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2019-12-20汤丽娟欧妙玲尹一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1期
关键词:澳门学院实验教学

汤丽娟,欧妙玲,尹一桥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澳门 519020)

0 引 言

2013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作[1]。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患者安全意识、社会伦理提高以及《医疗事故法律制度》的实施,澳门护理学生临床实践安排需较以往更重视。需对护理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安全、高效、体验真实教学环境。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培养护理学生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澳门约70%的在职护士毕业于我院,为此,学院采用被广泛运用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法分析澳门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结合现况探讨澳门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模式与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利用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虚拟仿真教学相关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国家卫计委官网、国家教育部官网、澳门经济局官网等收集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政策及澳门与内地合作政策相关文件,并对其进行整理解读。通过院内联网及文件收集学院护理虚拟仿真相关文件及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应用SWOT分析对学院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优势分析

(1)学科优势。随着患者安全、法律法规、社会伦理等受限因素日益加剧,护理的临床教学及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2]。因此,在护理院校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更有必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其原则是“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1]。随着澳门《医疗事故法律制度》的实施[3],护生临床实习前的实验室操作需求增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为护生提供虚拟的临床操作,掌握临床技巧,锻炼其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做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理工农医类为主[4-6],说明这些专业更适合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内医学高仿真虚拟教学研究领域以护理专业为主,研究对象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研究验证高仿真虚拟教学在医学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7]。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并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丰富。普遍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存在虚拟实验项目数偏少且不成体系,满足教学的程度不足,科研比重偏大[5]。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时需具备开设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条件[8]。2014年学院购买第一台临床模拟人SimMan 3G,并于2014-2015学年投入使用,为让各个护理科目都能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上课,且让学生能充分参与,2017年我院再购置另一台SimMan 3G。现有9个科目使用SimMan 3G(见表1)。为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2018年新添在线虚拟仿真护理临床思维训练软件V-Sim。计划于2018-2019学年SimMan 3G与V-Sim结合使用,形成先训练思维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见表1)。

表1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及应用情况 SimMan 3G(V-Sim)

(3)团队素质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审要求团队教学科研能力强,乐于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注重团队梯队建设[10]。学院39.3%教学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的比例分别为7.1%、10.7%、35.7%[11],53.6%教学人员教学经验超过10年[12]。并建立持续素质保证机制,并建立教师培养制度[13],为高素质团队提供保证。

学院购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后,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2~109 h不等的培训,并到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英国、澳洲等进行参观学习,以确保教学人员全面了解系统的功能,并促使运用于教学。我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力成员由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组成(见表2),教学人员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护理专业知识,非教学人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4)网络覆盖广且安全。学院免费网络覆盖整个学院,伺服器达20T,服务器部署了SSL证书,为高速安全的校园网络提供保证。通过门禁管理系统,学生以学生卡为钥匙,自行刷卡进出校园及实验室。

表2 我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力成员

(5)经费充裕。学院是一所慈善社团办学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特区政府不间断地对我院进行资助[9]。除特区政府的恒常资助外,学院还可于各个政府部门申请资助,2014~2015学年我院获得的校外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14]。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有专门为澳门非牟利私立高等院校提供购置设备的资助[15]。

2.2 劣势分析

(1)资源未实现共享。学院现开办护理学学士学位课程、护理学学士学位补充课程、护理学专科深造课程、应用老年学证书课程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5个学位课程,另外每学年校外进修部开办基础健康照顾证书课程、专业健康陪月课程等多个课程。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学士学位课程,其他课程应用极少。校内共享还未实现,校际共享和校企共享的计划尚未实施。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信息化平台未整合。师生可通过自己的帐号登录TronClass教学平台,按权限进行不同的操作,实现活动报名、远距同步线上教学、学生资讯管理、教务管理、评价成绩等。学生可于其修读的相应科目中获取科目老师上传的课程大纲、教材,师生可通过系统提交和批改作业。系统还提供线上测验和学习分析功能,系统提供讨论区供相应科目的师生进行讨论互动。TronClass教学平台集信息发布、数据收集、互动交流、成绩评定等功能于一体,但该平台暂时未与虚拟仿真教学进行整合。且学院不同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各自独立,未形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平台。

