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9-12-20

城乡建设 2019年23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处理厂垃圾

■ 王 毅

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大量涌进城市生活,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据统计:现在我国城市近九亿人口,这些人口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城市企业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各种垃圾数量极大,远远超过城市的承载能力。有的城市甚至形成了“垃圾围城”。因此,开展垃圾压缩减量、分类,回收进行资源再利用,则成为城市政府破解垃圾困境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般来说,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的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分类搬运、分类消纳,从而转变成再生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说,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但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是指一个全面的、大型的、复杂的包含各子项目的工程。我们之所以说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是因为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各种垃圾的投放与收集,而且还包括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及消纳等一系列环节,这种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就是垃圾分类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这种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的失败。目前,我国在垃圾分类的系统工程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急需探索解决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的主要问题

(一)垃圾收集上的问题

目前,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上看,垃圾分类工作的重心主要还是在垃圾投放和收集上,但是实际上,就全国看,市民群众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还是比较低的,据评估,群众参与度不到40%。查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垃圾分类思想认识不足,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更没有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特别是生活垃圾混装投放更是习以为常,这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二)垃圾运输中的问题

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有些地方在垃圾分类与投放上下了不少功夫,也投放了不少的人力与物力,但是,没有加大分类垃圾实施分类运输的投入,也就是在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运输环节没有做好,导致在地面上已经分类好了的各种垃圾一起混装在垃圾运输车上,致使前期的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前功尽弃,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的现实目的和意义。

(三)垃圾处置上的问题

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垃圾的处置,处置的好就能够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的目的。但是,由于过去城市垃圾处理厂是按照城市户籍人口规划建设的,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常住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各类垃圾的增长量暴增,使原有的垃圾处理厂不能满足垃圾处置需求,因此,作者认为:在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各城市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垃圾分类处理厂。因为无论是垃圾分类、投放和运输,也都是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的流通环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垃圾的出口问题,也就是分类后的各种垃圾如何消纳处理才能产生再生资源的问题。

二、解决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实施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主要是要解决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

(一)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实施主体只能是政府

从目前看,城市垃圾分类基础设施链条不完善是阻碍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城市新建垃圾处理厂的选址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敏感问题,处理不好还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因此,要圆满完成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就必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支持,建设分类垃圾处理厂,加大分类垃圾的处置和消纳。而这些分类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而非市民个人所为。因此,在民间资本还不能成为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与管理主体的时期,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实施主体只能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二)解决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主要问题的对策

在明确了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实施主体之后,接下来就要研究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问题上的对策。

1.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问题上

首先,要针对广大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主观认识不足、参与率较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垃圾分类需要党政部门、宣传、文明办、城管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开展广泛宣传和动员,同时,垃圾分类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并广大市民群众有效科普,让广大市民群众知晓如何分类。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一些鼓励措施,给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的市民群众发红包、给予荣誉奖励等,鼓励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其次,在分类垃圾收集方面,垃圾分类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实施市场化运行,如聘请第三方公司上门入户收集分类垃圾,减少垃圾存储时间,提高收集效能;同时,也可以通过街办、社区党建引领,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收集。

2.在垃圾分类运输问题上

首先,地方各级政府首先要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根据需要,购置更多的分类垃圾运输车辆,如生活垃圾运输车、餐厨垃圾运输车、建筑垃圾运输车等,实现垃圾中端分类运输,保证实现末端分类处理;其次,要对负责垃圾分类运输装运人员进行垃圾装载专业培训,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混装分类垃圾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度,以防止分类垃圾混装。

3.在垃圾分类消纳处置问题上

首先,地方政府要科学选址建设分类垃圾处理厂,在同一个垃圾处理厂内设置不同的垃圾处理设备。目前,在城市建成区建设分类垃圾处理厂选址是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当,会引起群体事件。因此,如何让市民群众理解和支持政府建设分类垃圾处理厂?作者认为,各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组织市民参观无污染的垃圾处理厂等多种方式,搭建政府与广大市民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一方面增进公众对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消除公众对垃圾处理厂对生活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固有成见,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圆满实现垃圾分类系统工程,造福于人民。其次,有的地方政府资金短缺也是部分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不足的主要原因。对此,作者建议,地方政府可以采取BOT等建设的方式,把垃圾处理厂作为城市经营项目推进,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第三,根据分类垃圾的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可采取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变废为宝。例如,建筑渣土可以制作人行道硬覆盖方砖等建筑材料,也可以堆土做假山休闲公园;生活垃圾经过人工生物处理可以固化加土后做成城市公园;城市废旧家具经过处理加工成碎木送家具厂做成复合板等。

