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油画与中国书法抽象性之探索

2019-12-20熊玉华

艺术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抽象性

摘 要:对当代油画与中国书法抽象性的探索,是对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内在性质与外在发展变化的一次跨越式讨论。笔者旨在深度挖掘比较当代油画与中国书法各自拥有的抽象性、分析历史节点中的艺术作品、探索两者拥有的共通原理以及试探二者可结合发展。本文从抽象性这一内在角度,剖析中国当代油画和中国书法艺术在本质上、形式上、具体作品上展现的可结合之处;从当代油画萌芽到今天具体艺术家所探究的成果,从书法五体到实际作品具体表现,举例分析二者共通性质,希望能够为当代油画发展融入东方文化神韵、中国书法借鉴西方技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当代油画;中国书法;抽象性;相通性

1 关于抽象性的概念

1.1 修辞概念

倘若要对当代油画与中國书法进行一个较为深远的探索,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一个容易使人混淆的观念,说到油画抽象性,很多观者第一反应可能理解为当代油画抽象的探索,虽然抽象与抽象性之间只差一个字,但在内涵上差了十万八千里。在王朝刚所著的《抽象艺术语言》中指出:抽象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和过程,是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东西。[1]

艺术作品是一种理解的过程,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作为具体表现形式和手法出现在观众面前,给人第一印象为抽象表现形式的作品表现手法。提到抽象艺术,一般都会将其与偏向直观表达的具象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相对立的观念反映在脑海中,比如提到抽象艺术,更多人会想到的是毕加索、蒙德里安,中国留学法国的抽象艺术家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与之相反内心还可能出现具象艺术的代表人物或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祈祷之手》等立即给人直观物象表现感受的作品。

1.2 艺术概念

抽象性艺术是作者将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存在经过内心感受的变化、眼见为实的理解、长期积淀的认知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加工提炼事物的主次,进行主次间的分析考虑,以内心认知为驱动力量掌握事物变化规律从而创造出的作品。

“抽象是外来语。艺术中的抽象最初指的是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2]许德明先生理解为,抽象性艺术并不等同于抽象艺术那样更多的是简化作者对物象的理解,提炼物体的轮廓精神意义。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在谈到抽象性时,都是绝对拥有他的抽象性影子在其中,它是任意作品创作时的灵魂以及根源所在。

2 21世纪油画抽象性的发展

21世纪的当代油画表现出抽象性更为丰富的特点,抽象性思维也是如今看来最富有代表性的观念,如王劲松、张亚杰、张晓刚等,都不同程度地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抽象性特点,他们将反映现实题材的油画作品往往以不经意的抽象思维体现内心所感,具有代表性的张晓刚在作品《大家庭》中,以中国家庭合照为创作源泉,以流行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家庭合照、同志照为背景,把中国传统家庭合照给人的固有感受,不同家庭照片背景下是一张张看似相同、目光呆滞的印象,黑白与简约色彩间的融合,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追问历史,将一个时代对全中国人影响的集体、血缘的典型符号以艺术加工后呈现在世人面前,反思让人熟悉却又回避的现实过往话题。他大胆地突破了历史时代进步的不可回避性,以实际作品为例触碰敏感话题,以照片固有形态在世人脑海中的形象通过抽象加工,以内心感受具体出艺术和照片的边界,证明了艺术和摄影间存在更多于作者内心抒情的方式。这样的作品抽象性将作者主观意识的改变呈现于现实的作品,更将具体抽象性思维落实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3 “形象”与“神韵”间的书法抽象性

“形象”与“神韵”是对作品技法和精神不同理解的总结。我们常说的“形象”,顾名思义指具体物象形象贴合真实物体人体所观的样子,经过作者再加工得到一个近似物体具体形态的艺术品,往往能满足以上条件的物品我们可以认定其是“形象”的。而“神韵”是对作品内在精神内涵的考核,这样的判别标准是中国艺术家根深蒂固的原始模式,谢赫在“六法”中位居第一的“气韵生动”最初是评判绘画的第一标准,也包络对书法的评判,重点强调作品必须具备“生命力”。中国人眼中,天地皆由“气”而生,一副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一笔的起承转合、上下勾连,都宛若人体血管筋脉的流转。

书法的抽象性,既是书法本身自带的属性,也不能完全剥离它“形象”的一面。书法以“形象”的事物造就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它的抽象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它在反映现实事物上受到局限,正因有了不可逆转的局限性,才使得书法家在创作时展现出它所带来的朦胧、遐想之美。[3]康有为曾说的“盖书,形书也”很好地解释了书法反映外在事物的精准判断。古人有云:“囊括万殊,截成一相。”其中的“一相”不具体指描绘特定的具体事物的形态,但它却表现出了不同事物间共有的动态美。书法本身以汉字作为载体,虽然表现万物的时候好似中间隔了一层,看似远离了自然之美,但又能做到对世界万物的归纳总结,高层次地表达不同人对世界万物的不同认识,这便是“囊括万殊”的精妙之处。

4 当代油画抽象性与中国书法抽象性、抒情性

当代油画和中国书法能够独立成为一门大部分群体认可的艺术形式,其抒情性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观者站在欣赏角度,能够通过夸张或沉稳、烦琐或极简的形式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从而打动内心世界,这种抒情性也是他们发挥艺术作品功能的关键。

无论是在传统还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绘画艺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正是这个条件,才使得艺术家催发了创作的动力和激情。[4]当代油画的一个突出特征便是对抒情性表达的渴望,不同阶段的当代油画都凸显了这一意图。在当代抽象画家林风眠的《林风眠静物化作》中,无论是对一盆窗边平淡无奇的盆景的抒写,或是对屋内几个平淡无奇的玻璃饰品、果蔬、杂物的刻画,我们都能看出他内心世界流露出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并未完全剥离现实物品的具体形态,却无形在自己的内心和创作中交换着感受、抒发着内心情谊。中国书法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们在感叹其用笔游刃有余、笔走游龙、炉火纯青以外,更感慨作者透过文字传达的“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的惬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超前意识、心寄万物的豪迈之情。书法作品中的抒情性是书法艺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内涵。

5 结语

把当代油画与中国书法放在同一个话题中,以抽象性多元对比思考二者渊源,通过分析看似毫无瓜葛牵扯的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深度挖掘其结合点,希望两颗在中国蓬勃发展、冉冉升起的红星能在历史的维度上有更多碰撞,这是本文选题意义所在,也是未来不同艺术资源整合必然出现的发展,更是艺术前进的动力。我们希望在茫茫的艺术探索中挖掘曾经没有勘测到的新颖事物,我们尊崇任何一门艺术的独特性和其独有的耀眼光芒,我们也将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凝聚当代油画与书法之间抽象性所散发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朝刚.抽象艺术语言[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 许德明.中国抽象艺术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

[3] 崔树强.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再论书法的抽象性特征[J].书画世界,2006(06):36-38.

[4] 陈正雄.抽象艺术论[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熊玉华(1991—),女,四川南充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书法。

猜你喜欢

抽象性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