的接触中都存在着较为和谐的物质变换守则,在吸收和汲取一些物质的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循环系统。而当这一循环中的某一环节遭到破坏,那么就会形成“裂缝”对整个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一思想鼓励人们采用恰当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但也警示人们对自然过度或不恰当的开发方式将遭到自然的反噬。三是生产废料循环利用的思想。这一思想认为,不同原料和能源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某一生产环节产生的肥料很可能成为其他生产环节有用的资源。这一思想充分反映了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四是社会制度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一思想集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攫取资源的本质进行了批判,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只能沦为资本家们疯狂占据自然资源的工具。资本家們剥削的天性和对资本利益的渴求,让他们倾向于在最短的周期内获取最多的利益。因此他们在开发一些生长周期较长的资源时会因为急于追求利益而忽略对这些资源的再生与保护。这种行为必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五是保持适当人口规模思想。该思想认为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并且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难免会对一些资源进行破坏,适当的人口规模能够留给自然一定的自我调节空间,从而保持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城市在加快建设脚步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很多城市也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让资源和环境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能够拥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空间,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既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需求,也保护了城市持续为人们服务的能力。其次,生态城市建设中注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再次,建设生态城市也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生态环境中包含的丰富资源本来就是衡量城市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并且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够为人们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优厚的条件,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生产资源,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最后,生态城市的建设还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座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往往对居民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一)发展低碳经济,推行绿色环保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除了一系列外部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还需要从根本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在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据很大的比重,这些企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为此政府应该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加重对严重污染环境企业的处罚,明确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除了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之外,还应该对企业予以政策和技术上的扶持。对于使用环保科技生产方式的企业予以财政和税收的支持,鼓励企业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由于产业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应该及时对这些员工予以新的技能培训和妥善安置,拓宽失业员工的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保障。

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中也要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城市的特点,在践行低碳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例如城市的历史文化、未来的目标定位、人口规模、整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历史文化内涵,对城市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对城市中各项污染的治理要从源头控制,真正使生态城市中的环境有所保障。同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将现代科技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

(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相较于单一依靠处罚更为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效果也更佳。对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目前的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进行更为细致的完善和补充。主要内容是要明确补助类型和补助对象,对符合生态补偿的部门和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审核,保障生态补偿基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从国家层面对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予以支持,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充分实现处罚资金与补偿资金的合理转换。三是加强生态补偿的实践力度。目前我国对于生态补偿的实践活动还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实际的生态补偿实践活动数量较少,相关的科学管理方法与经验还比较缺乏。为此应该加快生态补偿试点建设工作,增加生态补偿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对被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补偿。四是加强政策立法工作,让生态补偿有更明确的法律基础,从而保障每一次生态补偿都能够对环境和城市建设更为有利。

(三)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国家卫生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除了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注重城市功能的丰富和完善。首先,要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注重各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为城市居民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要注重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的改造,加大对旧住宅小区、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的改造力度。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高规格、高质量的城市道路。建设垃圾焚烧厂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功能。其次,要推进生态城镇群建设,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生态辐射带动作用,使城市功能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注重特色功能分区的打造,从而促进整个城市功能的发展和成熟。同时还要注重生态城市发展中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不断完善城镇生态体系,建设更优美、卫生、整洁的城市。最后,要打造城市新亮点。对城市主干道进行立面改造修建,升级市区生态环境,兴建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新建、重建生态公园、景观绿化,在市区内进行扩绿、增绿、补绿等工作,提升城市形象。

(四)普及生态知识,开展全民生态教育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本应该承担重要的角色。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主人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认为城市建设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但实际上居民对于生态城市的态度和行为,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居民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将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巨大助力。因此应该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开展全民生态教育,从而帮助城市居民形成正确的生态城市价值观。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公民更多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听取不同行业居民代表的意见,在生态城市的监督工作中设立群众代表,对整个生态城市工程以及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监督。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生态环保小组,定期去各个社区进行生态城市相关知识的宣传讲座,向居民发放生态知识宣传手册,在社区广告宣传栏上定期公布最新的与生态城市相关内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使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还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定期举行环保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等,让居民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接受生态城市观念的熏陶。

四、结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利于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然而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将是复杂又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境。因此还需要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不断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和思路逐渐进行完善,从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我省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研究”(Y120120190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补偿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