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影响下苏锡常与岭南广府地区灰塑的比较研究

2019-12-20谢钰婷过伟敏

艺术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苏锡常广府岭南

谢钰婷 过伟敏

摘 要:本文主要探寻了隐性的地域文化和灰塑的关联,展示不同文化环境下它们各自的特色与价值,分析总结了苏锡常地区灰塑与岭南广府地区灰塑在造型、色彩、纹样题材上的差异。地域文化的不同,即社会文化、经济、政治、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两地的灰塑存在不同,即文化精神内涵的隐性体现,承载着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苏锡常;岭南广府;灰塑;地域文化

0 引言

灰塑作为一门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精神、审美、教育等價值。苏锡常地区与岭南广府地区建筑灰塑具有众多共性,但又因为环境社会与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以苏锡常地区和岭南广府地区灰塑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两个地域灰塑的特色,从色彩、造型、纹样比较两者差异,探讨这些因素对灰塑的影响,最终得出地域文化精神导致两个区域灰塑存在差异的结论。

1 灰塑概念

灰塑,亦称灰雕、灰批,由砖雕和泥塑两种工艺派生,是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灰塑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1]是以石灰、粮食等为原材料,制成纸筋灰、草筋灰后,以铁钉、铜丝等为骨架,并加上色彩用工具塑造而成的建筑装饰工艺。

2 江南苏锡常文化与岭南广府文化

2.1 苏锡常地区及江南文化

苏锡常指的是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由于苏锡常三地文化同源,人们的文化习俗与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该地区灰塑具有一定的共性。江南文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与转型,开放、包容,在与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得到发展,宗教文化盛行。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江南吸引了大量文人,文学艺术迅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画家、书法家、诗人等。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园林建筑的营建活动,江南文士的审美追求皆反映到建筑上,使灰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有江南文化的柔性特质。在长期征服江河海洋的过程中,江南文化又具有一种刚毅、豪迈的气质。江南文化还具有明显的崇文性,唐宋后崇尚文教一直是江南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在灰塑上我们也能看到江南地区对于文教的重视。

2.2 岭南广府地区及广府文化

岭南文化在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基因的共同孕育下,在岭南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2]具有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征。广府文化指的是广东省广州府地区使用粤语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本文研究的岭南广府地区是以广州为文化核心区和地理中心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广府地理位置远离皇权统治,原生文化力量强大,广府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倾向。这种世俗化的倾向在灰塑上的显现是装饰繁缛、色彩活泼、题材喜闻乐见、直观性强。广府文化不像江南文化那般隐忍含蓄,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具直观性,偏向具象生动而非抽象。与苏锡常灰塑不同的是,岭南广府灰塑追求和表达的不是文人士大夫的志向与逸气,而是民间百姓切身感受的生活和情感。

3 苏锡常地区与岭南广府地区灰塑的本体差异

3.1 灰塑色彩

两地灰塑色彩的共性与差异,离不开政治制度的约束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与其本土的思想、流行文化息息相关。

3.1.1 文化环境:五行学说与“五色”

在传统封建社会,颜色跟中国的宇宙观和五行学说息息相关。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定东南西北中五方,分属木火金水土五德,分别对应青赤白黑黄五色。色彩被纳入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周礼·考工记》中首次明确了“五色”所指的五种色彩,即青、白、赤、黑、黄。

3.1.2 政治环境:礼制等级规定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这种“五行”和“五色”的观念逐渐延伸到社会的礼制文化层面,色彩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和社会含义,演变成一种等级差别的象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了建筑各部的做法和装饰彩画的等级,所有工程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传统建筑色彩的选用,苏锡常和岭南广府地区都大体遵循了中央规定的建筑做法,建筑色彩的选用离不开这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看到并没有对于灰塑的具体规定,灰塑的色彩选用上还是取决于地方人民审美取向与把控。两地都受到了色彩观与封建礼制的双重影响,在建筑整体色彩上大多呈现五色的特征,但是聚焦到微观的灰塑色彩上,又存在差异。由于苏锡常建筑具有“粉墙黛瓦”的特色,因此此地的灰塑多采用中性或者单一的色彩,以高明度的无彩色系白色和中高明度、低彩度的B—PB区间色彩为主,[3]与传统建筑的整体色彩相协调,给人以低调沉稳、素雅恬淡的美学感受。岭南广府灰塑的色彩相较于苏锡常更加活泼自由,这是由于其受皇权统治中心的控制较弱,受儒学礼教的影响不及江南,因此该地在建筑装饰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僭越现象,灰塑在色相上选用红、黄、蓝、绿等,鲜艳夺目,通过明快的色彩调和了灰墙黛瓦所形成的庄严氛围,呈现出浓郁的民俗气息。果实成熟期的广府植物瓜果堆红挂绿,其色彩组合成了灰塑的装饰灵感。

3.2 灰塑造型

3.2.1 体量尺度

相较于苏锡常的灰塑,岭南广府灰塑体量与尺寸更加庞大。在整个岭南广府传统建筑中,灰塑占据整个建筑百分之十的工程量,而苏锡常地区灰塑只在视觉集中的几处出现,较为简洁,体量小。岭南广府灰塑的体量之所以较高大,是因为灰塑能有效缓解岭南当地湿热及台风问题。岭南广府多台风暴雨,当台风湿气往上走时,高大的灰塑装饰在屋顶上可以增大对瓦片的压力,使之与风力抗衡,有效抵御台风对建筑屋面的损坏。