总之,城市垃圾分类作为系统工程,地方政府要担负起主体责任,注重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做好地面上的垃圾投放和收集,更重要的高度重视分类垃圾运输车辆的投入,搞好分类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垃圾分类处置消纳等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的目标。

相关链接

我国垃圾分类的几种模式

深圳:深圳模式

在推进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分流体系建设方面,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废弃织物、年花年桔、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资源类垃圾分流分类处理体系。目前深圳市已设置废电池专用回收箱 11800多个、废荧光灯管专用回收箱2500多个,近年来,共回收处理废电池15.9吨、废荧光灯管27.2吨。在“大件垃圾”处理上,深圳市每天产生废家具等大件垃圾约500吨,各区委托企业集中收运,日均回收量158吨。

从深圳《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情况的报告》知悉,深圳市生活垃圾中废品回收率达到62.5%,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空间有限,而通过推动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则大有可为。

深圳将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探索改进路边垃圾箱设置。逐步、适当减少路边垃圾箱数量,研究设置标识指引更加清晰、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的垃圾箱等方法,避免“前端分类、后端混合”。同时要进一步推广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理技术应用。

此外,深圳将尽快就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情况改进措施,按程序启动立法工作,为强制实施垃圾分类的教育、监管、执法等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用三至五年时间积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深圳模式”。

上海:宝山模式

上海市宝山绿化市容局紧紧抓住垃圾箱箱房管理这个牛鼻子,建立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对改进居住区环境卫生面貌是一大创新。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把握加强垃圾箱房管理,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要通过成立“黄马夹”专管员队伍,实施小区垃圾箱房专人管理机制,对小区垃圾箱房、建筑垃圾堆放、绿色账户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二是要把握重点,落实责任,加快垃圾分类工作的拓展和“宝山模式”的建立。通过加强领导、把握重点、转变观念、着眼长远来统筹推进垃圾箱房专管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不断改善地区市容环境整体面貌,为建设环境更加美丽的滨江新城区而不懈努力。

广州:轻工模式

自2014年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的生活区便多了一批由企业设置的靓丽的智能分类垃圾桶。住校的师生只要具有垃圾分类习惯,就能通过智能分类垃圾桶获得好处:

在分类垃圾桶上刷一下学生卡或用户卡,相应的分类投放口就会自动打开,分好类的垃圾被投放后,智能垃圾桶会记录投放者的投放时间及投放者身份,并初步判断是否分类投放准确。当投放者所投放的垃圾被确认投放准确后,就能获得相应积分。通过获得的积分,师生可以到学校商店换购生活用品,也可以代缴快递费用。企业也可通过智能垃圾桶实时更新的各种垃圾数据,管理校园的垃圾分类。过去几年,这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垃圾分类“轻工模式”,迎来了不少希望推广垃圾分类的各界团体关注。这套机制,甚至超过了一些美国大学的垃圾分类做法。据运营轻工学院智能垃圾桶的企业介绍,该分类系统准备在广东金融学院推广,该企业目前还在跟广州另外两所高校谈合作。

宁波:“二分法”模式

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每家每户统一配备绿色和蓝色两个垃圾桶,先由村民进行简易分类,要求将厨余垃圾等容易腐烂的垃圾放进蓝色桶,其他不易腐烂的放进绿色桶,然后由专职分拣员每日上门回收,再开展二次分拣、分类处理。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这种新办法,可减少一半的物资支出。以一个1000户的村庄为例,采取“二分法”之后,除去支付分拣员工资、设备维护等成本后,每年可节省经费近12万元。目前,“二分法”已在下畈村成功运作,取得很好的成效,有效破解了普通群众对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不高的难题。该镇计划在全镇建制村推行,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这场持久战。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处理厂垃圾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倒垃圾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