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民间美术中的“粗拙”意味

2019-12-20丁粤红

艺术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客家民间美术意味

摘 要:“粗拙”是客家民间美术的典型造型特色之一,有浓厚的人文意境和丰富的造型趣味。本文分析客家民间美术的“粗拙”意味,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为民间美术资源传承开发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客家;民间美术;“粗拙”;意味

民间美术是一个相对性概念,相对于专职美术从业者创作的美术;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古代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等区分,在现代与职业艺术家美术、单纯绘画作品美术等区分。[1]用大众思维定式从美术评判的角度看,民间美术总是处于“不专业”的一端,虽然民间美术不乏精美精湛之作,但“粗拙”是民间美术常见的一种现象。

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民系,对客家民系的形成,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原汉族通过历次迁徙,客居他乡,辟荒为家,在与原住民的斗争融合中逐渐形成的。客家民间美术也是汉族民间美术,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本文将客家建筑装饰、民间器物中有客家文化特质的美术归结为客家民间美术。

“粗拙”一词的本意是粗疏拙劣不精美,用于形容工艺美术,是形态粗放、技艺水平低下的评价。在此加以引号,是取其表层含义,概括客家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粗略古拙的特色,并以此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情趣。

1 客家民间美术的“粗拙”意境

早期客家聚居地多为相对贫瘠的山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态中,客家人有纯朴忠厚的品性,形成了忠孝勤俭、坚韧进取的传统。客家民间美术中的“粗拙”形态,蕴含了客家的简单朴素、实用节约的民系文化特质。

1.1 见素抱朴的审美情趣

民间美术是一种属于黎民百姓的大众艺术,其艺术语言是通俗的、质朴的,这种风格来源于原始审美文化,带有群体意识的审美趣味和质朴的审美意识。[2]在客家服装服饰、首饰配饰、建筑装饰、生活器皿等装饰与造型中,有丰富的“粗拙”质朴的形态,能较直观地体现客家人的大众审美情趣。客家人普遍接受简约朴素的造型为美的表现形式,许多物品的造型或装饰纹样简单而粗放。如图1、图2的“鱼”和“龙凤”,“粗拙”中蕴含着朴素之美。

1.2 实用为上的造物思想

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较为基础的、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更为接近的艺术创作,这种性质决定了民间美术突出的生活实用功能。[3]客家民系最有特色的,要数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围屋,围屋建造的核心思想是防御第一,其他次之。围屋墙高窗小、四面封闭,强调了功能性,淡化了美观性。大到建筑,小到小物件,客家人注重实用性,尤其是在一些日常生活器皿中,装饰与美化显得随意而“粗拙”。

如图3中的客家油灯和香烛台,香烛台底部是一只形态粗糙的神兽,从造型上无法分辨是狮子还是老虎,这只神兽的作用是稳固烛台,以保障上部插立香烛时烛台不翻倒。实用为上观念下的“粗拙”,透射出的是客家人求实务本的生活态度。

1.3 少欢不奢的生活观念

秦汉以后中原汉人向南迁徙,客家千年历史长河中,也不乏旺族显贵,但客家人彰显财富的方式略有不同,那就是富而不奢。客家人家族兴旺的最显著标志,是建造大型围屋,较典型的有“九幢十八厅”客家特色宫廷式民居,这些建筑除了庞大壮观,装饰也十分丰富多彩。但同样是豪宅大院,在民间美术的造型细节上,客家人仍显粗略古朴,没有北方大院的细致圆润。多数客家人更不苛求艺术造型的细致入微,细节相对“粗拙”。这也照应了客家人富而不奢、少欢从俭的习性,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中,客家人更追求排场大、东西齐,相对不在意细节。

2 客家民间美术的“粗拙”趣味

客家民间美术中蕴含着客家的民系精神,也洋溢着客家文化的特色,“粗拙”中充满灵动的艺术趣味,富有特殊的艺术价值。

2.1 概念式塑造的萌化

民间美术的创作群体十分广泛,技艺水平千差万别,造型手法与能力各有不同,在一些常见的造型方面,往往会按通用樣式概念化塑造。例如石狮、龙、凤、寿星等,这些常用形态造型,通常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依据大体概念塑造,免不了形态的概念化、符号化,造成似是而非的萌化效果。

