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对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2019-12-20李绍文崔凌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微课

李绍文 崔凌

【摘要】为探究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的实际学习效果,本研究对某重点医学院校200名一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随机分成微课辅助词汇学习的实验组和无微课辅助的控制组,实验一期为一个月的目标词汇学习及词汇记忆测试,二期为一个月的新目标词汇学习及本期词汇测试和上期词汇巩固测试。结果显示,一期词汇学习结果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期微课组平均水平在形义和音义测试结果明显高于自学组,高分段的人数明显多于自学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学组对旧词的巩固效果出现了衰退,微课组在词汇记忆的长期效果上明显优于自学组。

【关键词】微课;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李绍文(1991.01-),河北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崔凌(1981.10-),河北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YYGJ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及“一带一路”方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的推进,我国医学事业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日益增加,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

对医学英语词汇的研究,学者多在探讨医学英语的词源,突出希腊、拉丁语文化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影响(沈姝,2007);也有学者关注医学英语构词特点,剖析医学英语特有的词根词缀及其含义(薛俊梅,2008);还有学者利用语料库对医学英语基础词汇进行遴选(徐秀玲,许家金,2017)。而对于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学者虽有不少探讨,但到目前,大多一线教师还是在课堂上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教学方法来实现词汇教学,“课上教——课下学——回来考”的词汇教学循环,没有激发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兴趣和动机,只是增加了他们不断学习和不断忘记的失望心情,导致学生谈“词”色变;且在词汇教学实证研究方面,只有传统教学方法如词根词缀联想法(刘继民,2008)、构建思维导图等得到学者关注,尚无研究者尝试将微课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引入医学英语词汇教学,如此,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无法打破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且学者们只关注了教师如何“教”医学词汇,忽视了从学生维度上的医学英语词汇自主学习和管理,不符合当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对微课(Micro-lecture)的研究,胡铁生可谓理清微课概念的先驱(胡铁生,2011),其后,学者们对微课概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但大都将微课视为“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郑小军,张霞,2013)。自2012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微课的应用效益,指出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存在突出优势,它“短小精悍”的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形式多样,使用方便,利于学习者完成知识建构,令学习过程充满生机。近三年来,学者更多关注微課使用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然而,纵观现有学者对微课进行外语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成果,多在提倡将微课运用在课堂教学或课下学习中, 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微课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意义。截至目前,利用量化研究手段、将微课对语言学习效果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凤毛麟角。本研究旨在探索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对于词汇的形、音、义掌握和长期巩固是否具有实际效果。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1)与学生自主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相比,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词汇形、音、义三个维度掌握的准确性?

(2)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在促进词汇记忆稳固性方面效果如何?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某省部共建重点医学院校中的200名一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开学第一周对其进行医学英语词汇前测,前测试卷包含的是将要学习的目标词汇100个,为了保证学生尽可能处于同等词汇基础且保证一定的样本量,我们将对目标词汇的识别量少于35%的学生视作合格样本,纳入研究分析。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学生,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实验组,另一组为无微课辅助的学生自主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控制组。

3.研究设计。

(1)前测。在学期初,对200名硕士生进行词汇研究前的基础测验,前测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参与研究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医学英语词汇基础。由100个医学英语词汇构成的纸质单词问卷被发给所有研究对象,在30分钟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勾选出自己认识的单词,并在其后写出单词的汉语意思,由研究者和研究者的一名同事一同完成阅卷打分,每写对一个单词的词义给一分,如遇词义给分不确定的情况,均由研究者与同事两人讨论后决定。由于问卷中的100个单词实际选自于将在本研究的目标词汇,当学生得分大于等于35分时(卷面满分100),该受试被视为医学英语词汇水平较高,与其他人具有较大差异而不纳入研究。

(2)知情同意与分组培训。前测后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学生将签署以促进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效果为目的的研究参与知情同意书,然后,用电脑为所有学生编制随机数字,然后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受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并利用课下时间,对所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分别进行培训。

在实验组学生培训会上,为其发送研究者已设计好的10组微课,并给其每人一份第一阶段需掌握医学词汇列表,表中共有100个医学英语词汇,且只有序号和英文单词,无其他信息,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培训时,着重强调微课材料的保密性,且着重强调一定要看微课,看几遍均可,在一个月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第一阶段100个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任务。