3.2.2 灰塑各部分的比例

由于屋顶、山墙等具有一定高度,如果按正常的比例去塑造各个部分的形象,灰塑画面主体物很难被识别与看清。两地灰塑匠师都会根据项目要求的灰塑尺寸,灵活调整各个部分在整个灰塑高度中的占比。以人物灰塑为例,在塑造灰塑人物的时候,根据灰塑的位置和高度,适当大于实际正常的比例,即适当地调整人的头身之比、五官与头部之比,使得人物的表情更加生动。在岭南广府人物灰塑中,人物是主体和视觉中心,瓜果、花卉、树木等作为背景烘托人物,常将人物的头部放大。不同的是,苏锡常关于人物灰塑的刻画时常单独出现,一般无配景衬托。

3.2.3 构图

(1)苏锡常地区:在屋脊两头,一般用圆雕的技法,并在脊头式样表面塑简单的回纹、卷草纹等。在长条形构件的部位,多采用长卷式的构图展开,这是为了适应装饰构件本身长条的外形特点。传统建筑上下枋、门楣一般采用高浅浮雕技法和长卷式的构图。明清以后,在近代化影响下,条形构件的灰塑逐渐转变为对称的中西合璧式,其特点是能更加直观地传达含义,多采用独立的多幅式构图。以上两种构图方式都有主次分明、对称的特征。在那些视域固定的部位如屋脊和山墙,多用焦点透视,用圆雕的方式塑哺鸡脊、纹头脊等,而在屋角墀头部位常采用散点式构图,即把画面物体呈集散的方式布置,以在方寸之中展现更多的内容。

(2)岭南广府地区:建筑传统灰塑多采用长卷式、连续式的构图,将大量不同主题的纹样堆塑在画面里,留白较少,有时会留落款,在主体形象周围用大量的花草等作为配景填充。在组合方式上,有空间、时间以及大小、高低的变化,将人物、动物及花果草木巧妙地组合,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构图技巧上,如果观赏灰塑的空间小、进深短,则采用长卷散点的形式构图。人在空间中边走动边观赏,取得视觉的平衡,且灰塑的主体物微微向外倾斜,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态势。

3.3 灰塑纹样

苏锡常地区和岭南广府地区灰塑的纹样题材都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传统民间装饰内容。按题材来源可以分为几何、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神仙、文字和舶来纹样等,但使用时仍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3.1 两地喜用的几何纹样不同

苏锡常地区灰塑的几何纹样运用以回纹为主,常见于屋脊脊头、山墙;而广府地区用夔纹比较多,常见于屋脊和山墙。

3.3.2 岭南广府灰塑植物风景纹样相对更丰富,具有本土性

相较于苏锡常,岭南广府地区使用得更广泛的纹样类型是花卉果木和风景题材。岭南广府地区喜用本土特有的草木花卉作为装饰题材,而苏锡常灰塑的植物则更为常见。广府特色佳果有阳桃、木瓜、香蕉、荔枝、芭蕉等,花木有红棉、榕樹、芙蓉花等,还有独特的岭南山水风光题材,如羊城八景、顺德春晖等,这种以名胜风光主题作为灰塑题材的大量运用在苏锡常相对较为少见。

3.3.3 戏曲纹样丰富

晚清以后,两个地区不同程度地盛行戏曲文化,因此两地都出现了取材于戏曲故事人物的灰塑。广府地区灰塑纹样题材来源于粤剧,著名的有空城计、贵妃醉酒、郭子仪祝寿等;苏锡常地区的灰塑纹样题材则来源于昆曲。这些题材饱含浓厚的地域特色,当地人民造起灰塑来更是得心应手。

3.3.4 西式影响下的近代化纹样

近代广府地区在西式影响下出现中西合璧式的灰塑。或与西方的样式组合,用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作为灰塑对象,在西方柱础、窗楣等的基础上进行灰塑的装饰,或对西方的纹样进行重复模仿、提炼再创造,灵活地将本土特色与西式纹样结合在一起,同时不断吸收西方绘画技巧,从传统的形象塑造转向西式简单平面化的风格。苏锡常灰塑所表现出的近代化特征,一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加入水泥,二是传统的灰塑逐渐被水泥花等新的建筑装饰替代。中西合璧式样的建筑上面不常见传统的灰塑,一般是浇筑的水泥花或者其他装饰材料,其有明显的西式卷草纹,虽然材料也为石灰,但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特征,并不具有灰塑复杂的工艺流程。传统建筑上的灰塑纹样上并未有明显的西化与变异,仍沿袭传统式样,但是在组合上能看到有用石灰做出的西式窗套、门楣以及西洋线脚,然后辅以传统纹样的灰塑。

4 结语

岭南广府和江南苏锡常地区在自然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的多方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岭南广府地区和江南苏锡常地区的建筑灰塑装饰有所差异,具有各自的灰塑装饰文化地域特质。研究岭南广府地区和江南苏锡常地区的灰塑,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对我们传承灰塑这一独特的建筑装饰和工艺美术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海星.岭南广府地区灰塑装饰艺术研究[D].华南理上大学,2004:l.

[2] 曾朝辉,曾鸿燕.岭南文化符号及文创商品设计研究[J].设计,2019(17):80-83.

[3] 郭红雨.作为文化原型符号的岭南水乡与江南水乡园林色彩比较研究[A].亚洲色彩联合会,中国流行色协会,桐乡市人民政府.第十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篇)[C].中国流行色协会,2018:11.

作者简介:谢钰婷(1995—),女,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学(环境设计方法与理论)。

猜你喜欢

苏锡常广府岭南
忆岭南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浅析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雨岭南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苏锡常地区国控污水处理厂氨氮排放特征研究
近30年来苏锡常城市增长形态过程与聚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