(3)人力缺乏。学院学位课程师生比为1∶13.5,优于大部分高校。但学院教学人员除负责理论授课外,还需兼顾学生的临床实习,学士学位课程学生4年临床实习时间达1 600 h。除此之外,教学人员还承担大部分校外进修课程的教学,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人力不足。导致护理相关教学人员不能外出接受系统的有关虚拟教学培训,只能进行短期的外出拜访学习。

(4)相关科研基础薄弱。学院现共进行2项虚拟仿真教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发表2篇相关学术论文。正在审批的项目,只有1项科研项目。由此可见,中心科研基础薄弱。

(5)管理机制不完善。学院现有科研管理办法、专业能力培训中心管理办法,这两套规章制度只对科研项目、实验室进行规范和管理,但未因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修定,缺乏相关设备运作、维护、更新和管理的相关规范。教学部管理办法中涵盖课程问卷数据集学生资料的管理、科目教学评核管理制度等内容,但缺乏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2.3 机会分析

(1)政策的支持。为促进内地与澳门的共同发展,2003年内地与澳门签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16],并于2012年新增加教育领域的开放措施[17]。为落实《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CEPA及其补充协议,推进粤澳更紧密合作,粤澳两地政府制定《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简称《框架》),《框架》要求推进两地高等教育和科研合作,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18],推动两地高校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列为2013年两地政府工作重点[19]。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护理领域从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与澳门地区开展合作交流[20]。

(2)新校址的建设及独立开办研究生课程。学院新校址是澳门政府离岛医疗综合体的一部分,新校址的总建设面积约33 400 m2,是现时校址总面积的4倍。新校址将于2019年落成,在此之前可对新校址进行规划,以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标准对中心的蓝图进行勾画。将于近期独立开办研究生课程,课程设计上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部分,可能会促使研究生开展有关相关研究,并促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现校内共享。

(3)合作机构多元。学院已建校95年,与澳门具影响力的社团一直保持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澳门多间长者机构、托儿所是学院的实习场所。学院多个大型研究项目,如澳門長者照顧服務需求研究、澳門社區護理人力資源10年規劃、澳门居民老年生活准备与终身发展专题研究等,均得到澳门各大社团及非牟利机构的支持和协助。

(4)姊妹院校可提供强大的支援。全国58%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属于中央部委所属高校,“985工程”高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数量多于其他类型的高校[6]。学院合作高校中不乏此类型的高校,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廣州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等姊妹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为学院建设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强大的支援。

(5)行业需求增加。澳门越来越多医疗专业人员在本地完成基础教育培训,超过70%的注册护士毕业于澳门高校[21],这预示护理基础教育需求将增大。澳门卫生局招聘护士日趋频繁,导致有经验的私营医疗及社区护士流失[21],私营医疗及社区机构护士培训需求增大。即将实施的《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要求医疗专业人员需达至持续专业发展学分(CPD)的要求[22],使全澳护士必须进行在职培训。

2.4 威胁分析

(1)医学院的筹办。澳门一直没有医学院校,随着市民对高质量医疗的需求,澳门政府计划设立医学专科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已经向政府提出申请设立医学院,并已作前期准备[23]。澳门科技大学已有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国内外实力强大的机构建立多个联合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现有公共卫生、护理、中医药、药学专业,若其成立医学院,则是我院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强大竞争对手。

(2)在职护士持续进修比例不高。由于澳门护士人力不足,加之护士需轮班工作,澳门护士持续进修比例不高。澳门只有9.7%护士修读专科护理课程,而香港则有25%的护士修读[21]。这样即使开放共享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链接服务,使用率亦可能不高。