客家地区有不少雕工粗犷的石狮,从整体外形看,加上习惯性认知,都能知道这是一尊石狮,但鱼眼、猪鼻、树叶耳拼凑的造型,奇异的神态已超越一般人的想象,具有莫名的喜感。

2.2 随愿造物的奇异

祈愿求福是民间美术中的常见题材,除了给各种动植物赋予特殊的寓意,有时还会根据祈福所需,臆造“神兽”,由此造就各类奇珍异兽。多数情况下,民间艺人们将两种或多种物种的局部拼凑起来,塑造具有特定寓意的效果奇异的新“物种”。

如图4的“鱼化龙”源于“鱼跃龙门、登科及第”的祈愿,其造型在客家民间美术中较为常见,是随愿造物的典型代表。“鱼化龙”在形态设计中没有过多的理性考虑,组合设计简单直接,造型较粗放,古朴里渗透着神秘,奇特而有趣。

2.3 随机创造的多彩

民间美术中有一大部分来自传统服装服饰纹样,其中的图形美术是由最为普通的百姓创造的,图形造型有显现的随意性和随机性。例如传统女红,一般不经过复杂的教授,全民皆会,作品模式效果千人千样,是民间美术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之一。

客家虎头帽中的绣纹,每顶帽子的“虎头”和“凤凰”都不一样,制作者在一定范式的参考下,极大地发挥了自我创作潜能,以较大的随意性,造就了丰富的偶得效果。普通百姓在艺术造型设计方面,依靠的是个人审美引导,设计随性,样式粗放,造型拙化,这种“粗拙”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使民间美术多姿多彩。

3 客家民间美术“粗拙”的应用价值

客家民间美术的“粗拙”有特殊的内涵,在客家特色文化背景的映衬下,“粗拙”代表了客家人朴实、中庸的品格,透射了客家人勤劳简朴、节约节俭的生活习惯,传递出客家人的自然纯真、和谐与共的人生态度,具有特殊的人文价值。客家民间美术的“粗拙”有一种特殊的美感,除了体现古朴、原始的风格,还带有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印迹,同时富有特殊民系的文化烙印。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粗拙”与简约设计范式契合,与追求个性化的设计潮流契合,与易于融合的设计基础契合,在现代设计理念创新、设计元素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3.1 “粗拙”主题设计范式建立与运用

民族文化外显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服装饰品上,内隐于生活习俗、价值取向和精神生活中,将文化元素融入有形设计,可使设计更具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4]“粗拙”可以在客家文化特色设计应用中,作为联系内涵与外形的主题,构建基于客家民间美术的现代设计的范式,建立“民系精神凝练—朴素情感建立—简约造型设计”的设计程式,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

3.2 “粗拙”纹样的视觉传达应用

客家民间美术中的“粗拙”图形纹样古朴而生动,具有浓厚的客家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是不可多得的视觉传达设计素材。通过提炼加工,客家民间美术“粗拙”纹样具有很高的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价值。

3.3 “粗拙”造型的文创产品开发

客家民间美术中的“粗拙”造型,或呆萌或怪异,与现代文化创意、动漫产品和流行造型风格一致,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以客家民间美术中的“粗拙”造型为原型,开发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或动漫产品,有较高的可行性,也有较广阔的市场空间。

4 结语

客家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粗拙”是其多样特色中较显性的一种,分析其内涵和形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家文化精髓,感受其中独特的美感。“粗拙”的审美意境是客家民間美术体系的重要支撑,“粗拙”的造型趣味是客家民间美术形式的重要特色,两方面同步探究,是研究客家民间美术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客家民间美术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有益支撑。

参考文献:

[1] 吕胜中.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J].美术研究,1994(1).

[2] 姚青华.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15.

[3] 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105-106.

[4] 钟洁.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5:107.

作者简介:丁粤红(1976—),男,江西于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客家民间美术意味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客家传统女装结构设计初探
赣南客家传统器具设计的文化语境
论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歌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