在控制组学生培训会上,对所有学生发放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的单词学习列表,并告知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周期内,独立用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列表中100个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任务。两组学生均被告知对本实验的参与不与本学期英语课程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挂钩,且未被告知将会有词汇测试。

(3)第一阶段词汇后测。在一个月后,采用一套“形—义单词试卷”和一套“音—义单词试卷”对全部学生进行第一阶段词汇后测。“形—义单词试卷”满分50分,内含50个医学英语词汇,试卷中的50个单词全部选自试验初给出的单词学习列表中所包含的单词,但顺序随机打乱了,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英文单词写出对应的汉语意思,答题时间为40分钟,答对一题给一分。“音—义单词试卷”采用统一放音的形式,由外教录制好50个医学英语词汇的发音,学生听到发音后,在试卷上写出其对应的汉语意思,答对一题给一分,本试卷中单词选自试验初给出的单词学习列表中未被检测的50个单词。以此,两个单词试卷做到了对学生目标词汇100%全覆盖,由研究者和一名研究者的同事共同完成阅卷打分。

(4)第二阶段词汇后测。第二阶段依然是为期一个月的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目标词汇为100个(与第一阶段所学词汇不同)。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与第一阶段同样的学习方法,在一个月周期结束后,再次进行第二阶段词汇后测。词汇后测的试卷在包含与第一阶段后测同样设计和实施方法的一套“形—义单词试卷”和一套“音—义单词试卷”,测试范围为第二阶段要求掌握的100个目标词汇,两套试卷实现100个单词全覆盖。此外,还增加了一份“旧词巩固测试卷”,这份试卷中涵盖的单词为第一阶段词汇学习列表中的100个词,由“旧词巩固形—义试卷”和“旧词巩固音—义试卷”分别来测试50个第一阶段的旧词,以观察学生长期记忆效果。

4.数据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自学组和微课组各阶段测试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自学组和微课组间差别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前测数据用来纳入和排除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后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组间前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均衡可比;短期词汇记忆效果,分别以一期、二期测试结果做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为消除单词不同引起的随机性,取两次测试的均值做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长期词汇记忆效果,以二期对旧词的测试成绩做两独立样本间的秩和检验;对旧词的持续记忆巩固提升效果,以前后两期相同词汇得分的差值做两独立样本间的秩和检验。

三、研究结果

1.实验对象基本情况。本研究选取200名医学专业一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开学第一周对其进行词汇前测,前侧结果显示对目标词库不熟悉、得分小于35分、符合入选条件的共185人。总体来看,参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平均年龄为23.5岁的刚入学的学术型医学硕士生,他们均有至少十年的英语学习经验,根据他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统考成绩,他们被视为具有中高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185名学生样本中,由于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来描述样本基本情况,学生成绩中位数为21,四分位间距为13,最高得分35(3人),最低得分1(1人)。

利用电腦生成的随机数字对入选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自学组纳入91人,微课组纳入94人。分组后对两组学生的前测成绩作为独立样本进行了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0.05(见表一),实验对象英语词汇基线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

表一  分组后学生前测成绩

2.短期词汇学习效果。

表二  第一阶段词汇测试成绩

第一阶段词汇测试结果显示,在“形—义测试”(以下简称形义)中自学组得分平均水平为24(16),微课组得分平均水平为28(19),p>0.05;“音—义测试”(以下简称音义)中, 自学组得分平均水平为32(16),微课组得分平均水平为34(18),p>0.05(见表二), 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仅此判断两组得分的差异能代表微课或自学学习效果的差异。

第二阶段词汇测试结果显示,在形义测试中自学组得分平均水平为24(16),微课组得分平均水平为28(22),p<0.05;音义测试中, 自学组得分平均水平为24(11),微课组得分平均水平为24(16),p<0.05(见表二),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自学组相比,微课组平均水平在形义和音义测试结果明显较高,且高分段的人数明显多于自学组。

为了消除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测试的目标词汇完全不同所可能带来的结果的差异性,特将每位学生两次测试成绩的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形义测试中,自学组的平均水平为25.50(11.5),微课组平均水平为30(14.25),p<0.05;在音义测试中,自学组的平均水平为26(9.5),微课组平均水平为29(11.75),p<0.05(见表二),两个测试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微课组在形义掌握和音义掌握方面的学习效果都显著优于自学组。