3 对策与建议

根据SWOT分析法的结果,确立内部优势及劣势的关键因素,需找机遇和危险关键要素,将S、W、O、T这4个要素重新组合,提出SO、ST、WO、WT基本战略方向。

3.1 S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

(1)求助友好机构,实现多元支持。与学院长期保持合作的友好机构包括国内知名高校,教学、科研领先于我院。学院应积极借鉴知名高校在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经验,争取其在教学科研上支持,成为新校址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蓝图。澳门有影响力的社团及机构一直是校企合作的伙伴,学院需借助其支持,征求其意见,建成符合其需求(即符合社区需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2)把握政策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国家政策支持内地与澳门在护理领域的合作,特别推动粤澳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建设。学院利用国家政策机遇,寻求竞争力强的广东省高校的合作,特别是已经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在知名高校的带领下,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打造成为国家级。

(3)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要求资源共享,学院将筹建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计划告知本澳友好机构,寻求感兴趣并可在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与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除学士学位课程外,其他课程的招生对象大部分就职于联盟机构,在这些课程中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第一步实现校内共享。收集联盟机构对其在职员工的持续培训需求,向其开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现校企共享。在对联盟机构的共享过程中,形成相关研究,使得研究对象由学士学位学生扩展到护士助理、在职护士等。在对联盟机构的共享经验中,探讨向全澳其他相关机构共享的可行性,以达致全面的校企共享。

3.2 ST策略:利用内部优势,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

(1)整合资源,组建专业化团队。专业化团队包括教学、研究、资讯科技专业人员以及企业代表,以保证有足够的研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教学,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专业化团队提供系统训练,以使专业化团队保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社会共享的实现。

(2)发挥学科优势,开发相关课程。学院教学资源丰富,教学队伍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相关课程。和不同科目多个临床护理场景,并利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临床情景模拟运用于教学,对此进行整理编辑成教材。还可收集医疗机构和社区护理训练需求,按需求设计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课程的开发既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可推动共享。

(3)利用资源,加强研究成果转化。满足教学需要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根本任务,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情况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教学团队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用于教学改革,再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将研究融入教学,研究结果提升教学质量,以达到研究成果转化。对现有虚拟仿真产品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建议将需求反馈于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非教学人员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相关产品。

3.3 WO策略:把握外部机会,弥补和改进内部劣势

(1)抓好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办法,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规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管理。集中人力进行虚拟仿真相关研究,以弥补人力不足的现况。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我院人员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引进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优秀人才,为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补充高质量人力。

(2)联手姊妹院校,形成多中心科研项目。学院现于内地、香港、台湾、泰国、美国、英国、澳洲、纽西兰、巴西等国家与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利用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商讨开展虚拟实验仿真教学相关研究,形成多中心科研项目,以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及科研地位。在开展多中心科研项目的同时,使得教职员在做中学,提升其能力。

3.4 WT策略:克服内部劣势,避免外部威胁

(1)建立培训机制,推动团队研究成果产出。教职员是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主体,提升其能力是增加研究成果产出的基础。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人员赴外学习,邀请经验丰富的教授对所有人员进行内部培训等方式,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人员,以保证团队成员在自身专业领域研究中加入虚拟仿真教学内容,使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成果有所增加。

(2)整合信息化平台,建立新型培训模式。澳门护士人力不足,且需轮班工作导致其进修比例不高。学院整合信息化平台,建立网上课程。针对任职不同机构的护士开放符合其需求的情景模拟教学课程,参与课程的学员可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预约实验室。管理员通过其预约后,学院可使用其学生卡在预约时间内进出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训练。信息化平台可收集其上课、练习、考核数据。通过信息化平台打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立澳门在职护士进修大数据库。

4 结 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高等教育的趋势,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学院的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起步晚,底子薄,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把握机遇,以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我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SWOT分析是基于目前发展阶段,而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是变动的。因此,建立国家级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需根据形势不断调整。

猜你喜欢

澳门学院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回归日
海盗学院(12)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