3.长期词汇学习效果。

表三  旧词重测成绩与初期成绩对比

在第二个阶段词汇学习后,在未告知学生有测试的情况下,对学生在第一个阶段已学习完毕的100个医学英语目标词汇进行了旧词巩固性测试,结果显示,巩固性形义测试和巩固性音义测试两组的差异分别为p=0.007, p<0.001(见表三),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而言,自学组在巩固性形义测试和巩固性音义测试中所显示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4(12)和19(13);而微课组在巩固性形义测试和巩固性音义测试中所显示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7.50(19)和32(14),说明微课组在词汇记忆的长期效果上明显优于自学组。

为进一步观察在两个月的学习中学生词汇的掌握有多大程度的提高,特对每位学生巩固性词汇测试得分与第一阶段词汇测试得分的差值进行统计(因为两次测试所包含的词汇范围是完全一致的),结果显示,形义掌握方面,自学组前后两次差值为0(20),而微课组前后测试差值为1(见表三),两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音义掌握的效果方面,自学组的平均水平为-1,微课组平均水平为+5,以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学组地对旧词的巩固效果出现了衰退,而微课组对旧词的巩固效果具正向效果。

四、讨论

本研究试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与学生自主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两种不同方式在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词汇形、音、义三个维度的掌握的准确性方面是否有效果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一个月的短期效果来看,有无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掌握效果差异不明显;而第二个月后实验结果出现了分化,实用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学习者对词汇形式、意义和发音的掌握优于无微课辅助组,在成绩的中位数和高分段的人数方面微课组都出现了一定的优势。前期已有研究结果证明微课对于学生词汇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和词汇掌握的数量和准确度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李丹,2016),本研究结果与这些已有结论相一致,但本研究结果更加细致地表明,在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方面,一个月左右的短期词汇掌握效果,微课辅助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有无微课辅助的两组学生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一方面,可能与学生不熟悉或不习惯将微课中形象生动而又短小精悍的词汇学习手段,作为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已有超过十年的二语词汇学习经验,往往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词汇学习策略,因此,自学方式学习词汇和用微课学习词汇的学生,在词汇掌握的数量和准确度上没有呈现差异。另一方面,这可能与研究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实际情况缺乏监控,无法确定微课组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微课以辅助学习。

而从更加细致的角度来看,研究者通过“形义测试”和“音义测试”来分别探究在对学习者对医学英语单词的词形和词义之间建立记忆链及在单词的发音和词形之间建立记忆链两方面的词汇学习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月的词汇学习期过后,微课组学生在“形义测试”和“音义测试”中的成绩平均水平均显著优于自学组。这就说明,将微课持续使用在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中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医学英语词汇词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还有利于学生建立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记忆线索。这可能是由于微课辅助词汇的记忆,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图像、讲解、音频、联想等辅助材料,比学生单纯看单词列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辅助记忆的元素,这与先前学者所提倡的尽可能调动多重感官、推动学生参与和融入,能提升学习效果的论述相一致(程如璋,2011)。

本研究试图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涉及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在促进词汇记忆稳固性方面效果如何。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研究者在两个月的词汇学习期结束时还加上了一个词汇巩固测试的设计,考查学生第一个月学习的目标词汇的巩固记忆情况,结果表明,在词汇巩固测试中微课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自学组,且在词汇的巩固性音义测试中,微课组比自学组的优势尤为明显,这更进一步表明微课辅助医学英语词汇学习词汇的长久记忆上有明显效果,对于词汇发音和词义的学习更有显著效果。这一结果,可能与微课本身的特点有关,其短小精悍的内容和设计可为学习者呈现多重信息输入,其生动形象的设计和不受时的限制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学生独立学习单词记忆单词的平面化和枯燥性,适用于医学英语这种专业性强的词汇,有微课中视听元素的融入,更有利于学生从构词角度增加知识储备,并增强其长期词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姝.从英语词源角度分析医学英语词汇特点[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7,6(4):329-330.

[2]薛俊梅.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特点和方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407-408.

[3]许家金.体裁短语学视角下的医学学术英语词典研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6):52-60.

[4]刘继民.联想法教学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84-985.

[5]胡鐵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6]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67-69.

[7]程如璋.多模态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140-142.

[8]李丹.浅析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2016(1):105-106.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微课
基于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量化的课程考核研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校本科生线上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